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44节


说起民国时期的东北女作家,很多人自然而然联想起萧红,其实白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跟萧红齐名的。她们在现实中也是闺蜜好友,从东北、上海、武汉,再到重庆,一直相互扶持,萧红那个“夭折”的孩子就是在白朗家生的。

白朗和罗烽是表兄妹,由家里的长辈撮合结婚。刚结婚不久,白朗就发现罗烽经常夜不归宿,几经盘问之下,才知道丈夫原来是地下党,而且受杨靖宇的直接领导。于是白朗也成了地下组织成员,21岁就担任共党地下刊物《国际协报》的编辑。

白朗最著名的事迹,还得到抗美援朝时期,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捐了买飞机大炮。

罗烽把《黑土》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架,笑道:“今天我做饭,你安心读小说吧。”

“那可委屈你了。”白朗笑嘻嘻地说。

《黑土》虽然一直有在《非攻》杂志连载,但历时好几年,读起来难免错过几期,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经看全了。

白朗很快就沉浸在小说情节当中,时而微笑,时而皱眉,等丈夫喊她吃饭时,不觉已经泪染双颊。她想起故乡的白山黑土,想起远在东北的亲人,这部小说勾起她太多的回忆。

饭桌上,白朗不禁感叹:“周先生这部作品写得真好!”

罗烽点头道:“是啊,一般人难以驾驭这样篇幅的大部头,他不禁写出来了,而且还勾画出属于东北的一个时代。”

“听说,周先生是看了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初稿以后,才诞生出写《黑土》的念头。”白朗笑道。

罗烽道:“端木那时天天往周先生家里跑,专门讲述东北的风土人情。”

白朗不禁想起了萧红,感慨道:“也不知端木和红姐姐有没有安全抵达香港,她是个可怜人,生活总是不顺。”

罗烽正准备安慰,突然外头响起敲门声。

“谁啊?”罗烽问。

“我。”

“进来吧。”罗烽说。

来者也是东北流亡作家,笔名骆宾基。他抗战初期曾经参加游击队,去年初加入共党,辗转各地又来了重庆,上个月他描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小说《边陲线上》由巴金推荐出版。

白朗站起来招呼:“吃饭了没?我去拿副碗筷来。”

“吃过了,吃过了。”骆宾基连说,不好意思地搓手道,“那个……我听说罗烽买了一套《黑土》,能不能借我看看?”

罗烽笑骂:“你这狗鼻子还真灵,怎么闻到味道的?”

“呵呵呵呵呵。”骆宾基一脸的憨厚傻笑。

白朗抿嘴说:“自己去书房看吧。”

骆宾基进书房没多久,又来了两人,这顿饭是没法吃得清净了。这些东北流亡作家都住得很近,一有风吹草动全来了,赶巴巴地跑来蹭书看——没办法,全套《黑土》太贵,流亡作家们又太穷。

大家各自取下一本,也不管是从那部开头,翻开就那么读起来。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他们一有空就来坐坐,整套《黑土》很快就被翻旧了,时不时地还要聚起来讨论情节和小说技巧,光是关于《黑土》的评论文章就写了七八篇。

不仅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体在关注,整个中国文坛都在讨论,甚至包括广大的沦陷区也在悄悄传阅——这套小说从第二部就有浓厚的抗日思想,已经被日本派遣军和伪政府列为禁书。

巴金在《烽火》杂志评价道:“《黑土》一书,可谓抗战文学的传世杰作。它以东北三个家族为线索,揭示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社会的巨大变迁。整部作品关于抗日的篇幅很少,但无处不体现着抗日的思想。书中的三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都有日本人的影子在。正是日寇对中国的侵略,让无数家庭破灭,让无数家族倾覆……《黑土》是对日本侵略者最有力的文学控诉。”

梁实秋也写文章赞叹,顺便还为自己辩诉了几句:“我一向反对抗日八股。什么是抗日八股?就是但凡文学创作,必然生搬硬套的往抗日内容靠拢。就连喝口水,吃顿饭,也要高喊两声抗日……宣传抗日当然是爱国行为,但我们不能为抗日而抗日。特别是搞文学创作,大量劣质的抗日文学出现,只能让读者生厌,反而会对宣传抗日产生负面影响。周先生的《黑土》就该作为抗日文学的范本,除了书中有少数人物正面抗日以外,九成以上的角色都没抗日,甚至还有很多是汉奸。这种情况是符合实情的,我们读起来很合理,并由此对小说产生共鸣。不管是书中的汉奸还是爱国者,他们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共同展现出四个字——国仇家恨!这才是抗日文学的真正写法。”

张恨水虽然以爱情消遣小说成名,但现在已经改写抗战小说。自从得知了南京大屠杀,他就申请自费到敌后战场打游击,可惜不知该如何操作,只能继续写小说。他如今已经开始创作《大江东去》,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小说。

张恨水写文章评价道:“才子佳人好写,国仇家恨难书。自写抗战小说以来,我就感觉写起来很艰难,满腔悲愤化成文字,却总显得那么苍白。周明诚的《黑土》让我深深震撼,洋洋洒洒400余万言,呈现出的是整个民族的苦难。不要什么《神女》,也不要什么《狗官》,只一部《黑土》,周明诚就足以堪称大文豪,今后的抗战文学恐怕再难超越。”

第九百二十五章 元旦

“咚咚咚咚咚……”

在欢庆的锣鼓声中,重庆数万群众正在举行元旦大游行。

各机关、学校、团体整队出发,所有乐队集体出动。老百姓虽然穷,但参加游行的人,至少也准备了几根蜡烛,或在身上扎起彩带红布。

西洋乐手们吹着小号,拉着手风琴,旁边伴有中国乐队的唢呐声。

后面有广东同乡会的舞狮表演,紧接着是湖南同乡会的舞龙表演。各工商团体带着花灯紧随其后,还有孤儿院的学生和数百童子军,迈着稚嫩又雄赳赳的步伐快速前进。

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每年重庆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元旦庆祝活动。

这是非常必要的,长期挨炸的老百姓神经紧绷,迫切需要有一个情绪发泄口子。国府也会在此时回顾抗战以来所取得的成绩,预测抗战胜利的前景,以此激发军民的抗战热情,坚定民众的抗战决心。

沿途的户外广播里,常凯申正在做新年致辞,他把刚刚取得的昆仑关大捷作为宣传重点:“……就在昨日,英勇无畏的国军将士,于桂南战场再次获得胜利!杜聿明将军率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日寇第21旅团5000余人,日寇第21旅团班长以上军士官死亡率在85%以上,当场击毙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昆仑关大捷,只是中国抗战历次大捷中的一部分,今后我们还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国军万胜!”

“中华民族万岁!”

“干死小日本儿!”

数万群众奋力高呼,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在这一刻被抛之脑后。

元旦大游行耗时整个上午,下午则是各种庆祝活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募捐。比如童子军就踢了一场足球赛,所有门票收入都捐给战争孤儿,比赛募捐款项也捐给各地济慈院。

各机关单位的庆祝要持续好几天,学校会举办体育表演、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活动,重庆妇女会则组织抗战军属新年联欢会。
首节 上一节 104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