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22节


周赫煊问道:“鹿地先生呢?”

池田幸子说:“他在前线从事日军策反工作。”

周赫煊道:“如果需要什么帮助,请尽管开口。”

池田幸子拿出一本《神女》,微笑道:“谢谢周先生的好意,您能在这本书上签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了,外子可是周先生的忠实书迷。”

周赫煊立即翻开扉页,用钢笔写道:谨赠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鹿地亘、池田幸子,祝你们身体健康。周赫煊。1939年6月26日。

“谢谢。”池田幸子小心收好。

端木蕻良也拿出一本书:“请老师斧正。”

这本书正是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周赫煊笑道:“终于出版了?”

端木蕻良说:“我按照老师的意见,花了六年时间修改完善,已经删除冗余的描写,也把书中《红楼梦》的痕迹弱化了。”

周赫煊把书放在茶几上,说道:“我有空再慢慢欣赏。对了,你们什么时候来重庆的?”

端木蕻良答道:“去年武汉沦陷之前,我和萧红就搬到了江津。”

周赫煊责怪说:“来重庆这么久,都不到老师家里看看?”

端木蕻良解释说:“我们和舒群、白朗、罗烽、孔罗荪等东北流亡作家住在一起,大家有共同话题,平时可以互相讨论文学创作。”

周赫煊又问:“有稳定工作吗?”

端木蕻良说:“我在重庆《新华日报》做编辑。”

一听居然是《新华日报》,周赫煊没有继续再问,只叮嘱道:“保护好自己,注意国党特务。”

“我们会注意安全的。”端木蕻良说。

周赫煊仔细想了想,说道:“我在两路口修了一栋高级公寓,还留着几个空房间没租出去。那里离防空洞很近,躲轰炸不用跑太远的路。”

萧红直接拒绝:“多谢周先生好意,但我们现在已经有房子住了。”

别人不领情,周赫煊也懒得多说什么,他只是想避免遗憾而已。

历史上,萧红在重庆住得好好的,就因为体弱多病经不起跑防空洞的来回折腾,才跟端木蕻良一起搬去香港,结果被一个庸医误诊致死。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萧红不去香港,或许就写不出《呼兰河传》。香港恬静幽美的创作环境,彻底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那两年是萧红文学生命的巅峰,写起小说来就跟母鸡下蛋一样轻松。

萧红的性格很热情活泼,或许是因为拒绝了周赫煊而不好意思,她连忙转开话题道:“对了,周先生,丁玲女士让我代她向你问好,感谢你对她以及组织的帮助。”

“你什么时候见到她的?”周赫煊问。

萧红说:“去年我们一起在西安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她说周先生是真正的纯粹的爱国者。”说着,萧红突然笑起来,“周先生,你知道我第一次见你本人是什么时候吗?”

“我们以前见过?”周赫煊没回忆起来。

萧红笑道:“我见过你,你没见过我。当时你跟爱因斯坦先生一起回国,北平无数学生到车站迎接,我就站在那人群里面。”

周赫煊哈哈大笑:“想不到我们都认识快十年了,老朋友你好。”

端木蕻良插话说:“那时我还在南开中学读书呢。”

萧红见池田幸子一直没有发言,怕冷落了她,又开始带话题说:“池田女士是什么时候认识鹿地先生的?”

池田幸子说:“他很早就是日本知名作家了,我原先是他的书迷,后来因写作而相识。”

萧红又对周赫煊说:“池田女士还和鲁迅先生一起讨论过周先生的作品。”

池田幸子道:“是啊,当时外子也在,还有内山完造先生。我还记得鲁迅先生对《神女》的评价,他说:这本书是20年代中国文坛的菁华所在,以后研究中国文学史,整个20年代只提一本《神女》即可。”

周赫煊连连摆手:“鲁迅先生过誉了。”

萧红笑着模仿鲁迅的口吻,手指虚夹做抽烟状,说道:“周明诚这个人啊,什么都好,最大的缺点是不会喝豆汁儿。”

“哈哈哈哈……”端木蕻良在旁边大笑不止,似乎这句话戳中了他的笑神经。

第九百零四章 恼羞成怒

许多作家都不善于聊天,他们的文字往往比语言更犀利。但萧红显然不在此例,她的《呼兰河传》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一座丰碑,她的交际能力同样是民国作家中的翘楚。

几人在周公馆聊了一下午,端木蕻良和池田幸子都不太喜欢说话,全靠萧红引导话题、活跃气氛。这位“民国文坛洛神”,即便自己心中再怎么压抑郁闷,面对朋友时总能笑得出来,并让身边的人也开怀大笑。

聊着聊着,萧红突然问道:“婉容女士在家吗?我特别喜欢她的《三毛流浪记》,可惜抗战之后就停止连载了。”

周赫煊指着楼上说:“在画室创作呢,她专心研究油画了。”

“我可以去参观一下吗?”萧红问。

周赫煊笑道:“当然可以。”

萧红拉着池田幸子说:“池田女士,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周赫煊让佣人带她们去画室,又对端木蕻良说道:“我刚收了一个学生,在书房里,你们互相了解一下吧。”
首节 上一节 1022/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