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09节


记得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春联。

上联为:咦!哪里放炮?

下联是:哦!人家过年!

周赫煊在宿舍转了一圈,差不多就到午饭时间了,梅贻琦带着周赫煊一起去食堂吃饭。

还没走到食堂,下课铃声就已经响起,学生们就跟赛跑运动员一样冲杀过来。

一些学生看到梅贻琦,停下来喊:“主席!”

西南联大其实没有校长,只有校务委员会主席,但后世一般都将梅贻琦视为校长。

梅贻琦还没来得及点头应答,就有学生认出了周赫煊,大喊道:“周先生来了,周先生来了!”

“周先生在哪儿?”

“哪个周先生?”

“真是周先生来了!”

“……”

周赫煊瞬间成为大熊猫,被学生们团团围观,他笑着招手道:“一起去吃饭吧,别愣着了。”

学生们簇拥着周赫煊前往食堂,一边排队一边聊天,还有不少向他请教学问的。

食堂里只有桌子没有板凳,学生们在木桶里自己打饭,然后围着桌子站着吃饭。每个人都不敢把碗盛满,因为要赶快吃完,才有机会去添第二碗,速度慢的第二碗饭就没了。

“当当当当……”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们端起饭碗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敲碗。食堂里响起一片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像是在演奏音乐会,又好像是在举办水陆道场。

为什么要敲碗?

因为米饭当中有许多砂砾,甚至有老鼠屎,被学生们戏称“八宝饭”。想要吃得快、吃得舒心,就必须以一定的力道节奏,把饭里的杂物敲出来拨到一边,这属于技术活。

周赫煊也盛到一碗八宝饭,有样学样的一起敲碗。可他的敲碗技术很差,敲了好半天也没啥用处,只能就那样囫囵着往下咽,各种砂子、稗粒夹杂其中,吃到老鼠屎也只能继续吞。

今天的菜品是煮芸豆,这玩意儿便宜。味道就很难说了,白水煮的,没有什么油气,甚至连咸味都不够。

中国的天之骄子们,却没有对饭菜任何嫌弃,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生怕速度慢了吃不上第二碗。包括女学生们也是如此,在没有零食、缺少荤腥的年代,姑娘们没有矫情的资格,娇滴滴的少女也能吃满两大碗。

梅贻琦见周赫煊吃得很痛苦,劝道:“周先生,咽不下就别咽了,到我家去吧,给你炒几个家常菜。”

“没事,不能浪费。”周赫煊咬着牙把剩下的半碗饭全吃完,他吃得比学生们还干净,至少学生们会剩下很多砂砾和老鼠屎。

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吃完第二碗,纷纷跑来跟周赫煊说话,就在此时,昆明城内突然传来防空警报声。

“跑警报啊!”

学生们已经很熟练了,甚至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有的甚至端着饭碗跑,连菜碗都没落下,边跑边吃还在一边说笑。

梅贻琦面色骤变,拉着周赫煊说:“周先生快跑,鬼子的飞机来了!”

昆明是在广州失陷以后,开始被日军不断轰炸的,而西南联大则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

周赫煊随着人群玩命狂奔,从后校门越过铁路就是荒野,在林子里找个坟头躲避即可——学校这边还没有修防空洞。

没跑多远就遇见熟人,金岳霖一边跑一边打招呼介绍朋友:“明诚,你也来了啊,这是闻一多。”

周赫煊想不到自己第一次跟闻一多见面,居然是这种情况,他笑道:“闻先生你好。”

“周先生你好,什么时候来昆明的?”闻一多问。

“今天上午。”周赫煊道。

闻一多本来身体是很虚弱的,但他去年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已经变得又黑又壮。

当时三校师生从长沙转移到昆明,是分三路进军的。

闻一多所在的那路人马,共11位老师和267名学生,还配有4名军事教官和队医,全程实行军事化管理,领队的是个中将。他们跨越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被称为一场“文军长征”。

老师学生们可不仅仅是赶路,还要践行“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实践。

路过武陵山时,闻一多讲授桃花源地名的原始意义,指导学生收集民歌,研究地方语言。李继侗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乡野农村的社会情况,袁复礼教授实地讲解河流地貌的构造变形……

没跑一会儿,周赫煊又遇到几个熟人,他问道:“思成和徽因呢?”

金岳霖气喘吁吁地解释道:“他们在川康考察古建筑,不在昆明。呼呼,别跑了,就这个坟头吧,墓碑看着挺结实。”

为啥要选坟头躲轰炸?

因为有墓碑做屏障。

闻一多连忙说:“再往前跑跑,前面有个山洞,比坟地里更安全。”

周赫煊只能接着跑,很快就到了闻一多所说的山洞。这地方只能容七八个人,说是山洞,其实就是个山壁大土坑。
首节 上一节 1009/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