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65节


其中王慕沂值得一提,他属于善于经营的商界精英,跟张英华这个汉奸恰恰相反。当日本侵华占领天津后,王慕沂坚决不跟日本人合作,协助边守靖保住了恒源纱厂。

青帮就是如此,九流混杂。既有袁克文这种清贵公子,也有魏子文那种黑心扒皮;既有张英华这种汉奸走狗,也有王慕沂那种拒日豪杰。

袁克文带着周赫煊、张逊之抬步走入大厅。他西装革履,戴着墨镜,手中摇晃一把折扇,尽显名(装)士(逼)本色。

没走几步,众人便纷纷上前迎接,齐称:“袁公子!”

袁克文之所以受到如此尊敬,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老子叫袁世凯。人虽已死,但遗泽子孙。

“都坐,都坐,哈哈。”袁克文转身笑道,“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大学者周赫煊先生!最近风靡北方数省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就是周先生写的。”

“嗨哟!”

魏子文一拍大腿,笑道:“我特别喜欢看那两本书,写得是真好,今天总算见到作者了!”

袁克文指着潘子文介绍:“这家伙是魏小辫子,放高利贷的。”

周赫煊抱拳道:“魏兄好!”

魏子文似乎不喜欢别人说他放高利贷,连忙纠正道:“赁贷生意,哈哈,赁贷生意。”

张英华因为吴佩孚失势,此刻处于赋闲状态,想要投靠张作霖又苦于没门路。他旁敲侧击地说:“听闻周先生和少帅私交甚密?”

“不敢当,只是做过六帅的秘书而已,现在帮他打理一些生意。”周赫煊微笑道。

“原来如此,周先生前程无量啊。”张英华恭维道。他琢磨着如何借周赫煊的路子,搭上张学良的快车,进而投靠到张作霖麾下。

周赫煊和青帮众人互相见礼后,桌上酒菜也已经端上来。

袁克文举杯直奔主题,起身说:“诸位,近日天津难民越来越多,当局无力救助。周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托我宴请诸位,希望咱们青帮的豪杰可以出面,共商赈灾大计!”

此言一出,众人反应各异。

最先表示支持的,居然是放高利贷的魏子文,他哈哈笑道:“好说好说,我魏小辫子就喜欢做慈善。我以前还是八善堂的股东,可惜八善堂解散了。我看啦,不如借这个机会,咱们青帮中人重新组建一个慈善机构。”

第一百三十七章 青红

即称清流,自然喜欢邀名。

王慕沂那种商界精英且不说,人家本来就有钱,缺的正是名声和影响力。

最奇葩的当属魏子文,此君明明坏事做尽,干的是青帮浊流勾当,却硬生生的要往清流里头挤。他大义凛然地说:“咱们搞慈善,就一定要搞真正的慈善。不能像八善堂的杜笑山那样,打着慈善名义骗钱,我是看不起这种人的。咱们筹集的善款,一分一厘都要用在灾民身上!”

“魏兄说得好,真是大善人啊。”周赫煊半讽刺半真诚地赞道。他讽刺的是魏子文放高利贷,真诚则是完全相信魏子文此刻说的话。

像魏子文这种追逐善名者,做起慈善来,绝对比大多数人都要认真,属于偏执的爱好和信仰。

好吧,其实魏子文信佛。

这家伙觉得自己干坏事太多,怕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甚至还会殃及子孙,所以疯狂地搞慈善积阴德。

张英华想借周赫煊的路子投靠张学良,也出声附和道:“我为官一向清廉,名下虽没有多少钱财,但慈善事业乃百年大计,该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办善堂算我一个!”

管兴权接着表态说:“我是经营戏院的,可以帮忙组织赈灾义演。”

“也算我一个吧。”王慕沂不喜欢说空话大话,他走的是务实路线,以后善堂的管理少不了他出力。

几杯酒下肚,青帮中人纷纷表态,俱都支持组建善堂、赈济灾民。

周赫煊喜不自禁,在座的这些家伙,可都是青帮通字辈大佬(袁克文实为大字辈)。他们在天津开有香堂,门下有众多弟子,那些弟子也一个个能量颇大。

有他们支持,慈善事业完全可以搞得轰轰烈烈。

既然已经敲定主意,那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给慈善机构起名字。有人说叫“津济会”,有人说叫“八方堂”,最后“青善堂”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可。

“咱们都是青帮中人,叫青善堂最为合适。”天津驳船公司买办李汉臣说。

“不妥不妥。”袁克文摇头道,“周先生不是咱们青帮的人,如果叫青善堂的话,岂不是把他排除在外?”

潘子欣拍手笑道:“那还不简单,周先生也可以加入咱们青帮啊。”

袁克文翻白眼问:“拜在谁门下?”

“呃……”潘子欣顿时语塞。

在座的都是通字辈,袁克文这个花钱买来的大字辈,根本做不得数。如果周赫煊加入青帮的话,至少得找个大字辈拜师,否则必然低他们一等。

而如今天津的大字辈,只有厉大海、厉大森(褚玉璞的青帮师父)两人,那都属于浊流人物,跟眼下诸位不是一路的。

周赫煊可不想混帮会,但又想跟帮会人物打好关系,当即胡扯道:“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本来是一家。实不相瞒,鄙人乃美国洪门弟子,说起来也跟青帮渊源甚深。”

“周先生居然是洪门弟子?”众人皆惊。

洪门最初叫天地会,主张反清复明;而青帮又称漕帮,属于行会性质。

以前洪门视青帮为叛徒,认为他们甘做满清走狗,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正所谓“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不过到了晚清时期,随着海禁开通,漕运改走海路,大量青帮弟子失去生计,也转而开始造反了。

两帮之间的敌视自然消失,最有名的当属秋瑾。她是洪门白纸扇,但为了方便革命,也借着青帮名义行事。青帮当时辈分已经用完,正是秋瑾和徐锡麟入帮时,临时增加的“大通悟觉”四辈。
首节 上一节 16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