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985节

“这个……”大家又是一阵沉默,理论上实现与德国和平后,欧洲入侵北美的威胁基本就消逝了,有也是将来的事,但这又是一个很难下决心的结论,万一德国人不依不饶呢?万一日本人发了疯要进攻加利福尼亚或者别的地方呢?将来的事谁说得好?

斯普鲁恩斯皱眉道:“陆军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打算裁军了?”

“是的,确实在考虑裁军的事,不过只裁陆军,海军、空军暂时不要动。”

麦克阿瑟这么一说大家都糊涂了:作为一位陆军总参谋长,陆军裁军难道不应该是希望先裁撤海空军么?怎么忽然会有这种想法?

“陆军现在动员的零零散散各种兵力已将近700万了……老实说,这700万中能打的军队恐怕连170万都不到,能达到南美部队水平的兵力恐怕最多只有70万——这还要算上在累西腓被包围的24万,从澳新被人缴了械灰溜溜退回来但还没到的10多万,从夏威夷赎身回来的6、7万,以及部署在中美、加勒比海的那10多万。”麦克阿瑟列举了一串数字后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能打仗的部队不过15、6万,7-8个师的兵力!而不能打仗的军队占了90%!甚至95%!”

“这是极端浪费资源的行为,这些不能打仗的部队同样要配备一样的武器,消耗一样的给养,支付一样的薪水,在短时期内,他们抵抗外敌的能力是零,而发生内乱、祸害国家的能力可能是50乃至70!”

大家觉得他有些危言耸听:这500多万陆军即便打不过德国人,难道还会起来叛变国家?

这时候布莱德利插话了:“道格拉斯将军说的很有道理,他委托部下悄悄做了一些调查和统计,发现被左翼和赤色思想渗透的部队超过了半数,虽然大多数只是一些同情者或者支持者,但美共目前的活跃、社会气氛的严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最初我和你们一样,总想着军队越多越好,后来才明白过来,有用的军队越多才对国家越有利……”

麦克阿瑟缓缓说道:“现在大家都说打不下去要和谈,和平条件又比较苛刻,军队的想法会怎么样?大家敢保证么?会不会被阴谋家一煽动就起来造反?这是很有可能的,特别是海军更富有这种体会——诸位想必对1918年基尔港水兵暴乱有深刻理解,德国海军原来是威廉二世的宠儿,什么资源都往海军头上砸,为了海军不惜和大英帝国开战,后来深怕损失军舰又让水兵们窝在港口,陆军却在外面一批批死……到最后他们是报答这种信任和宠爱的?他们用暴乱推翻了帝制,而死了上百万的陆军却依然在西线坚守战壕!”

麦克阿瑟说的这句话让人怵然而惊,在座都是高层人士,自然不会去想对方影射美国海军会造反这种荒诞不经的话语,恰恰相反,把这个历史场面中的海军和陆军换个地方就对了——为了对抗轴心,美国海军、空军一片片地在死,但他们的忠诚度反而还是可靠的,而美国陆军虽然伤亡不算很惨重,但战斗意志和坚持能力恰恰是最薄弱的。

“更不好的事是俄国教官团的存在,他们在有意无意输出赤色思想,我们请他们来是传授军事知识不是输出意识形态的,但俄国人显然没有善良,我掌握的情报和资料表明,俄国人在私底下搞了很多小动作,甚至于某些根本就是政治委员,从来不教授军事,只教授意识形态!杜威这个人就是太容易轻信别人,以至于上了俄国人的当,马歇尔也是糊涂蛋!”

听着他毫不客气地骂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大家都不觉得突然:这才是真正的麦克阿瑟,不公开喷杜威还算是好的了!

“所以,我决定了,陆军要裁军!澳洲回来、夏威夷回来的军队不是缺少装备么?不用新生产了,把没用的部队砍掉,让他们接受这些装备。至于俄国顾问团,可以礼送回国了,一个都不能留!”

海军几个人面面相觑:说这些干什么啊?这不应该是总统和国会定的么?怎么参谋总长大人自己来说这个话。

“我操心这件事当然是越权了,但现在顾不得这么多,首先必须要把俄国教官团礼送回国,其次必须压缩一部分陆军兵力,特别是最不可靠的那部分我要压缩掉……”麦克阿瑟道,“我希望海军、空军能帮我开口,压缩下来的经费全部归你们,我一美元也不要!”

“我怎么感觉这是堀悌吉的套路呢?”

“是的,他启发了我,一个海军将领迫使陆军裁军,我不用你们逼我,算我求你们让陆军裁军吧。你们开口,我同意,事情就好办得多。”

“如果……我是说如果……”尼米茨慢慢开口道,“解散这些军队引发动荡……”

“我就坚决镇压!希望海空军能祝我一臂之力,现在把赤色分子的嚣张气焰先压下去,美国将来才能少受苦,否则德国当年那个动荡你们以为好玩?”

众人脸色沉重,然后缓缓点头:德国基尔港水兵暴乱后一直闹到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才算告一段落,这还是地处中欧的便利优势,如果在美国也成立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再加上美国人人持有枪支的惯例和国民警卫队无力的局面,麦克阿瑟都不敢想象会出现什么后果。

当然,这么做的后果大家也清楚,从来不干涉美国政治的军人要冲上一线了,只要镇压,要么将来上法庭,要么将来独揽大权,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而海军将领们相对而言都是自由派,镇压赤色分子义不容辞,搞军事独裁或军事威权算什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不过麦克阿瑟说的也有道理,美国不能乱,不乱的美国还有资本和德国扳手腕,压制日本,一旦乱了,别说欧洲会看不起美国,就连日本也可能扑过来……

“大家先思考一下吧,说句实话,我都65岁,没几年可活了,我也不幻想当考迪罗(南美军事独裁者的概括)……我也是为了美利坚!只要美国稳定,我就隐退,你们怎么处理我都行!”

杜威和麦克阿瑟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的一致:镇压,不同的是,谁主导镇压。

麦克阿瑟想学堀悌吉玩“陆海军一致”,堀悌吉在学斯大林搞“大清洗”,杜威打算学“借兵助剿”,嗯,大家都很努力……

第8章 通向铁幕之路(8)

“同志们,我们现在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勃列日涅夫扫视了众人一圈,发话道,“昨天接到秘密情报,透露了两条消息:第一,杜威政府与德国方面就停战协定达成了大致意见,将于后天,也就是10月17日召开国会秘密会议审议;第二,参联会有人提出希望将我们礼送回国,同时针锋相对地在讨论有关遏制国内革命形势的策略……”

“斯大林同志指示我们,在这种特殊的时刻,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要牢牢坚守岗位,不但完成党和人民交代的任务,同时还不能暴露……”勃列日涅夫说到这里用十分严肃的口气道,“因为美国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部分同志被无产阶级高涨的热情冲昏头脑,不但在部队和教学过程中明显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性意见,甚至还有明目张胆串联美国军官和士官的行为,我再重申一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要通过革命理念、革命精神耳濡目染,通过个别的、私下的、秘密的交流交换意见培养美国军官们自觉自愿的革命热情,而不是我们自己跳出去领导美国人民革命,更不是代替美国人民发动革命!这是绝不允许的!”

事实上,红军教官团确定输出意识形态方针最开始是很谨慎的,通过的手段也很保守、秘密,活像地下工作——对很多年轻一点的苏维埃同志来说已很难想象了,但对上了年纪的人物,特别是经历过内战时期的人物还是明白的。

但到后来,随着美共的蓬勃发展,军队自然而然受到了左翼思想的侵蚀,变得日益激进和亢奋起来,甚至不用教官团灌输就变得活跃,甚至还有人主动向教官团打听有关“革命”事迹,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和加速了思想传播。为此,FBI和军队内部也盯紧了有关思想传播,问题是思想这个玩意,越禁越禁不住,再加美国传统上对思想领域的管理不像其他国家那么严格,又有“言论自由”这个黄金法条,所以遏制起来非常困难。

之所以胡佛不主动出面找教官团的麻烦,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教官团在干什么,而是因为相比美共的渗透力度和思想传播速度,教官团这点不算什么,两相对比之下,他选择了暂时观望,只把报告递给了杜威和杜勒斯。当时杜威和杜勒斯还在指望教官团能帮美国训练部队,再加上引入红军教官团这件事是杜勒斯提议,经过杜威亲口批准的,马上就翻脸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只选择了重点敲打几句,不对整体进行防范。

但麦克阿瑟显然不这么看,他认为杜勒斯和杜威在这方面有点“姑息”,他更赞同“非美委员会”的意见——以前美国的主要危险是防国社分子,但现在的威胁主要是“赤色分子”。实际上,非美委员会作为众议院设置的独立委员会和FBI之间的“忠诚调查”工作是有交集的,非美委员会提出总体方案和构想,而FBI是负责具体执行,在这个领域,目前非美委员会主席、众议院议员、三K党人p.托马斯和参议员麦卡锡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政治人物。

所以,他私底下也在串联这些议员,希望为驱赶红军教官团而努力。在他眼中,这1000多人的教官团目前是最危险的火源,美共是已被大火点燃的森林,必须赶紧挖出隔离带才能安全。

当然,非美委员会和白宫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们之间既相互利用,又彼此争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权字——杜威既不允许国会侵蚀总统的传统权利,也不愿意军人压倒政府头上搞军事管制——这样与德国或日本还有什么区别?

“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逐步撤回国内……”勃列日涅夫道,“分批撤离,慢慢回国,我们不可能留在美国继续这次革命,斯大林同志还指望我们回去把部队带好呢。”

东俄对美国的形势是有充分考虑的,斯大林最初是不想美国迅速与日德等轴心国媾和,在他看来美国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完全可以接续打下去,只要美国继续交战,东俄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不用担心日德再次气势汹汹地杀上门。

但真的听到美德接近并即将达成有关条款时,他又犹豫了,因为内线报告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比德国低得多,如果美国无法暂时与德国和平而选择与日本先行和平,这对东俄就危险得多——整个太平洋都会让日本说了算,红军直接处于被攻击矛头之下,特别是联合舰队这种庞然大物根本不是苏维埃可以对抗的。

所以事到临头他又有点心虚,便给波涅日涅夫发了这样的命令:明着表示退缩显然面子上过不去,但突出强调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抢班夺权,不要争当主角,不要替代革命……

勃列日涅夫对此心领神会,不过原因完全猜测错了:他以为斯大林同志是想保护他们这批点火者,怕他们被自己放的火烧死,他哪里晓得中央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更不知道在美共这里,俄共中央不但有人入驻,还派遣了特派员单独联系,他还沾沾自喜认为美国的革命形势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呢,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工作资本了。

布尔什维克的保密工作确实相当到位,这种双线布置、双线渗透、层层围攻、里外配合的套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非美活动委员会或者FBI看透,大家还是孤立地当做两个事件,甚至还认为福斯特领导的美共比这1000教官团更厉害。

唯独麦克阿瑟不这么看,所以他打算一步步拆除地雷:先把教官团礼送回国,再把不可靠的部队裁撤掉,然后再想办法结合非美委员会和部分国会力量架空行政势力,到时候就是他麦克阿瑟将军说了算——只要能打的军队捏在手上,他相信办点事情不困难,谁说他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不能当总统的?

不过,他的想法虽然很好,目前手头实力实在是不足,需要各方面配合,国会是一方面,FBI和胡佛是另一方面,海军和空军同样不可忽视,在这个领域他无比羡慕堀悌吉——3万陆战旅就扫平了日本,全日本上下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日本人怎么就这么听话?

他也不想想堀悌吉是什么战绩,他又是什么战绩——在海军眼里,麦克阿瑟将军第一次从菲律宾逃了,第二次又从澳大利亚逃了,这个光辉记录要一手遮天恐怕还有点难……
首节 上一节 985/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