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46节


这一次“和谈”虽然失败,但很快迎来新的转机:日本内阁改组,不主张扩大事态的宇垣一成出任外相。

常凯申把高宗武从香港招回来,让他负责传话:“中央军尚有百万军火,即不再输入尚足两年之用,即使日本攻下武汉,国府内部亦绝不会起变化。”这说明老蒋也想进行和谈,但他的意图是逼迫日本主动求和,以争取对中国更有利的和谈结果。

但高宗武作为外交官,再次自作主张。他在向日本传话之时,不断强调中国有一个以汪兆铭为中心的“和平派”,并首先提出一个中日和谈思路,即:拥戴汪兆铭,使之成为中日和谈的媒介。

可以说,汪兆铭能够实质性的投敌做汉奸,高宗武乃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香港《大公报》传来惊天消息呢?

陶希圣和高宗武居然良心发现,他们从上海潜逃到香港,向《大公报》揭露了汪兆铭的所有卖国行径,甚至把汪兆铭签署的卖国条约副本都偷出来了。

陶希圣、高宗武二人不断拥汪促和,出发点无非有两个:

第一,“救国救民”。这里的救国救民必须打引号,他们深知和谈就得出卖国家利益,但更认为中国战必败,只有和谈才能苟安。

第二,政治野心。既然中国靠和谈才能苟安,那干脆由他们出面进行和谈。这样即可以保住国家,又能捞取政治资本,更能以民族功臣的形象节节高升。

但是,汪兆铭刚刚签署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等八份卖国文件,实在是把陶希圣和高宗武给吓到了。他们一直以为中日能够划江而治,哪曾想,这些文件居然把中国的领土、资源、军队、主权、文化各方面都卖个干净。

这些文件一旦生效,中国可以直接宣告灭亡,而他们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陶希圣和高宗武被惊出一身冷汗,劝阻汪兆铭千万不要签字,赶紧退出和谈,或离开上海回重庆,或远走欧美隐居,总之绝对不能继续谈下去。

但汪兆铭已经铁了心要当汉奸,不仅不听劝,反而派人监视陶希圣和高宗武,甚至密谋除掉他们甩锅给军统。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陶希圣的妻子万冰如,她接到丈夫的诉苦信件,毅然带着五个孩子从香港去上海,让丈夫有了离开汪兆铭巢穴去和家人同住的借口。在汪兆铭逼迫陶希圣签字的时候,万冰如又对丈夫说:“我把全家性命带来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夫妇一同死在这里。如果你签字,我就打死你!”

因为万冰如带着五个子女到来,让汪兆铭暂时放下戒心,陶希圣和高宗武趁机在青帮的帮助下秘密离开上海。

面对汪兆铭的怒火,万冰如又大胆的去见汪兆铭,以劝丈夫回上海为理由,要求带着两个孩子去香港,并留下三个孩子在上海读书当人质。

汪兆铭自然是同意了,他不信陶希圣夫妇会不顾孩子的死活。

结果,在万冰如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不久,剩下三个孩子也在青帮的帮助下逃离上海。

陶希圣和高宗武抵达香港以后,没有直接去见国府的人,而是带着汪兆铭的八份卖国文件副本找到《大公报》。香港《大公报》立即把副本内容,全文发电报传回重庆总部,周赫煊比常凯申都更早知道这件事。

翌日,“汪日密约”就被香港和重庆的《大公报》披露出来,迅速在全国引发一场舆论地震。

之前汪兆铭一直打着救国和谈的招牌,很是欺骗了一些人。包括孙科、龙云在内的许多政客军阀都是默许的,他们对此还抱有侥幸心理,说不定汪兆铭的和谈能够成功呢。

现在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因为那八份“汪日密约”太过吓人。不仅出卖了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全部国土,甚至连思想文化都要出卖,以后就没中华民族了,只有被日寇奴役的亡国奴。

这让无数徘徊不定、心存侥幸的人,彻底认清了日寇的狼子野心,也认清了汪兆铭卖国求荣的丑陋面目。

“汪日密约”的内容都有什么,看看香港《大公报》的新闻主标题和副标题就知道了:“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极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从现在卖到将来,从物资卖到思想!”

在经历“高陶事件”之后,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连力图保存实力的地方军阀也丢掉了幻想。

就此来看,还真不好评价陶希圣和高宗武的功过是非——特别是牵线搭桥导致汪兆铭投敌的高宗武。

“高陶事件”在抗战后方闹得很大,而在同一时候,日占区则是桃色绯闻满天飞,郑萍如成为万民唾骂的无耻女汉奸。

事实上,郑萍如是中统的秘密特务,因行刺汉奸丁默邨被捕。她在遭受严刑拷打后,坚称刺杀丁默邨只是由爱生恨,惨遭汉奸杀害,牺牲之前最后一个愿望是扑粉补妆,漂漂亮亮的从容赴死。

一个秘密战线的女英雄,就此成为上海花边新闻主角。

张爱玲以此为原型写出小说《色戒》,把爱国女英雄塑造成贪恋男女之情的无知女人,实在是对抗日烈士的莫大侮辱。

不但是郑萍如爱国,她的父亲郑英伯数次拒绝日寇拉拢,在女儿牺牲不久就忧愤而逝。她的哥哥郑海澄、未婚夫王汉勋都是中国空军飞行员,在1944年的空战中先后牺牲,可谓满门忠烈,这样的女子怎容污蔑?

第九百二十七章 蜀道菜花黄

二月份,常凯申亲自去广西了,因为那边的仗打得实在太难看。

所谓的什么“昆仑关大捷”,那都是宣传起来哄老百姓高兴的,属于整个桂南会战中唯一的亮点。

真实情况是,国军以优势兵力反攻南宁,由于昆仑关在南宁以北,因而双方首先交战于此。数万中央军精锐向昆仑关发起进攻,而关上的日寇只有800人,猛攻40多天付出惨重代价才终于拿下昆仑关。

更扯淡的来了,此时日寇援军已至,迂回到国军第37集团军左翼。奉命驻守昆仑关的第2军军长李延年,害怕被日军切断后路,居然不做抵抗就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昆仑关。

擅自撤退就擅自撤退吧,居然连撤退都撤不好,第2军第9师一头撞进日寇的口袋阵。第9师直接被打得溃不成军,师长郑作民亲自端着机枪突围,官兵们打完仗才发现师长阵亡了,连忙派骑兵回去把郑作民的尸体找回来。

两个多月的仗,白打了!

常凯申还没到广西的时候,白崇禧和陈诚就被撸下来,换张发奎接任前线总指挥。等老蒋亲至,立即将白崇禧和陈诚降薪留职处分(两人都被降为二级上将),38集团军包括总司令在内共有八个将官被撤职查办,37集团军总司令被移交军事法庭,第2军第9师直接被撤销番号(改名“无名师”)。

这仗打得老蒋都感觉丢人啊,中国方面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甚至是空军(超过半数的中国战机被调往桂南战场),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结果打了两个多月,中央军精锐损失惨重,就一个“昆仑关大捷”还是3换1拿下的人头。

好吧,只能说中国军队在战略上获胜了,破灭了日军对中国彻底封锁的意图,具体战绩根本就没法细看。

最扯淡的是,常凯申的行程被日寇摸得一清二楚,接连三天被日机轰炸了四次,老蒋的侍卫都被炸伤了12人。不用说,肯定是广西这边有汉奸告密,而且职务还非常高。特别是21日那天的轰炸,老蒋当时在荒郊野外、群山之中啊,日机居然能准确找到他的住处。

相比起打得一塌糊涂的桂南战场,反而是慌乱丢掉广州的余汉谋知耻而后勇。日军出动7万兵力进犯粤北,以配合他们在桂南的攻势,而余汉谋手里只有12万人,且武器装备十分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余汉谋依托粤北大山艰苦抵抗。当得知一部日军离开广东支援桂南后,余汉谋立即发起全线反攻,取得了广东战场的第一次大胜。

……
首节 上一节 104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