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392节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做不到这些,美国可能因印度通道被封锁而考虑停止援华……

两人倒吸一口冷气,这四条哪一条委员长都不能接受,难怪如此暴怒。

三人正想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冷不防委员长待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又走了下来,恭请地邀请张群和陈布雷两人上楼觐见,于是三人的谈话尚未展开就匆匆忙忙结束了。

“岳军先生、布雷先生,你们来得正好,坐,坐……”蒋-介石虽然余怒未消,但面对两人时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张群不动声色地坐下去,眼睛的余光看似不经意间扫过了地上那堆碎瓷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蒋-介石发现了张群的异样,自我解嘲般地说道:“定力不够,定力不够,实在没忍住,让两位见笑了。”

“不敢,不敢……”

“雪艇先生和你们说了史迪威的来意吧?”

两人一起点头,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今天王世杰口风这么松,原来是奉命向他们通报情况的。

“那就好,等会就一起议一下。”

张群本来憋着一肚子话想问,但现在情况不明,他不好直接开口,免得犯了忌讳;陈布雷明显有所顾忌,也没开口多说;蒋-介石火气犹在,需要静静心神才能继续说话,一时间鸦雀无声,会议气氛顿时显得沉默起来。

没过多久,蒋本人率先打破了沉默:“史迪威的事情先放一放,其他有件机密事需要找两位商量,所以特意把岳军先生从成都召唤来,找其他人谈我不放心。”

张群和陈布雷立即受宠若惊地站起来:“委员长言重了,”

“坐嘛,坐嘛,不要拘束。”蒋-介石回头吩咐林蔚,“把戴局长的密电拿来给两位看。”

看完电报之后,两人脸色阴晴不定,均若有所思。

“电报是昨天上午戴笠拿来的,渠道绝对可靠,但和我们联络之人发生了变化,原来主持桐工作的是板垣征四郎,他早期一直躲在幕后,在前台的是今井武夫……”

所谓桐工作是1939年日军大陆攻势暂时告一段落后针对zq政府展开的政治诱降工作,Zq方面派出由军统驻香港站特工曾政忠假扮宋子良参加桐工作,假意与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展开和谈,实则是试图摸清Rb的战略底牌。会谈断断续续持续了3年之久,非但没什么直接成果,反而被军统方面摸清了不少底细,后来这项工作被东条英机叫停,但石原莞尔上台后,主持人换成了土肥原贤二,不但工作重新开展,而且明显分量加重,话语权也更响亮。

电报不是最新双方商议的结果,而是土肥圆代表日军大本营发过来的情况通报:

第一,日军即将展开印度攻略,先期已占领锡兰岛;

第二,日军将陆续从中国大陆抽调兵力去Rb希望zq当局不要干涉,更不要试图派兵进入印度;

第三,如Zq当局答应日方条件,日方将撤去对长沙的攻击态势,无偿移交10-20个县城,并在印度战事告一段落之际,将宜昌、南昌两座大城市和平移交,还可奉送一部分军火;

第四,如Zq当局不答应上述条件,坚决要出兵缅甸或印度,则日方不但要痛击中国远征军,还将向延安当局移交同等数量县城,让国共控制区加快接壤,同时出售大量军火给延安……

两人看了半天,再结合刚才史迪威的情况,心里大体有了数——印度方向一定问题很大。

“10-20座是戴笠手下自己加上去的,日方开口说10座,他认为谈到20座是有把握的。”

张群点点头,心里大体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召唤而来了,作为“知日派”的典型代表,当初他冲在中日外交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张群是知日派,不是媚日派或者降日派,这才是能获重用的缘由。

他问道:“印度出了多大事?”

“日军在德军配合下进攻锡兰,3天占领全岛,数万英军投降,现在印度方向风声鹤唳,英国人恐怕保不住印度了……”

“德军?”张群眼珠子瞪得滚圆,“德国人怎么也来了?”

“英国人虽然语焉不详,军统还是弄到了一些情报:日方几个月前派出海军跑到大西洋帮德国人痛打了一顿美国人,德方大概投桃报李,派出陆军帮助日方进攻印度。具体兵力不详,但参谋部估计2-3个师没问题。”蒋-介石叹了口气,“美国人担心英军守不住印度,特意拉我们帮忙,本来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但史迪威来后口气不善,倒像是下最后通牒一般,真是岂有此理!”

“30万军队?哼!”陈布雷怒道,“美国人真敢开口,他们怎么不派30万大军去印度?他们知道我们怎么过去么?还限定3个月?真不知所谓。”

“委座不想派兵?”张群没直接表态,反而小心翼翼地问道,“部队是可以抽调的吧?”

“为英国人火中取栗的事我肯定不想干,但美国人的态度也要掂量一下。英国丢掉中东后,海军连吃败仗,美国人明显被逼急了,他们不是不想保卫印度,而是没法提供增援,所以才找到我们。印度对我们很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日方威胁也不能等闲视之。现在共产党在华北一片已成燎原之势,他们对日军游而不击,回头却专门抢夺友军地盘,阎百川向我哀叹,Sx已被共产党全面包围……”

有这几句话,张群基本摸准了他的思路:

第一,他坚决反对美国与延安接触,更不同意让美援物资送到延安;

第二,对共产党目前快速发展表示担心,现在大家都在和日军做生意,彼此心知肚明,同样是生意,共产党从中受益显然更多、更大——华北方向的局面就是明证;

第三,英国人的德性通过第一次远征军作战已看得很清楚了——完全不可救药,这次史迪威不但提出要这么多军队还要求得到指挥权,在他看来简直是做梦;

第四,美国人的援助和驼峰航线还是要维持的,无论对持久抗战还是今后的政治局面都不可或缺。

第268章 印度攻略(13)

张群知道,这几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要和共产党动手,那就不能对外派兵;如果要固守美援通道,那印度方向就不能全境崩坏;如果要派出远征军,那就必须与日军硬碰硬——值不值让人很犹豫。再说,放着现成的20个县城和宜昌、南昌等战略重地不收回反而去保卫八杆子打不着的印度,被下面部队知道了要戳着脊梁骨骂的。

“委座以为这份电报可信性有多少?”

常凯申犹豫一下,点头承认道:“可信性比较高,石原莞尔上台后日军确实一直在收缩战线,至于是不是从这里撤军去打印度还在两说之间——耿光先生就认为日军兵力足够,打印度难度在于维持补给线而不在于兵力多少。另外,日方为取信于我们,主动表示可先交收县城,只要我们同意,两周内完成。”

陈布雷犹豫起来了:不战而得20个县城,对中国政府抗战来说也是不小的功绩,但日军态度又透着古怪——他们现在居然不提共同反共了,还说要向共产党移交县城并出售军火,这是真心要与共产党合作还是借共产党之手来施压政府?

张群脑子转得飞快,先接收县城再反悔派出远征军这种事估计委员长办不出来:

一来这除了徒劳地激怒日军没什么意义——日军能放弃很快也能重新夺走,这半年多来他没少听到类似的故事:凡老老实实交钱赎城的,日方基本信守了承诺,凡是敢于耍手段使出心眼的,最后都被日军教训了,现在再敢这么做的人真没有了;

二来真要派兵进入印度也不是件容易事,第一次入缅的教训历历在目,现在又加上德军,部队畏难情绪会更大——当初德械师的战斗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横扫欧洲的祖师爷部队来了,再说中德一直关系不错,当初还帮忙打过日军,哪怕后来互相宣战也只是象征性的行为,部队没动力更没仇恨去和德国人开火;

三来,委员长的心思他已看得很明朗,现在对付日军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对付共产党他准备用三分政治、七分军事了——不然报纸上长篇累牍地抨击苏联入侵的文字给谁看?这是指桑骂槐!
首节 上一节 392/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