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47节


陈博生被此事搞得焦头烂额,孙伏园却拍屁股笑嘻嘻走人,今天还敢来国泰剧院看《屈原》首演。

孙伏园跟谁都自来熟,而且笑容可掬让人不好拒绝,此时他就说:“周先生明天有空吗?我正好没事做,想去贵府坐坐,请教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

“改天吧,明天我有事。”周赫煊道。

“那行,周六如何?”孙伏园又问。

“可以,恭候大驾。”周赫煊只得答应,不然这人还会继续选日子。

……

舞台上,暮春时节。

由金山饰演的屈原徜徉在橘园内,抒情朗诵道:“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植根深固,不怕冰雪纷霏。赋性减震,好比仁人志士……”

“好!”

观众拍手大呼。

安纳德好奇地问:“周先生,这部话剧讲的是什么?”

周赫煊解释道:“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者屈原……”

安纳德在周赫煊的讲解下,万分困难地欣赏着话剧,而其他观众则早已沉浸在剧情当中。

渐渐演到第五幕,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突然舞台上响起了交响乐,屈原在宏大壮阔的伴奏声中吟唱《雷电颂》,酝酿多时的狂暴情绪喷薄而出:“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醒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周赫煊听得全身汗毛直立,郭沫若的诗现场朗诵太可怕了,情绪毫不委婉掩饰,如同火山喷发般肆意宣泄。

“轰隆隆!”

突然间,一道春雷响起,窗户外闪烁着煞白的雷电。

而此时此刻,屈原正在舞台上呐喊:“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

剧院内外,交相辉映,仿佛苍天也感应到了这个时代的黑暗。

那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气势,冲破了禁锢已久的心灵闸门,在窗外电闪雷鸣的烘托下,震撼了所有国泰剧院内的观众。

周赫煊扭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孙伏园,暗自佩服这人的胆量。这出话剧就差没指着老蒋的鼻子骂娘了,孙伏园居然敢把剧本放在《中央日报》副刊上连载,头真铁啊!

当演出结束,全场起立,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才停下。

接下来,《屈原》在国泰剧院连演17天,从早到晚,场场爆满,观看人次将近30万。并且,这部话剧渐渐从重庆传到各地,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超《小王子》,不管是左派人士、自由人士,还是国党那边的爱国官员和将领,都纷纷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到了六月份,重庆主城这边直接禁演,《屈原》只能搬到周边区县。

《屈原》剧组一到北碚,国党就派出特务找北碚民众教育馆长刘忠义:“这个剧煽动性很大,在重庆上峰已经禁止演出,你应该立即阻止。”

刘忠义说:“这是管理局安排的,我无权取消,不信你去找卢局长。”

卢子英也根本不甩特务,顶着压力对刘忠义说:“不管他,每天演出时,你安把藤椅坐在戏台口。名为监督,实为防止特务破坏。发生了事情就找我,我始终都在剧场内。”

这两人都不是共党,只是重庆本地的官员而已,完全出于爱国热情才支持《屈原》,即便事后被撤职也在所不惜。

好多江北、巴县、璧山、合川等邻近区县的百姓,听说北碚那边还能看到《屈原》,纷纷结伴而来,导致北碚旅馆全部暴满。江北县就挨着北碚,那里的观众发现找不到旅馆,干脆看完演出半夜徒步回家。

为了看一出话剧,徒步几十上百公里,甚至不惜风餐露宿,可想而知《屈原》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是今年文艺界最轰动的事情了,周赫煊和《小王子》得靠边站。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小丑

《屈原》不出意外的被禁演了,而且被禁的方式很奇怪。

抗战期间,有个叫“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机构,专门负责对图书、报刊、杂志、戏剧、歌曲、广播等内容进行审查。话剧《屈原》是审不出毛病的,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这部剧在攻击国民政府,但逐字逐句的推敲也找不到一处违规。

于是,图书审查委员会就派出特务,听说哪里要上演《屈原》,那些特务就去警告当地管理部门和剧院老板。

这算禁演还是不禁演?

同时,国党控制下的媒体,开始疯狂批评攻击《屈原》,认为这部话剧“大成问题”、“鼓吹爆炸”、“不利精诚团结”。一些国党御用文人,干脆直接对屈原进行抹黑,把屈原塑造成一个弄臣倡优。

五月初的某天,周公馆来了位不速之客——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副主任潘公展。

此人脸型瘦削,戴着眼镜,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他抱拳笑道:“周先生,近日拜读大作,在下深感佩服,特来登门求亲笔签名!”

“潘主任客气了。”周赫煊笑呵呵说,他才不信这人是来要签名的。

两人寒暄一番,周赫煊随手签了个名。

潘公展收起那本《小王子》说:“周先生是史学界泰斗,对先秦历史想必很有研究吧?”

“略知一二。”周赫煊道。

潘公展笑道:“周先生太谦虚了。你对屈原怎么看?”

周赫煊说:“千秋文宗,爱国先贤。”
首节 上一节 114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