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704节

换而言之,如果现在上帝开眼,明天就让诺福克军港堆满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金上将和海军也要为配备足够合格的水兵和飞行员们发愁。同样的问题也在德国海军上出现,像这次冰岛战役沉没了日向号和萨伏伊号固然令人不快,但如果这两艘军舰不沉,新拿到手的2艘怨仇级就该为水兵们发愁了。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要进行军种调整,化陆为海,将近海潜艇部队解散,官兵用于充实驱逐舰部队的原因所在。可这种调整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办得到,其他国家受制于体制和海陆矛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出于兵力不足的顾虑,海军造舰计划委员会拒绝对埃塞克斯级建造进一步改进。本来按船厂建议,如果降低验收标准(比如降低到胜利轮的标准)、在个别领域采用简易法施工,埃塞克斯级建造速度能压缩到14个月以内,无非按这种办法造出来的军舰抗沉性将不太理想。

尼米茨旗帜鲜明地反对简易建造法,他的观点是:“也许能多提供几艘航母,但一旦采用这种建造法的航母遭到攻击,很可能马上沉船,然后整船官兵遇难而不像以前那样还有机会逃回去……最终一定是士气崩溃、军队组织度涣散。”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陆军居然也支持这种观点,经验就来源于驻苏联观察员发回的报告:1943年东线战场上,苏联为拿到更多的坦克,不惜采用劣质材料和简易装备生产T-34坦克,强行提高生产量,当初伏罗希洛夫还振振有词解释,“面对虎式,用优质钢的坦克也是一炮死,用劣质钢的坦克也是一炮死”,但实战中,优质钢和劣质钢生产的坦克对于人员保护性是不一样的,当越来越多的熟练车组被打掉后,后面新上阵的新手哪怕有坦克可用,在几倍数量优势下也打不过对面的老手。

直到后来苏联集中优质钢建造IS-1IS-2,数量虽然减少,但交换比不再悬殊。

鉴于优秀飞行员短缺的现实,尼米茨创新之二是在斯普鲁恩斯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交叉换位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新老划断:让熟练、有经验的老飞行员进行舰队防空的直掩作战,而让缺乏经验的新飞行员在少数熟练飞行员的带领下执行伴随作战,掩护攻击机群突击。

这绝不是他脑子发昏,而是经过仔细思考和分析的产物:防空作战无论胜败,飞行员有很大几率可以保全,而进攻作战的掩护机群只要被击落,无论幸存与否,对舰队就是损失。调整后至少可保证熟练飞行员的损失降低到较低程度。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也是相当无奈的做法,但在解释和坦诚公布后,得到了舰载机飞行员们的认可。

尼米茨的创新之三是调整攻击机群中鱼雷攻击和俯冲攻击的比重,增加鱼雷攻击的数量和实力。

大战爆发前,雷击作战才是航空作战主流,俯冲轰炸最开始暂时靠边站。但越到后期,俯冲轰炸越来越成为主流,因为速度缓慢、机动能力差的鱼雷机容易成为防空火力的靶子而战果寥寥。

而且随着轰炸机轰炸精度提升,鱼雷机命中率低的反差更加明显,在索科特拉岛培训过的日、德精英飞行员驾驶鱼雷机命中率理论上可超过50%,俯冲轰炸机命中率超过90%,实战中由于敌舰闪躲、防空火力威慑等缘故,俯冲轰炸命中率还能接近50%,但鱼雷攻击命中率不到20%。

德军如此,美军反差就更大,其攻击机飞行员鱼雷命中率在训练中都低于10%,实战中只有3%略多。如此低下的命中率和训练方式有密切关系,美军现有舰队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大多从护航航母上抽调而来,而后者根本无法起降鱼雷机,因此飞行员们没有实践机会,只有转到舰队航母后才训练鱼雷攻击战术,技术能力可想而知。

除命中率不如对手外,美军在鱼雷机性能(TBFVSJu-98)、鱼雷性能都不如德军同行,加上鱼雷攻击比俯冲攻击难度更高,所以美军一再调低航母舰载机中鱼雷机的比重。

最初战果有力地支持这种调整:日、德航母相对脆弱,使用航空炸弹可有效击沉(中途岛海战4艘日本航母全部死于航空炸弹),使美军愈加倚重于俯冲轰炸。

为有效应对美国的俯冲轰炸,日本想出了建设重型装甲航母大凤号,试图用厚重甲板抵御航空炸弹影响。美国则略微加厚埃塞克斯级的甲板,减少油库、弹药库殉爆几率,同时降低动力舱被贯穿几率

归根到底美国与日、德的战术需求不同:在美国的设想里,重创日德军舰就算胜利——因为对方修复、建造速度慢,重创可保证瘫痪对手战斗力从而赢得时间——现在美国最缺世界;在轴心的战术里,击沉美舰是第一位的,不但因为美国人造得快,还因为击沉美舰可带来对方大量人员损失——不管美国人生产能力多么强悍,其生产一个人照样需要20年!

击沉之难的问题也出现在轴心身上——最让日德方面头疼的是埃塞克斯级的抗沉能力,除非特别有奇效,否则Ju-198携带的400公斤级炸弹很难击沉埃塞克斯,所以必须要保留鱼雷机。

俯冲轰炸千好万好就是对付不了战列舰尤其是超级战列舰,让美军上下深感头痛,诸如大和级、黎塞留级、俾斯麦级、维内托级等主力战列舰都吃过航空炸弹,好几次中的还不止一颗,但奈何不了这些新锐战列舰分毫,修一段时间后又活蹦乱跳出现在战场上。

美军的攻击行动甚至还促进了对手优化舰艇布局和装备,比如德国就借维修黎塞留号的机会,将原本设计中的三座三联装152mm/55倍径副炮,六座双联装100mm/45倍径高射炮全部拿下,改为12座双联装128mm高射炮+6座密集阵的组合,然后周围还部署了一圈40mm博福斯高射炮和30mm四联装高射炮(球型闪电防空车舰载版),在改进后的火控雷达和近炸引信作用下,构筑了高、中、低三层密集防空火力。

论轴心各战列舰防空火力之强,无出黎塞留号之右,所以霍夫曼才考虑用蛮勇号建设纯粹防空战列舰。

联合舰队也很羡慕德军的防空火力,按小泽的介绍和情报交流,堀悌吉不惜重金从德国购入大量128mm电动高射炮,全面替换大和级上的89式高平两用炮,至于最新建成的信浓号,防空火力在建设时就参考了黎塞留的改造水平,除密集阵实在塞不下(实际完全可以塞下,无非日本舍不得放弃那4座三联装155mm副炮),12座双联装128mm高射炮(虽然大和级舰体更大,但黎塞留级火炮全部集中在前甲板,后甲板又较多空域)、40mm博福斯高炮、20mm厄利孔机关炮一个不少。

日本最让人诟病的雷达和火控水平也在奋起直追,大和级上全是进口的舶来货,大量黄金让德国方面笑得合不拢嘴——按德国出厂价3倍的价格卖给日本还比日本国造的装备更便宜、更好。所以日、英停战条件中单独列了一项,英国要向日本转让有关雷达技术,不过英国显然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转手出去。

鉴于上述种种理由,双方都在不约而同调整战术,最后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德国基于流星改的技术开发了融雷击和俯冲轰炸于一体的Ju-198,而美国同样采用了融雷击和俯冲轰炸于一体的BTD,但在具体侧重点上两家又有所区别:

Ju-198载弹能力不如BTD,但速度快、升限高、航程远,适宜优秀飞行员使用;

BTD速度慢、航程近,但载弹量大、机身相对更坚固,适宜美国新手飞行员居多的特点——既然命中率短期难以提高,干脆携带量翻番,这样在命中率不变的情况下,命中结果会有成倍增长的效果。

这一次尼米茨为3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各自配备了48架BTD,准备加强雷击强度。

这一幕又与霍夫曼熟知的历史不同:在历史上1944年时,俯冲轰炸才是绝对的主流,除攻击武藏、大和动用较多的鱼雷机外,SBD和sb2c才是美国航母编队绝对的主角,谁都不知道尼米茨的创新居然是另一种形式的复古。

第49章 尼米茨的反击(3)

威武雄壮的钢铁巨龙并未给坐镇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舰桥的尼米茨上将带去安定感,他的眉头依然紧锁且心神不定。

几个小时前,他接连收到了两份电报:第一份是运输部队司令官休伊特海军中将发来的,通报疑似发现德国潜艇的消息。

尼米茨知道休伊特是个很谨慎的将领,他说疑似,应该有70%以上的概率。这段时期以来,在加勒比海、中美洲海域和东海岸一直有德国潜艇活动,休伊特的判断估计有九成可能性。

海军单独成立了反潜警备司令部,预计这片海域至少有不少于20艘德国潜艇活动,不但数量逐步增多且属于性能较先进的新潜艇——速度快得超越美军认知。

美国刚刚参战时,德国潜艇曾经在东海岸进行过声势浩大的潜艇战,这是德国潜艇的第一个高潮,刚刚参战的美国在反潜方面十分笨拙,既没有护航体系,也没有灯火管制,甚至连Z字型反潜路线也不走,白白损失了不少货轮,随着美军强化反潜与护航体系并注重自身隐蔽后,无谓损失逐渐减少,捞不到油水的德国潜艇艇长将重心转回北大西洋方向。

德国占领亚速尔后,U艇进入了第二个活跃期,双方一直在东海岸外围展开拉锯战,但整体而言,德军潜艇主要作战使命还是为了切断北大西洋航运,对东海岸与加勒比海地区以骚扰、侦查为主,虽令人讨厌却不难受。

北大西洋绞杀战标志着U艇部队进入第三个活跃期,这一次以Xxi级潜艇批量服役为标志,特别是纽芬兰战役期间,德国潜艇为德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缴获的百万吨级货轮就有潜艇一份大功。

美国清楚地知道德国投入了新潜艇,且数量越来越多,虽然也击沉过几艘,但由于一直没完整俘获或找到潜艇残骸,专家们绞尽脑汁都弄不清楚为什么这种新的德国潜艇能跑这么快。本来自我感觉美国潜艇技术也不算落后,但目前一比较之后,远远落于下风。

金上将为此已发过好几次火:先进潜艇本方造不出来也就罢了,连敌人的工作原理都没弄清楚,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骂归骂,弄不清楚就是弄不清楚,再逼也没有办法。再说美国海军弄不清楚的东西多了,也不差潜艇一样——海军明明知道德国、日本有一种威力特别巨大、速度特别快、隐蔽性还好的鱼雷,但到目前为止,依然不能完整解释其工作原理。有部分专家推测是氧气动力鱼雷,但遭到更多人反驳——因为美国不是没尝试过氧气鱼雷,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在美国的情报通报体系中有超级鱼雷、超级潜艇的说法,专门用于应对无法解释的德国装备。

随着英国进入停战倒计时,美国即将迎来U艇攻击的第四个活跃期:邓尼茨对潜艇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一口气停掉了300多艘vii级、Vix级潜艇服役,把上面服役的潜艇官兵部分转入驱逐舰,部分转入先进的Xxi级潜艇服役,甚至连更先进的Xxiii级(23型)潜艇也已开发成功,准备批量新建。

23型是在21型潜艇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标准排水量扩大为2300吨(满载时接近3000吨),采用Man公司3台共计9000匹马力的柴油机,拥有前6后4共计10个鱼雷发射管(共携带32条鱼雷),最高水面速度20.4节,最高潜航速度19.2节,11节状态时续航力1.8万海里。

这不只是指标上的进一步改善,最大的改进是开始向现代潜艇靠拢——提速降噪。

3台3000匹马力的man公司低速柴油机驱动着2轴5叶倾斜螺旋桨——这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先进的螺旋桨。螺旋桨快速转动时形成的空泡是噪音加大的罪魁祸首,因此减少空泡是降低噪音根本途径,德国科学家已知道奇数叶片比偶数叶片更不容易产生气泡,而且叶数越多,气泡越小,但叶数越多加工难度就越大。

霍夫曼知道7叶大侧倾螺旋桨要等5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成功后才有机会搞出来——当初历史上苏联一直搞不出来,直到东芝卖给他们巴统管制机床后才加工处理。现在德国潜艇螺旋桨的加工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首节 上一节 704/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