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48节


下午,周赫煊和文协成都分会的主要成员们,一起来到成都郊外的养鸡场。

这座养鸡场是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共同创办的,地址距离中央大学的牧场不远,早在去年10月底就已经开始孵蛋养鸡。

冯玉祥虽然在农林部被架空,但他却不忘自己科学养鸡推广小组组长的身份。事实上,他拉着周赫煊来成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养鸡,刚进养鸡场他就对众作家说:“这里的养鸡是科学养鸡,成本低,产蛋多,长得快,对老百姓大有好处。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回去写文章多做宣传,争取把那些有钱人都吸引过来学养鸡。”

朱光潜迷糊道:“养鸡还讲科学?”

冯玉祥哈哈大笑:“朱先生,这你就不懂了,不管工业农业,搞生产就要懂科学。”

养鸡场的负责人首先带他们去看蚯蚓培育池,解说道:“我们共挖了十口池子,靠人畜粪便堆肥,足以提供数千只鸡的日常消耗。”

只见池子里密密麻麻全是蚯蚓,爬来爬去能把密集恐惧者看得头皮发麻。

陶雄笑道:“这还真是个好主意,蚯蚓又不花钱,用来养鸡不浪费粮食。”

养鸡场负责人说:“不仅节约粮食,用蚯蚓辅以少量粮食喂鸡,比单纯吃粮食的鸡长得更快,下蛋更早更大个。”

“快去看鸡,快去看鸡!”李劼人已经等不及了。

李劼人不仅是翻译家、编辑、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个实业家,曾出任民生机械修理厂厂长和嘉乐纸厂董事长,践行实业报国的理想。就算没有遇到周赫煊,他也会在明年全身心投入造纸行业,现在遇到科学养鸡技术,李劼人立即就产生了兴趣。

鸡被关在整齐划一的竹笼里,养鸡场负责人介绍说:“那边养的是母鸡,这边养的是公鸡。鸡仔刚刚孵化出来,我们就要分类养殖,母鸡专门用来下蛋,公鸡则做肉食售卖。”

李劼人小时候也是苦出身,留学法国靠的是勤工俭学,他家以前也养鸡的,顿时疑惑道:“刚孵化出来的鸡仔怎么辨认公母?”

养鸡场负责人笑道:“这就要多亏周先生了,他发明的‘分肛法’非常好用,只需掰开小鸡屁股就能辨认雌雄。”

“原来周先生还有这等本事。”众人大为佩服。

陈翔鹤说:“怎么把鸡都关在笼子里?这也太不自由了。鸡不自由就难以快乐,不快乐就长不好。我看农村养鸡,都是要按时放养的,这样养出的鸡才能长得壮,不生病。”

养鸡场负责人解释道:“农村放养,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节省粮食,让鸡自己觅食;二是为了健康,长期关着养容易生病。但我们科学养鸡就不用这样,因为蚯蚓足以把鸡喂饱,而且我们对鸡舍定期打扫,保持通风,防止患病。关养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鸡的运动量,让鸡长得更快。”

陈翔鹤恍然大悟,赞叹道:“世间处处皆学问,受教了。”

其他人都是走马观花的看,心里想着怎么回去写宣传文章。李劼人则要细致得多,他详细询问了各种数据,包括每天喂料多少,产蛋多少,几个月能有经济回报,看样子已经动了开养鸡场的心思。

周文已经接到组织命令要去延安工作,他在旁边听着种种数据,打定主意要把科学养鸡方法带去延安,于是说:“能不能给我一套详细养鸡资料?我想系统的为民众介绍它的好处。”

“当然可以。”养鸡场负责人笑道。

冯玉祥说:“想开养鸡场的可以找我,重庆那边正在培训技术员。只要是开科学养鸡场的,只需支付少额技术咨询费,就能获得农林部技术员的定期指导!”

周文以前是上海左联宣传部长,名气很大,别说周赫煊,就连冯玉祥都知道他是共党的人,至少也是倾向共党的人。

周赫煊低声道:“延安那边,已经有人把养鸡技术带过去了。”

周文愣了愣,随即笑道:“多谢提醒。”

作为宣传酬劳,每个作家都拎了几个鸡蛋回去,冯玉祥身为科学养鸡推广负责人,他还是可以调动一批经费的,送这点鸡蛋绰绰有余。

随后的几天,关于科学养鸡的文章陆续见报,迅速在成都及周边区县引起热议,不时有资本家前来打听消息。

而正当周赫煊准备离开成都时,突然有人到旅店来拜访:“周先生,《中国队长》里的剑仙李童林,可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

周赫煊迷糊道:“你问这个干嘛?”

那人说:“我一直在寻访高人学习道法,学成之后,就到前线去打日本鬼子!”

周赫煊对此人的脑洞佩服不已,随口问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人说:“我叫南怀瑾。”

第九百二十九章 未来的国学大师

几十年后,人们提起南怀瑾,都要尊称他一声国学大师。

这位先生儒道佛三修,涉猎很广,路子很野,但也雅俗共赏,在普罗大众之间极有影响力,更为两岸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九二共识”正式谈判前的第三次两岸密谈,就是在南怀瑾家中谈的,正式谈判的具体日期也是南怀瑾提出的。

虽然南怀瑾后来历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但他绝对跟学霸沾不上边。甚至因为数学成绩太差,南怀瑾小学毕业成绩倒数第一,只能拿到肄业证书。

不过,南怀瑾在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熟读《资治通鉴》。他18岁读《四库全书》,20岁读道家典籍,26岁读《大藏经》,28岁读《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终其一生涉猎众多,而且没有特定的师父,大部分时候全靠自己悟。所以说他路子很野,他对儒道佛三教经典的解释,在很多人看来纯属离经叛道。

在读书自学传统文化期间,南怀瑾也读了很多学校,比如浙江国术馆、浙江艺术院国术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社会福利系等。

此时的南怀瑾刚满22岁,是一个狂热武术爱好者,甚至考取了武术教官资格。他如今担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政治教官,并在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佛问道上。

周赫煊跟南怀瑾应该很有共同话题才对,因为他对佛道两家的理解也是野路子,其中某些观点还颇受南怀瑾的启发。

周赫煊说:“剑仙李童林没有现实原型。如果硬要找一个出来,那就算剑仙林景林吧,我创作漫画时图便宜,稍微修改了李景林先生的名字。”

南怀瑾问:“李将军真有那么厉害?”

周赫煊摇头道:“他剑法出众,拳脚功夫厉害,但也仅此而已。真要论实战,他肯定打不过万籁声,我是说两人巅峰的时候比拳脚功夫。”

“可惜了。”南怀瑾非常遗憾。

周赫煊突然觉得很没意思,如果他面对的是40岁的南怀瑾,两人肯定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但22岁的南怀瑾太稚嫩了,很多书都没读过,更没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青年而已。
首节 上一节 1048/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