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884节

现在米切尔真的很烦,一方面是华盛顿的催促;一方面是他不想打的态度,这一点连参谋长休伊特也看出来了——这位长官压根就没想过现在和轴心在加勒比海中决战。

当然,他不会说对方“贪生怕死”这种浅薄的指责,哪位将军不是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当初对日本的第一次反击不就是马克·米切尔带着杜立特和大黄蜂号前去空袭东京么?更何况,他也见识过了“勇往直前”的巴顿和哈尔西,下场都不是很理想,所以他对决策有着本能的敏感——这不是普通的决策,这是事关大西洋舰队生死、事关数万海军官兵生死的决策,能轻易孟浪么?

“现在不打是不行了,华盛顿步步紧逼、陆军的口气一天比一天差,尼米茨长官这里也承受了太多压力。”休伊特劝道,“不管怎么样,舰队继续待在佛罗里达一线是不可取的,会被人认为是过于胆怯。”

这个建议米切尔听得进去,他点着海图道:“我准备去波多黎各。”

“不是牙买加?”

米切尔摇摇头:“牙买加离德国舰队太近,我们能侦查到对手,对手同样能找到我们。”

他解释道:“由于目前的海域特点,轴心舰队只能沿着南美北部,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格林纳达一线撤退,这是我们的机会。”

休伊特很快明白了他的想法:他不想去打迎头截击的战役,那样太冒险,他只想去打一场尾追战争。如果尾追的话,大西洋舰队主力去波多黎各就容易理解了,如果德国舰队要返回本土,则从波多黎各出发的尾追速度更快;如果轴心舰队要去巴西和阿根廷,从波多黎各出发比从牙买加出发更便利。再不济,海军还可以掩护物资船队为累西腓守军提供支持。

他点点头,原则上表示对这个调整的认可,实际上是对尾追战术的认可。

3月8日凌晨2点,庞大的大西洋舰队主力调转航向,开始向波多黎各驶去。

就在大西洋舰队调整航向时,已接近孟菲斯一线的斯科尓兹内也在对下一步行动计划进行修正。

自从顺利通过第一个检查站后,后面连续两天皇帝号都顺利通过了检查站,波澜不惊。他的观察很仔细,发现检查员对货物检查很不仔细,而且更多是认熟,像老杰克这样的熟面孔在他们眼中就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甚至第三个检查站上的检查员连船都没上,老杰克露了下脸,通报了货物后就挥手让皇帝号走了。

这让他意识到美国目前对内河航运的管理是十分松懈和官僚的,甚至超过了对边境管理的散漫,这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既然内河如此松懈,为什么不沿着河一直走下去?地图上田纳西河明明能直通到橡树岭附近的,为何不继续顺流而下而要在哈利肯米尔斯仓促上岸呢?虽然上岸后距离目的地只有300多公里(前文写作100公里,有误),但这300多公里全是忙碌的公路,暴露风险是很大的,还不如绕个大圈走水路。

经过对老杰克多次旁敲侧击的打听,他终于明白了缘由:田纳西河在哈里肯米尔斯到迪凯特维尔这一段大约70多公里的航道中,由于浅滩弥补、水深不足的缘故,不太适宜通航,类似皇帝号这种500吨级船只是过不去的,所以基本上船只都到哈里肯米尔斯一线就上岸了。

但500吨级过不去并不意味着200吨级、100吨级过不去,只要穿过这段70多公里的狭窄、危险航段,特别是过了萨凡纳之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所以斯科尓兹内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皇帝号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哈里肯米尔斯,他准备在那里雇佣或者干脆购买一条小船,走水路去橡树岭……

第19章 不可能的任务(3)

米切尔的战术勉强得到了华盛顿认同,虽然陆军还在为先打中路还是先打西路而举棋不定,但众人的判断基本一致:如果加勒比海德国海军力量有2-3个月的真空期,美国要想反攻成功有较大把握。

但这种把握却被3月9日收到的侦查电报无情粉碎了:百慕大群岛16时发来紧急电报,在侦查视野范围内出现一支德军舰队,至少拥有1艘战列舰,1艘大型航母,2艘中型航母,4艘轻型航母或护航航母,4-6艘巡洋舰,还有8艘驱逐舰和一批s艇,发现时位置距该岛不到700公里,正以22节速度驶来。

该消息立即震惊了华盛顿和大西洋舰队。

19时,随着岛上情报分析人员对侦察机胶片的紧急读取,更多信息得到确证:这艘战列舰完全符合狮号战列舰特征,4艘轻型航母中其中之一符合巨人级航母特征,另几艘与德国莱茵级护航航母基本一致;2艘中型航母看上去完全属于新建,不过在技术特征上与日本联合舰队舰队新航母几乎一致,与中途岛战役时期的飞龙级航母也有几分接近,基本可判断为同级舰;倒是那艘大型航母看上去似乎是用大型邮轮改建、半路出家的货色;至于4艘巡洋舰,看上去同样接近新产品……

这次美国情报人员的悟性和努力完全值得表扬,他们几乎完整识别了德国支援舰队的构成,除部分细节不可能真正认清楚外,与事实出入很小。

2艘中型航母是德国建造的云龙改,名称为西西里号和亚平宁号,全划在意大利海军名下,那艘巨人级航母是英国赔偿给意大利人的2艘轻型航母中的其中1艘,被意大利人命名为撒丁岛号,至于其余3艘莱茵级,看着像护航航母,其实是使用莱茵级护航航母舰体改建的特种军舰——多瑙河级!

三艘特种军舰的名称德国人照例漫不经心命名为D1943、D1944和d1945,但在平谈无奇的名称之下却是划时代的产品——火箭航母,是为验证舰载导弹发射而专门新建的军舰。

利用货轮改造为火箭发射平台虽拥有成本低廉、改造迅速等优点,但不可避免带来了速度慢、居住条件恶劣、舱室逼仄、防御能力低下等问题,在使用V2V2+导弹时,这些问题还不算很严重时,等到体积更大、要求更高的V4上舰,这些问题就显得有些麻烦,于是就寻找新的舰体进行火箭航母建设。

现在轴心船台上躺着数量比较多、吨位也足够的军舰只有三种,第一是云龙改、第二是莱茵级、第三是意志轮,云龙改是主要作战力量,意志轮和原采用的胜利轮、自由轮没有本质区别,最合适的还是采用莱茵级进行改建。

新的多瑙河级火箭航母一共能携带16枚射程超过1200公里的v4火箭,由于垂直发射技术还不成熟,采用是前4、后4共8个发射管倾斜部署,前4发射管出口正好在前升降机位置、后4发射管出口在舰桥附近,后部升降机和侧舷升降机依然予以保留,用于火箭装卸。其中8枚火箭事先位于发射管内,在接受命令后直接可首轮发射,另外8枚是备弹;驱动火箭最为关键的推进剂分散保管在加固、加厚的原航母飞行燃料仓里。

原有机库成为导弹存储与运作的基本空间,不过只有一部升降机用于操作,虽为掩人耳目在甲板上还另外部署了8架战斗机,实际整艘船不是以航空战力而是以火箭战力为驱动的。额外部署的8架战斗机全是最新型的海毒牙,不过由于甲板调整的缘故,已不能在甲板上正常起飞,只能算为其他航母提供备机。在原本的规划设想里,这4艘海毒牙是要替换为垂直起降的直升机,用于反潜、搜救、引导等任务,但由于时间紧迫,这一批多瑙河级就顾不上了,只能摆上8架飞机装装样子。

由于省去较多航空设施再加上本身以导弹为特色,多瑙河级除传统高射炮以外,还引入全新的防空设施:海瀑布-3防空导弹。

瀑布是德国基于V2基础研发起来的地空导弹,用于防空作战,在历史上最后演化为美国奈基防空导弹,不过现在它已提前出世。瀑布-1型是纯粹的液体燃料导弹,瀑布-2型是以液体燃料为基加固体燃料助推器,瀑布-3型是纯粹的固体燃料导弹。

而海瀑布-3型是在陆基瀑布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之可用于上舰的防空导弹。与奈基导弹不同,瀑布经过改良后并没发展成为重型防空导弹,而是一款中型导弹,体积比原有规格大幅度缩小,高度不满5米,弹径不足0.7米,最大射高1.7万米,可对付70公里范围内的敌机,战斗部也压缩到了区区120公斤,不过速度非常惊人,最快速度近2.7马赫,拥有无线电和红外双重引导头。

每艘多瑙河级一共有3座4联装海瀑布-3型,另外还有12枚备弹,不过在实战中由于再装填的麻烦,备弹只能在退出战场后使用。

比瀑布更重型的防空导弹是更早部署在亚速尔岛上的莱茵女儿,那玩意射高超过2万米,作战范围150公里,战斗部将近500公斤,在空中爆炸后可碎裂成4000个以上高速碎片,虽没有瀑布灵活,但却是对付重型轰炸机编队的不二法宝。这样的防空阵地在亚速尔岛上一共有20多处,再配合3座标准版防空塔,完全构建了德意志在大西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前次杜勒斯要去葡萄牙访问,德国方面不但派出战斗机护航,还大大方方让其通过亚速尔上空,使其明白问题的严峻——其实美国人压根没看出来。飞行员顾着和Ta-152飞行员较劲,根本没往下面投入更多关注目光。

可惜莱茵女儿除了对付靶机,在实战中一直没开张过,倒是部署在多瑙河级上的海瀑布-3型先声夺人,用4枚齐射的方式干掉了一架前来侦查的b-29,也正因为这架B-29被击落,引来了另外两架美军侦察机,再次击落一架后,美军最终只有1架飞机完成快速侦查和拍照后逃离。

现在美军的注意力全放在舰队规模和分析上,没心情去研究为什么3架侦察机被击落2架的原因,惊慌失措的飞行员认为他们是被高速飞行的喷气机击落的——导弹看上去很像小飞机,而观察员和机枪手的目光全在海面上,压根没留意到友机是如何被击落的。

至于最大的那艘航母,美国人也没有分析错,确实是用获得过蓝飘带奖的大型快速邮轮不莱梅号改建的。该舰与已经战沉的欧罗巴号是姊妹舰,不过不莱梅号身世要坎坷得多,1941年时英国特务借一个喝醉酒、神志有点问题的船员之手放火,把内部装备至少毁了一半,而且火势冲天,根本压不住,为尽快灭火,迫使德国船员自沉在港口附近已减少损失,但德国海军一直没放弃将其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念头,无非测算后价格实在过于高昂而予以放弃。

但建成标准航母不合算并不代表建成综合航母不合算,这艘至少有4.5万吨排水量的邮轮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加上内部被燃烧殆尽,还省去了大量拆解工作,无非要多一项打捞活计,经过施佩尔的努力,不莱梅号于1945年终于重见天日,变成了廉价的综合航母——看上去样子很庞大,实际上除能搭载2个营装甲掷弹兵和甲板上24架系留飞机外,其他作战能力很弱。

不过,对于攻击百慕大这样的岛屿,这点实力却正好。

第20章 不可能的任务(4)

攻击百慕大的命令在德军内外受到了很多反对,因为在战略上看没什么必要,反而显得冒险,凯特尔就就劝霍夫曼能不能等到5月份,等刚刚建造完成的北海号完成海试,形成战斗力后再行攻击。北海级是德国利用大凤级航母进行必要改进和强化后推出的全新装甲航母,实力比英国两艘装甲航母硬朗得多,工期一共27个月——比预定设计提前3个月完工。

在等待更多军舰服役并投入作战的选择上,双方态度基本一致,但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误区:金上将、特纳和米切尔等人想等待2、3月份埃塞克斯级投入使用,不料德军也在加速下水新的航母,双方力量对比并未显著失衡。

1月份时,双方主力航母5:5;3月份时,美国虽拥有9艘埃塞克斯级,但能投入作战的只有7艘,而德国正好2艘云龙改服役,战斗力还是7:7,甚至因为德国还多一艘不莱梅号,看上去以8:7领先;5月份时,美国拥有12艘埃塞克斯级,其中10艘能投入作战,德国将得到北海号,力量对比变成9:10,美国只有微弱优势……在未来半年,美国单凭造舰就要取得压倒性优势是不可能的,美国固然一年能成24艘埃塞克斯,但德意轴心一年也能建成10-12艘云龙改另加2艘北海级。

更何况,制约战斗力的除了军舰数量还有飞行员的数量和质量,德意当然也很难一下子凑齐30艘航空母舰需要的3000个航母舰载机组,但一定要强行凑,其结果和战斗力肯定比美国强行凑3000个机组来得高明。

不过,霍夫曼没有过多讲数量问题,只从另外角度要求舰队出击,因为这次出击是为了战略目标,同时还有其他一点个人因素。

他训斥总参谋长:“我答应了奥托,会给他一切尽可能的支援,现在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美国,我绝不能食言——否则今后我说话还管用么?处于不利形势下的部队还愿意为帝国奋战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么?”
首节 上一节 884/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