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75节

“那我们就喝威士忌吧。”石原莞尔看见科尔皱起眉头,便随意说道,“有这些东西不错了。鱼干现在贵的要死,要不是前段时间有个打渔的老部下来看我,你都看不见这些。至于花生,那是是我自己种的,看见院子里的东西了么,能种的地方我都种了一些。”

科尔才想起来,刚才石原莞尔浇水的那些东西都不像是盆景,他大惊失色地说道:“让一位贡献卓著、胸有丘壑的将军窘迫到在家种花生,贵国对人才的使用可真是别具一格啊。”

“算了,这些奉承话也就是对外面讲讲,如果真让我上台,只怕你们德国人第一个不愿意。”

“为什么?”

“我反对三国同盟,反对日美开战。”

科尔狡黠地一笑:“阁下,我也反对日美开战。”

“嗯?”这下轮到石原莞尔惊讶了,“说说看为什么?”

“不仅您反对,我反对,连元首本人也反对,您想不想听他的原话?”

“当然。”石原莞尔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元首说‘如果我是日本首相,我是绝对不会赞同日本与美国开战的,因为实力差距太多,相当于小孩子和成人打架,哪怕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先期占了点便宜也无济于事,时间一长就会被狠揍,甚至于揍得更狠’。”

“这个话有点道理。”

“问题是,有些战争是你不想打也得打的——日美之间如此,德美之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是美国反复偏袒、支援英国,我们怎么会赞同与美国开战?如果不是美国对贵国执行经济制裁、石油和废钢铁禁运,贵国会走到这一步?”科尔说道,“打是找死,不打是等死,作为一个有血性的男儿,是找死好呢还是等死好呢?”

“年轻人,我小看你了,你这个认识水平过几年在我们这里做个参谋次长绰绰有余了……”

“阁下过誉了。”科尔满脸堆笑,“这些说法都是元首指点的,他让我来拜访您,说您是日本为数不多的战略家。”

“你这话传出去很多人不爱听啊。”

“当然不是恭维!虽然日德是友好盟邦,可元首也犯不着在德国私下场合里恭维谁。”科尔说道,“他说您是日本唯一能真正读懂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战略家,要将军们好好学。”

“他让你们看这个?”

“是!他给上将以上的军官每人发了一本,还有一本是鲁登道夫阁下的《总体战》,他总是批评将军们不懂战略、不懂战争,要求他们好好学,我们在他身边自然得天天学。”

“有点意思,有点意思。”

“不知阁下对现在的日美局势怎么看呢?”科尔不想再和石原莞尔兜圈子了,便单刀直入地问道,“元首很关心您的看法,对了,还有山本大将的看法——只不过他在前线指挥作战,我没法去拜访。”

“局势不是很明显嘛。”石原莞尔用筷子敲敲装鱼干的碟子,沉声说道,“不用看报纸也不用听广播,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这么说,您也是不相信政府公告和宣传的咯?”

“那些东西?”石原莞尔报以轻蔑一笑,“当年我在参谋本部不知道玩了多少回了,他们老挑我们玩剩下的东西玩,一点儿创新都没有。”

科尔就把日本中途岛战役完全失利、瓜岛作战大为不利的情况简要说了一下。

石原莞尔的脸色凝重起来,他起身看了看墙壁上的地图,然后又转过身对科尔说道:“中途岛作战是山本大将犯了兵力分散、自以为是的错误,如果再打一次未必还会是这个结果;但瓜岛作战我们的应对策略错误却不太多,目前居于下风的根源实在是力不如人,日本这么下去问题大了呀。”

“还有更大的问题,贵国的陛下居然对此毫不知情,中途岛失败的情况陆军也不知情。”科尔指了指外面,“我一路走过来还发现中途岛大捷的标语呢。”

“什么?”石原莞尔大惊失色,“陛下也被蒙在鼓里?”

“是。昨天我和贵国陛下讲了一通,古正之外相说陛下十分惊讶、十分恼火,今天召开紧急御前会议了。”

“八嘎八嘎!”石原莞尔怒骂了几句,转而又颓然地说,“日本要完,要失败了!”

“阁下。”这下轮到科尔大惊失色了,“这话您可不能随便说,您府上还有宪兵呢。”

“凭他们还打不倒我。”石原莞尔怒气冲冲地说,“看看这个上等兵马鹿干的好事。”

科尔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老半天后才明白对方骂的是东条首相,原来石原莞尔对东条英机的评价很低:他最多能够管好仓库里的20挺机枪,多于20挺就很难说了;……他能够不厌其烦地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记在笔记本上,但如何运用这些笔记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原来如此。”科尔特意压低了声音,“想不想听听元首对贵国首相的评价?”

“你说。”

“他说‘东条首相雷厉风行的优点我都不否认,如果他是个校级军官,就凭他执行力强的特点就应当是个不错的军官。可问题是他在什么位置?他是日本首相,据说还兼了陆军大臣,在日本的位置是我和一样的,可你看他除了揽权之外还在管些什么东西?’”

“元首在一万多公里之外看人是如此准确啊……”石原莞尔制止了还要再说下去的科尔,“你的来意我清楚了,我会想办法的,你一个外国人做到这个份上可以了,再掺合进来对你没好处。”

第7章 昭和倒阁(1)

就在石原莞尔和科尔两人用威士忌配鱼干这样的滑稽组合吹牛聊天时,东条英机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思考内阁走向,他现在已顾不上找古正之的麻烦了,他必须赶紧将所有的事情都平息掉。按他本来的想法是问题出在海军身上,他自我感觉自己没多少责任是绝对不肯辞职的,但奈何海军上下深恨东条,特别是岛田在任期内一直唯东条马首是瞻更让他们恼火,东条试探性地打电话让海军省提出海相新人选,结果却被海军毫不客气地打了回去,当然措辞是很官方的——海军中枢动荡,暂时难以决策。这也不算骗人的话,海军现在也没什么当家人,海相自杀、军令部总长辞职后,按理说在中枢应该由海军次官负责,可谁都知道没有远在特鲁克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发话,海军上下是不可能形成统一意见的,东条想来想去只有直接给山本发电报一途了。

而就在东条英机上下奔走的当口,第二天下午有关于内阁重组讨论的重臣会议已在一种激烈的气氛中召开了。参加这次紧急重臣会议的人员主要包括若槻礼次郎、冈田启介、广田弘毅、近卫文麿、阿部信行、米内光政、原嘉道、百武三郎(侍从长)等人,因为木户幸一代表天皇前来征求意见,所以会议也由他主持。名单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过去10年间先后出任内阁首相的人物,在日本政坛算得上是举足轻重了。本来重臣名单中还包括清浦奎吾的名字,但他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了,木户幸一统计了后发现加上自己正好9票,便决定如果有5票(不含本人)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就向裕仁天皇明确汇报。

这一次会议的气氛和一年前近卫文麿内阁辞职推举新首相时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上一次会议时大家都压抑着情绪——因为谁都不知道日美开战对日本的最终影响,仿佛一位学生平时学得不怎么样但马上要经历一次大考,忐忑时又有一种终于来到、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时候面对近卫文麿撂挑子的局面,众人认为东条英机不管好坏,会议总算还是挑了一个有能力也愿意承担责任的首相上去。

但一年运行下来发现内阁问题就多了:首先中国战场方面陆军越陷越深,“支那事变”过去5年了,最初乐观地说3个月解决问题,后来说6个月,再后来说截断其一切外援后再过一年结束,没想到缅甸和印度支那战役全都打完了,汪精卫政权也运作多时,但中国方面的抗战意志更趋坚定,表面上看陆军占地很大,实际上战线过长、后勤困难、兵力严重不足,按中国派遣军的报告意见,华北平均每3平方公里的地方上只有2名日本兵,根本无法维持秩序与稳定治安。

其次是太平洋战场局势愈加不妙,经历了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个梦幻般地开局之后,海军迅速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原以为对方会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与日本坐下来和谈,结果发现美国人不但没有和谈的意图,反而将70%以上的海军实力倾斜到了太平洋地区,经过珊瑚海、中途岛、瓜岛一系列作战,帝国海军局面急转直下、岌岌可危,特别是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战前积累起来的4条大型航母,300多架飞机,100多位精英飞行员,差不多打断了机动舰队的脊梁,如果说中途岛还有运气或者敌方破译本方密电这样的偶尔因素,瓜岛作战完全是被压着打,海军开不进去,陆军节节败退,现在连前线物资运输都快保障不了。

最后是首相东条的用人问题,他一度身兼陆相、外相,集各种大权于一身,严重破坏了内阁平衡,用人又以个人好恶为原则,只提拔本派系人员,对其他派系或有不同政见的人物进行强力打压,甚至还干出派遣宪兵监视退役中将这样滥用公权的事情——对方又没有犯叛国罪。平日里刚愎自用、压制其他同僚,这时突然爆发内阁欺上瞒下、哄骗天皇的丑闻,用重臣们的话来讲是明治维新以来前所未有的事件,严重一点可以称得上是乱臣贼子。

虽然海相岛田繁太郎已为之切腹自尽,但所有人认为东条的责任逃不掉。所以当木户幸一试探性地提出内阁重组问题时,大家一口咬定必须要更换首相,东条应当为整件事情负责而进行内阁总辞职。而且他们还明确指出连陆相的位置也不能给东条留下,最多让他去做个宪兵司令——他不是喜欢半夜去翻居民垃圾桶查看有无浪费行为么?那就当宪兵好了!

撵走东条的统一意见不到5分钟就达成了,但推选继任首相人选的决议却不好落实,激烈争论了一下午,一个又一个人物提出来又被大家点评来点评去,到太阳落山仍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最后只在木户幸一的催促下就内阁改组达成了若干原则:
首节 上一节 75/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