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85节


那一家子办完退房手续,便提着箱子哼着歌儿离开了,欢欢喜喜犹如结束假期的游客。

马珏感觉颇为好笑:“这些英国人也太乐观了吧。”

“他们是还没有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毕竟,上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打到英国本土。”萧乾突然插话说。他一路上都跟在周赫煊身边,包括周赫煊参加淡墨社聚会,萧乾也在外边候着,准备写一篇关于周赫煊的报告文学。

周赫煊说:“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萧乾好奇道:“还有什么原因?”

周赫煊说:“第一,日不落帝国带来的强大自信,虽然英国早就开始衰落,但大英帝国的神圣光环还对每个国民起作用。第二,自2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党又带来民权和福利,英国人的精气神很足,他们已经摆脱了对温饱的基本要求。”

马珏说:“可英国还是有很多无家可归者。”

“那不是主流。”周赫煊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诸国列强都在发生着剧变。英国最明显的就是工党两度组阁,每次上台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革,这给英国中下层民众带来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甚至于社会福利成为一种思想共识。所以在工党第二次组阁的时候,英国失业率虽然高达10%,但其民意支持率却居高不下。若非经济危机让工党被迫削减福利政策,工党政府根本不会倒台。”

萧乾疑惑道:“这跟战争有什么关系?”

周赫煊解释道:“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的国家认同感啊,这个国家提高平民福利,并且这种福利成为社会共识,那么自然有无数国民会选择爱国。别看几年前英国和平主义泛滥,但战火真的燃烧到英国本土,英国人肯定会选择保家卫国,因为这个国家让他们感觉有奔头。”

马珏问:“那中国呢?”

周赫煊苦笑道:“中国只剩下国仇家恨和民族凝聚力了,大部分底层民众其实不愿为国打仗。甚至对某些蒙昧小民而言,日本的统治跟国民政府的统治没啥两样,都生活得艰难困苦。”

萧乾掏出小本本,问道:“周先生似乎对中国的经济福利政策很不满意?”

“你觉得呢?”周赫煊没好气道。

萧乾继续问:“周先生对《五五宪草》怎么看?”

周赫煊说:“看起来很美好,但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为什么?”萧乾极为惊讶。

自从全面抗战以来,老蒋迫于糟糕的国内局势,不得不开始推行所谓的宪政改革。特别是去年9月份的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四次大会,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了7个提案,督促国府进行宪法修正和宪政改革,并由一帮子学者制定出《五五宪草修正案》(即“昆明宪草”)。

这一系列事件,得到中国朝野的一致称赞。有人认为它代表了同仇敌忾和各方精诚团结的精神,是国家之大幸事;也有人认为中国政治春云初展,正在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但在明眼人眼中,《五五宪草》及其修正案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马珏本就是学法律的,她也非常疑惑:“对啊,先生。《五五宪草》我仔细研究过,各个条款都很完美啊,怎么可能完全无法实现?”

“因为太完美了。”周赫煊说。

萧乾一边记在小本本上,一边问道:“完美也是错?”

周赫煊解释道:“《五五宪草》的核心是‘直接民权’,这是个非常高尚的政治理想,但操作起来却未必有效。英法两国有着久远的宪政历史,但到现在都不可能做到直接民权。美国部分州偶有采用直接民权的,但也没取得什么好的效果。进行直接民权最早的国家是瑞士,这是个小国,人口土地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其直接民权的行政区也不足五分之一。中华民国连乡镇都无法有效控制,还想搞什么直接民权,这不是个大笑话吗?”

马珏和萧乾顿时默然无语,他们并不傻,只是没有朝坏的那方面想而已。

周赫煊继续说:“制定《五五宪草》的那些学者们,肯定也知道这个事实。但他们依旧选择这样做,无非是想从国党那里分权,打破常凯申的独裁统治。他们太急切了,也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以至于这份宪草失去了实际意义。若常凯申真的通过这部宪法,肯定闹出很多笑话,并且把现有的行政系统给搞乱。”

马珏毕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法学博士,被周赫煊一番话点醒,立即想清楚许多问题。她说:“我打算写一篇相关论文。”

“可别!”周赫煊连忙制止。

“为什么?”马珏问。

周赫煊苦笑道:“现在全国的进步人士都对《五五宪草》推崇无比,你若发表反对意见,必然千夫所指,成为独裁的帮凶、民主的罪人!”

马珏瞬间哑口无言。

周赫煊叹息道:“走吧,把行李放好,在小镇上到处走走散心,还是别考虑那些国家大事了。”

第九百六十二章 雨中

这个小镇离伦敦并不远,但却好似世外桃源,见不到丝毫战争的影子。

镇外是一片一片的新耕土地,冬大麦刚刚种下,农民正在使用传统灌溉方式给水。周赫煊和马珏漫步在小镇边缘,抬眼望去尽是忙碌景象,这在一年前还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面临着和中国一样的问题——战争期间粮食严重不足。

早在1914年的时候,英国的殖民地面积比本土面积大111倍,大部分粮食都必须依靠殖民地提供。那时英国本土生产的粮食,只够养活36%的英国人,到处都是抛荒的土地。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二战初期英国本土耕地面积比一战时期又下降了45%。

当英国的海岸线被德国飞机、潜艇封锁,尴尬局面就出现了,英国的粮食储备很难支撑到明年底。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奖励开荒,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这导致农牧民们纷纷改种粮食,甚至一些城镇居民都自发到郊外开荒,估计明年英国的粮食不足状况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但自耕自足是肯定不够的,英国在二战后花了15年的时间发展农业,才终于扭转国内农业的衰败迹象,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足足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

周赫煊指着镇外的新耕土地说:“被德国封锁海岸线的英国,许多情况甚至比中国更糟糕。英国本土的很多农牧民,甚至已经不知道怎么种粮食了,他们只会种棉花和养牛羊。如果德国能够实现海上全面封锁,不出一年,50%的英国人都要饿死。”

“那么惨?”马珏非常惊讶。

周赫煊笑道:“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德国还没有彻底封锁英国的能力。但这也足以让英国政府焦头烂额了,每个月都要被德国炸沉几艘运粮货轮。”

马珏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周赫煊:“先生,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呃,我是说,也没见你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啊,居然连英国粮食生产状况都了解。”

“这可以通过看报纸来推测。英国政府最近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农业的法案,农产品价格的增长远超其他商品,那些炒粮食的投机者全都赚大发了。仅从农产品的涨价速度来看,英国比中国涨得还夸张,至少中国在全面抗战的第一个半年还能勉强平稳粮价。”周赫煊随便解释了几句。
首节 上一节 108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