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13节


沈从文笑着说:“他不但开了枪,而且那把枪还是德国元首希特勒赠送的。”

学生们问:“那周先生得罪了孔祥熙没事吗?”

沈从文道:“派出所抓了人不敢关,直接把他送到南京警察厅,宋美龄亲自去警察厅把周先生放了的。”

“周先生真厉害!”学生们崇拜莫名。

沈从文又说:“《神女》那本书的构思,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当时啊……”

学生们团团围坐在一起,听沈从文讲关于《神女》的故事,吴筱之带着儿女过来听得津津有味。

沈从文突然大笑:“有一桩盛会我没赶上,那次志摩兄死活要出家,谁都劝不住。还是明诚厉害,召集文坛朋友们齐聚祥符禅寺,请和尚们一起吃火锅划拳打牌,还给志摩兄开了个出家欢送会。本来很严肃的出家问题,被明诚弄得啼笑皆非,从此打消了志摩兄出家的念头。”

学生们纷纷说:“我知道,我知道,文坛盛事祥符禅会嘛,当时报纸上都有报道的。”

一个学生问:“沈教授,我听说徐志摩先生出家,是因为感情问题。你能讲一讲吗?”

沈从文摆手道:“个人隐私,不便多说。但志摩兄是个有趣的人,记得当时抵制洋货运动闹得很凶,志摩虽然没有站出来支持,但却在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他一边吃苹果一边讲课,还对学生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

那学生还不满足,死活要问八卦绯闻:“徐志摩先生好像跟林徽因先生私交甚密。”

沈从文却不上套,笑道:“林徽因先生也是个妙人,她喜欢在家里办沙龙。有一次她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沙发上,跟客人们畅谈着国内外文艺。”

“金教授是不是在追求林先生啊?”又有学生问道。

沈从文说:“金岳霖教授就像一个天真的大顽童。他喜欢养鸡,在北平时养了一只大斗鸡,那只鸡能站在地上,把脖子伸到桌上和金教授一起吃饭。他还到处搜罗大石榴、大鸭梨,拿去和同事的孩子们比大小,比输了就把这些水果送给小朋友,然后再去买更大的。”

学生终于被岔开思路,问道:“金教授喜欢赌博吗?”

沈从文摇头道:“金教授只是喜欢找乐子,他不喜欢赌博。我本人也不喜欢赌博,虽然我什么赌术都会,但我认为赌博是浪费人生,你们最好也不要赌,甚至不讲金钱输赢的打牌也不要。”

就在沈从文跟学生们吹牛的时候,山洞里,周赫煊突然说:“梅校长,我打算跟西南联大一起合办养鸡场。”

“办养鸡场?”梅贻琦惊讶道。

周赫煊点头道:“是啊,老师和学生们营养不好。我寻思吧,如今物价越来越贵,学校不如自给自足。养鸡场产的那些鸡蛋,可以用来给师生们改善伙食。”

养鸡达人金岳霖顿时喜道:“办养鸡场好,我对此很有研究,我可以自荐做场长!”

第八百九十五章 养鸡秘笈

梅贻琦有些为难,说道:“周先生,你的想法很好,但实际操作有些困难。如今战时物资很紧俏,开养鸡场又需要大量粮食,恐怕这些鸡养起来会折本。”

就跟养牛养马只需要喂草一样,都是很多人对养殖行业的误解。养牛养马需要喂精料粗料,养鸡养鸭也需要喂粮食,特别是现代饲料没有普及之前,粮食的消耗量就更大了。

问题是现在人都吃不饱,哪还有粮食去喂鸡?粗粮也被人抢着吃啊!

周赫煊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开一个现代化的科学养鸡场。”

这年头科学是很神圣的,众人听到“科学养鸡”都来了兴趣,忙问道:“怎么个科学法?”

周赫煊在穿越以前,舅舅家就是开养鸡场的,规模不大,一场禽流感下来血本无归,后来便改行养猪去了。他虽然不是很懂细节,但耳濡目染之下还是知道一些关键点,结合此时的情况解释道:“第一步,工业孵化;第二步,雌雄鉴别;第三步,饲料配置。”

费孝通说:“工业孵化我知道,英国那边就有,而且好像并不困难。但雌雄鉴别是什么,养鸡还分公母吗?”

周赫煊解释道:“第一,公鸡不能产蛋,只能做肉鸡食用;第二,公鸡长得快长得壮,喜欢抢食吃,会影响其他小鸡的生长。所以科学养鸡必须养母鸡,公鸡需要在刚出生时就遗弃掉。”

金岳霖笑道:“鸡崽刚出生时都一个样,哪能分得清雌雄?”

周赫煊说:“中国农民在古代就能分辨鸡仔雌雄,有经验的农户,通过小鸡的外形、叫声、排便、走路的差别,很轻松就能辨别出公母。但这种观测法很粗糙,而且准确率只有七八成。更直接的,可以按压翻开小鸡的肛部,有凸起的是公鸡,没有突起的是母鸡,这种方法的准确率接近100%。”

周赫煊说的这种辨别雌雄的方法,被后世中国的中小型养鸡场广泛使用。别看它貌似很简单,但却改变了人类的餐桌食谱,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数以亿万计。

在小鸡雌雄识别技术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实现大型规模化养殖的,因为养鸡的成本太高了。直到1950年,日本人木泽武夫发明出雏鸡雌雄鉴别器,全世界的养鸡产业才迅速发展起来。

但木泽武夫发明的雌雄鉴别技术很有问题,容易造成小鸡感染和死亡,远不如周赫煊说的掰屁股识别那么安全有效。

周赫煊本人就是个掰屁股识公母的高手,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年放暑假都要去外婆家玩。外婆和舅妈经常带着他去掰小鸡屁股,几秒钟就能辨别一只,不比机器识别的速度慢多少。

仅凭这项技术,周赫煊如果改行去养鸡的话,那他很快就能成为资本家,在全世界都属于独一份的养鸡秘笈。

朱自清惊叹道:“世事洞明皆学问,想不到明诚对养鸡也有深入研究!”

周赫煊继续说道:“辨别小鸡的公母以后,还要配置饲料。纯粹的喂大米、喂豆子、喂麦子,鸡是长不好的,产蛋量也不会很高,需要给它们加一点荤腥。”

梅贻琦苦笑道:“我都半年不见荤腥了,哪有肉给鸡吃啊。”

“荤腥并不一定是肉,可以把骨头磨成粉末,也可以使用蚯蚓。”周赫煊笑着说,“特别是蚯蚓,使用人畜的粪便催肥土壤,能让蚯蚓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如果养鸡场成规模以后,直接用鸡粪培植蚯蚓就更方便了。”

“这倒是个好方法。”闻一多点头道,“粪便和蚯蚓都是常见之物,用来养鸡也不浪费粮食。”

周赫煊说:“粮食还是需要的,只用蚯蚓喂鸡的话,会影响鸡的食欲,还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刘文典听周赫煊说得头头是道,惊讶道:“明诚以前养过鸡?”

周赫煊随口胡诌道:“我小时候在美国流浪吃不饱饭,曾经到一家农场做童工。刚才我说的那些,都是农场主的养鸡秘诀,不对外传授的。所以我只知道大概,详细的饲料配比就不清楚了。如何使用粪便沤肥,让蚯蚓健康繁殖;如何搭配调制养鸡饲料,才能让鸡长得最快最好,这些都需要农学院的师生们反复试验。”

这玩意儿真需要农学院的学生,可以少走弯路。就说繁殖蚯蚓吧,农学院可是设有土壤学的,他们搞起来绝对事半功倍。
首节 上一节 101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