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467节

5、大力建设标准型护卫航母。陆海军达成共识,用特Tl型万吨级战时标准油轮为基础进行改造,级别改称特级护卫航母,标准排水量在1万吨以上,拥有132米长的甲板,功率准备提升到9000马力,最大航速18.5节,可在甲板上搭载9架飞机。

自缴获美军的快速油轮并从欧洲拿到好几艘2万吨级的高速油轮后,联合舰队上下便对国内那些速度慢、载重小的油轮看不上了,认为都可以将其拿来进行改造。不过日本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特Tl型万吨级战时标准油轮与美国差距太大,不可能获得类似博格级的战斗力,更不可能有卡萨布兰卡级的能力,因此赋予其的战斗使命主要是反潜,其次是运输。

同样是万吨级护航航母,博格级载机量达到28架,特型护卫航母只有10架,只有对手三分之一,但因日本本土十分依赖南洋原油供应,腾出来的空间就用于运送油料,每艘特型航母可额外输送8000-9000吨燃料。根据新的战术研讨方针,大鹰、冲鹰这样速度快、能力强的护航航母将成为护卫航母队伍的核心,称护航领舰,而特型护卫航母将与其形成高低搭配。

这次联合舰队归来,船政本部还欢天喜地准备测绘仿造美军快速油轮新建自己的大型油轮——随着机械化装备和海军舰艇的增多,日本国内对婆罗洲石油需求愈加迫切,除从德国引入煤炭液化专利技术、提升液化油水平外,尽一切可能在挖掘南方石油产量,大型油轮非建不可,有现成模板可以参照,何乐而不为?

联合舰队回国和丸新计划带来的另一个附属效应是中断了日本海军的坦克建造计划——没错!历史上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日本帝国就这么任性。现在有德国这条进口渠道,只要给钱,4号、虎式等高级货都可以买到,差一点的3号、意大利坦克、法国坦克更是成堆,再加还在尝试T-34国产化,无论陆海军都对自己原先那些破家底看不上了。既然陆军爽快地把航母交给了海军,海军也投桃报李,把自己建造的成品、半成品战车一股脑儿塞给了陆军——成品有个正式名称叫特二式内火艇。

这种9吨多重的玩意其实比陆军的某些破烂货如95轻战车什么的还好上一点,不过陆军现在眼界也高了,这些东西同样看不上。但陆军是苦惯了的,舍不得重新回炉当废钢铁,脑子一转后全部内销转出口,放在对华军事输出清单上。现在对华军火输出可是门大生意,法国迫击炮、意大利的步兵炮、欧洲各国步枪、日造或意造坦克、飞机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只要肯掏钱都好说,甚至用物资抵都行。上次陆军直接在印度支那发卖的军火全部进了国民政府地方实力派的手中,而下一步的输出对象是控制黄河北部的中共武装。

参谋本部做过统计,对华输出的武器、弹药和装备折算之后大约可装备20-25万人,中共武装比较穷,大约只买了不到四分之一,其余全部被国民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买走,最近双方剑拔弩张,再加从印度供应的美国军火大幅减少,军火行情看涨,中国派遣军高层摩拳擦掌等在把生意做得更大一点。参谋本部对军官职位调动是有明确标准的:凡脑袋不开窍的一律回国提升一级后转入预备役;明里暗里抵制的发配去南洋守岛;脑子灵活、方向转得快、生意做得好送去印度立功。虽然有人借此攻击石原莞尔弄权,但有东久迩宫稔彦王在,谁也动不了石原次长一根毫毛。再加上印度战事推进顺利,黄金成吨到手、大量新型重装备到手,石原的声望如日中天,中国派遣军中级军官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当然有些好东西是舍不得输出的,比如苏联的TT-33手枪这次拿到了几千把,结果见识过的日军军官普遍认为比自己配备的南部手枪好,宁愿换用苏造手枪也不要南部,后来顺从民意的陆军省下令,允许军官们自行主张替换与否,换下来的南部手枪全部低价倾销给了暹罗、中国和印度国民政府。

在造船这件事上,舰队派已完全失势无可挣扎,最后总算在雷击战术上略微挽回了一点颜面:除潜艇外,根据日德间的合作协议,德国决定向日本赠送12艘s艇,同时也可出售给日方,费用从潜艇专项授信中走。为照顾舰队派的面子,山本提出额外补充采购24艘s艇的要求,加上赠送的一共36艘,堀悌吉也顺水推舟表示同意。

但有一线实战经验的军官都清楚,S艇虽然作战效能很好,但航程太短,远洋伴随出击是不可能的,用于南洋各地守岛和短促突击倒是很好,与其说是雷击战的群狼战术,倒不如说是个防御尖兵,这对于胃口极大、一贯坚持进攻的舰队派而言显然连个安慰都算不上。

10月9日,在大政方针确定的前提下,舰政本部终于递交了完整的《丸新计划》,几乎所有意见和建议都遵照了联合舰队的意思,唯一补充的是考虑到水机航母偏少,将1.7万吨的神威号该建为新的水机母舰。

根据全新规划,从昭和19年开始(1944年),所有从前造舰计划除在船台上开工的以外一律废止,全面执行新一轮以航母为核心的计划,连同改建军舰在内,5年内拟投入117亿日元新建(改建、购买)189万吨各类军舰。

虽然舰队派这一轮被打得惨败,不过伏见宫博恭王很沉得住气,过两天就要召开人事讨论、晋升和下一步作战方向的高层会议,他还在琢磨制约堀悌吉的办法,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居然在10月11日,直接以帷幄上奏权提交了改革建议书,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水……

第92章 曙光(1)

9月25日,当白天的第一道曙光尚未露出地平线时,筹划、准备了几个月,一直不断推迟的曙光战役终于全部打响了,自堡垒战役之后最大规模的进攻重新拉开了帷幕。中央战场炮声隆隆,战车开路,战机铺天盖地。

战线推进得很顺利,开战第一天,德军就全线突破苏军防线,在主要攻击方向——从北起萨兰斯克、南到加里宁斯克的将近400公里战线上狂飙突进,当面苏军纷纷溃退。

9月26日傍晚,战役第二天,南路德军进逼伏尔加河左岸的萨拉托夫;次日下午,战役第三天,北路德军抵达乌里扬诺夫斯克郊外。在两者间的衔接地域,装甲部队推进也极为顺利。当面的红军部队仿佛没什么战斗力,基本就是一触即溃的水平。一开始各部队指挥官还非常高兴,一个劲地向指挥部报告本部推进速度多少、战果如何,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苏军从前线阵地溃散后,并没有选择去二线、三线阵地固守,而是纷纷撒开脚丫子撤退,而二线、三线阵地上的苏军部队甚至比一线撤退的动作还快,一听前线接敌,根本不管胜败如何,直接就开始跑路,大量部队甚至连夜渡过伏尔加河撤退。这种态势让德军上下兴奋异常,认为这次确实如元首说说的,是解决东线问题露出了曙光——看红军现在不堪一击、如雪崩般撤退的架势,哪里还有一点顽强的作风?与莫斯科战役时期表现出来的情况不啻于天壤之别。

不过,与前线指挥官兴奋不已的情况相反,指挥部里的气氛却相当诡异,面对各路战线汇总上来的情报,不用多费力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诡异!这种诡异很快引起了总参谋长蔡茨勒、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和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的注意:各部报上来的推进速度都很辉煌,三天两夜将总体战线推进了150-200公里,但如果仔细分析研究各部的战报,除地图控制区域变得好看以外,其他战果乏善可陈。

各部报上来的战报大多数是:我部奋勇攻击,消灭、俘虏敌军若干,击溃敌部多少,整体战线前移……损失甚微,比预计时间更快完成作战要求。

每份战报都很好看,但指挥部里的参谋们统计后愕然发现:出动60万大军进攻的战役在如此“辉煌”的成绩之下一共只消灭了不到7万苏军,而且极大多数都是纯粹的新步兵部队,一支近卫番号、一支坦克部队都没找到。更隐隐约约令人担心的是,当地民众也减少了大半,配属德军进攻的俄罗斯解放军很快就将他们掌握的情况报了上来:几天前大部分人都撤走了,退下来的红军部队根本没做停留就越过伏尔加河走了。

“怎么可能撤退这么快?”

“因为几乎没什么重装备,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战利品是一批152mm榴弹炮,不过似乎炮弹也不多……”

9月28日,南北两路同时向萨拉托夫和乌里扬诺夫斯克这两个重镇发动进攻,结果苏军抵抗完全有气无力,仅仅一天一夜就拱手相让,更让德军上下吃惊的是,这两座重要的中等城市中生产、生活设施被破坏殆尽,能带走的物资全带走了,守城部队的主力也在放了一把火以后逃之夭夭,全城上下除了患有疾病、身体残疾或年龄过了70的民众,几乎没其他人存在。根据留下来人员的说法,苏维埃这几个月来一直持续不断地在安排撤退与人员转移事宜。

更让德军高层担忧的是,到当天夜里,伏尔加河上响起了持续的爆炸声,红军在主动炸毁各类大型桥梁,而此时最接近的德军部队甚至还有10多公里路程。

这场面让人不由得担心起来,按目前进度,不到5天就完成了战前计划中预定15天的作战任务,原本是让人十分欣喜的事,但现在出现这个局面,即便是最迟钝的人也反应过来了,各部长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是在原地等一等呢还是继续按计划推进下去?

“敌人在挖坑等我们跳下去?想用对付拿破仑的手段对付我们?”莫德尔是经历过巴巴罗萨计划实施阶段最初的狂飙突击的,那时候虽然推进速度比现在慢一点,但慢得令人踏实,至少每时每刻都在和敌人展开厮杀,然后乘胜进军,哪像现在,如同一个重拳击打在棉花上,软绵绵地让人很不踏实。

“有多少战果?”蔡茨勒皱着眉头询问道。

“北路大约俘虏了9500余人(含伤员),击毙6000余人……另外大概还有1-2万平民。”

刚从萨拉托夫巡视回来的霍特元帅也道:“南路的情况基本与此类似,真是见了鬼了……”

这么大的战争架势,60万人一口气推进了200多公里、拿下了伏尔加河左岸地区只有这么点战果,说出去谁都不信,一干参谋无不摇头。

“先向元首报告情况,我们变更一下作战秩序和进度,左翼分1个集团军去打喀山。”

“要分兵?”魏克斯元帅一惊,“我以为你会加速推进的,喀山可是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

“正面推进不了。”蔡茨勒摇摇头,“伏尔加河上的大型桥梁全被俄国人炸毁了,要想过去必须架设浮桥,而且必须是大型的浮桥设施,但这都还在二线运输梯队手上呢,运到这里再架起来至少要等5天,这时间我可等不起。”

莫德尔看了看地图,半天后沉吟道:“南路也分兵吧。”

“去打斯大林格勒?”霍特点点头,“我看可以尝试一下。”

蔡茨勒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萨拉托夫再往南就是斯大林格勒,元首一再反对我们去进攻硬骨头,南路部队可分出4-5个师往中间的塞兹兰靠一靠,加强部队间衔接,万一俄国人打过来也有个相互照应。”

其他人相互看了一眼,都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蔡茨勒预料的俄军反击显然不会出现,到10月3日,德军顺利占领了喀山,但战果和前几天一样,累计消灭敌军只有1万出头。到现在为止,曙光战役一共打了不到10天,已控制了北起喀山,南到萨拉托夫,整体宽度800余公里的伏尔加河左岸地区,在中央地区打出了一个巨型突出部。

战果看上去很“辉煌”,但所有人有说不出来的感觉——红军不仅撤退了绝大部分兵力,还实施了干净彻底的坚壁清野工作,幸亏伏尔加河河水流量很大、河面又宽,否则德军连找干净的饮用水都会遇到困难。此外,红军还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游击队,运输车队、火车三天两头遇到有人破坏,损坏的物资倒是微不足道,但频频发生的道路被截断却大大延长了运输时效。甚至蔡茨勒最重视的架桥物资和设施所在的列车也被迫延期了一天一夜才到。

分管物资保障工作的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中将被迫请求魏克斯元帅分出兵力去清剿游击队,但重装备的德军师、团部队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清剿效果不太理想,最后还是把这个活派给俄罗斯解放军来干。

严格说来,伏尔加河左岸的战斗到现在为止已全部打完了,胜利完成了曙光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除了歼敌人数,但司令部里众人没半点儿喜悦,全是愁眉苦脸,仿佛打了败仗、情况危急一般。

“要不要逗一逗斯大林格勒的红军,让他们冲出来?”莫德尔建议道,“既然战事进程已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地步,干脆我们撤退萨拉托夫一部分兵力或者让其他部队往前打,吸引俄国人来进攻我们的侧翼,这样就可以摸清楚敌人的虚实和真实动机。”

“如果敌人不来呢?”

“那就干脆往前打。”霍特元帅道,“我就不信红军能一路败退到乌拉尔山去,不管前面有伏击圈还是包围阵,我愿意先去闯一闯。”
首节 上一节 467/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