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4节


如今华北数省,最受老百姓追捧的小说就是《射雕英雄传》,排第二的当数张恨水之《春明外史》。

不过等到明年2月份,张恨水会开一个叫《金粉世家》的新坑,连载时间长达七年,引来无数读者的疯狂追更。这本书的首印版权费,就直接换来北平一座前清王府。

《射雕》似乎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渐渐流传到南方,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盗版情况。而传统武侠小说家们,似乎也受到《射雕英雄传》影响,尝试模仿这本小说的套路。

民国时期的图书市场虽然不完善,但也相当成熟了。许多报纸都开设有评论专栏,专门对热门作品进行评价,有影评、剧评、书评等等。

还有个专门的职业叫批评家,也称评论家,他们就靠写评论文章赚稿费。

《射雕英雄传》出版后,批评家们有的叫好,有的则喷周赫煊乱改历史,会对读者起到误导作用。幸好如今新旧文学之争早已结束,真正的学者不稀罕评价武侠小说,不然指不定会被喷成什么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射雕英雄传》的行文(白话文写作),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新派文学,搁几年前也算是进步作品。

至于《大国崛起》,批评家们则是一致赞叹,许多文化名人都站出来为这套书免费做宣传。

著名学者、政治家、活动家沈钧儒就在《中华新报》上刊登评论文章说:“《大国崛起》发人深省,对诸国列强的研究尤为透彻。国民读此书可开阔眼界,学者读此书可以进益学识,掌权者读此书可领会治国之方略矣!周赫煊先生乃当世大才。”

北大兼清华的政治学、宪法学老师,主张废除租界、收回领事裁判权的钱端升,也在《益世报》上评价道:“《大国崛起》深含西方政治学和法学内容,通读此书,可以领略西方政治和法学起源。它从全方位角度,解读了世界列强兴衰变故,对中国当今之局势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随着《大国崛起》一书传播越来越广,周赫煊的名气也日渐响亮。他的人虽然在天津,却早已被南方诸生所熟知,并同那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互相发酵,成为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学术偶像。

当然,还有《一代人》和《回答》,这两首诗放在民国太适合了。

“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四句诗被广泛引用。特别是游行示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做口号来喊,再配合《我有一个梦想》,瞬间让爱国青年们热血激荡。

最有意思的是,周赫煊的诗只抨击黑暗,他的演讲只憧憬未来,本身立场极为模糊,没有得罪任何势力。就算《大国崛起》预测日本会侵略中国,那也是从学术角度出发,日本人只把他当成一个很厉害的学者,并未引起太大的警惕。

周赫煊最大的收获,就是钱!

到10月底结算稿费的时候,《射雕英雄传》和《大国崛起》为他带来4万多大洋的月收入。

民国的文人真是富裕啊!

难怪徐志摩搬到上海后,虽然被家里断了经济支持,却只靠讲学和稿费,就能住得起月租150元的洋房。他家里佣人伺候着,出入都有轿车接送,同时还要供陆小曼挥霍无度。

当然,前提是文人要有名气,没名气的文人只能算穷酸。有了名气你还得写畅销书,作品没人买也是很尴尬的。

10月份属于周赫煊的大收获季,两本畅销书同时热卖,一下子就让他的银行存款突破5万。不过这种情况无法持续很久,因为书籍的日销量一直在递减,11月能有2万稿费就非常难得了。

就在北大师生陆陆续续返校时,上海的郑振铎收到一份小说稿。

他首先看作者,瞬间就高兴起来,居然是周赫煊发来的。如今周赫煊可是学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青年学生也对他格外崇拜,如果在《小说月报》上刊登作品,肯定能引起关注。

希望周先生的小说质量别太差……郑振铎如此想道。

郑振铎翻开正文读起来,刚开始还很正常,一个女人被抓入狱,似乎是遭受了冤屈,但很快鬼魂出现了。

什么鬼!

监狱里还有鬼魂,这是在写现代《聊斋》吗?

郑振铎耐着性子读下去,一口气把5万字的小说稿全部读完,只感觉头皮发麻,背心都被汗湿了。

肉体的毁灭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毁灭。

所谓杀人诛心,周赫煊的《神女》就是在诛心。荒诞欢乐的情节里,隐藏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悲哀,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休克中死去。

郑振铎闭上眼睛,说实话,他不想再读这本小说,太瘆人了,跟当年看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个感觉。

第九十五章 小说还能这样写?

上海,大夏大学。

估计很多人没听过这所学校,校名反过来念你就知道了——厦大。

两年前因为闹学潮,创立不久的厦门大学产生分裂。一部分师生远走上海,另起炉灶重新创办学校,这便是大夏大学的由来。新中国成立后,大夏大学被整体并入华东师大。

正是周末,上午阳光明媚。

几个女学生取了信件,一路说笑着返回宿舍。当她们走过一间房时,有个女生敲门喊道:“黄老师!”

开门者是个20多岁的憔悴女子,她问:“有什么事吗?”

那女生说:“我刚才去拿信的时候,看到有你的邮包,顺便帮你拿回来了。”

“谢谢。”女子笑道。

“黄老师,那我们先走了!”女生把邮包递给她,然后挥手告别。

黄老师叫黄淑仪,笔名庐隐,文学研究会第13号会员。她现在的职务是大夏附中教员,又兼大夏大学女生指导,平时都寄住在女生宿舍里。

房内还有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儿,眼巴巴望着庐隐:“妈妈,我饿。”

庐隐从抽屉里取出一粒糖果,塞到女儿嘴里说:“乖,先吃糖,午饭时间还没到。”

小女孩儿长得很瘦弱,咬着糖果跑回床上,乖乖坐好没有再说话。

庐隐拆开邮包,里面是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做为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她有免费订购会刊的权利。
首节 上一节 11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