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86节


张乐怡举止落落大方,略微点头笑道:“六帅好,四小姐好。”

“赫煊,你跟张小姐结婚的时候,我肯定要送上大礼。”张学良说完才开始介绍新朋友,“这位是画家张大千先生,他是一荻的国画老师,这位是日本古董商江腾涛雄。”

张大千与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久仰大名。前些天才刚拜读过你的《狗官》,本人崇拜之至。”

“难得张先生厚爱,我也很喜欢张先生的画。”周赫煊笑道。

张大千如今在南方小有名气,但在北方却并不出名。他前段时间来津,偶然结实了张学良,画作受到张学良的大加赞赏,并且被介绍给赵四小姐当国画老师。

张大千的一生也是风流啊,一位正妻,三位姨太太,三位情人(分属中日韩三国),两位婚前恋人,还有一个为他终生不嫁的名门闺秀——女方家里是宁波巨富,不方便给张大千做姨太太。

今年二十九岁的张大千,前额已经有些发秃,留着长髯大胡子,一看就是那种搞艺术的。

至于日本古董商江腾涛雄,则是张大千的至交好友。他过两个月就会邀请张大千共游韩国金刚山,而张大千的这次旅行,也将认识他的韩国恋人迟春红。

嗯嗯,迟春红此时只有15岁,放后世可能初中都没毕业。张先生估计喜欢小萝莉,他的二太太嫁进门时,也才刚满15岁。

“周先生,久仰君之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江腾涛雄直接给周赫煊鞠了个九十度的躬,汉语说得极为标准,而且成语用起来也很溜。

“你好。”周赫煊微微点头,不想理会这个小日本。

像江腾涛雄这种古董贩子,不知道从中国弄走多少文物,甚至有可能还带着点间谍性质。

众人坐下等待好戏开场,张学良对周赫煊说:“你这次干得不错,居然说服洋人用关税来兴建水利,实为天津百姓之福。”

“用中国的关税修中国的航道,最大受益者却是洋人,而且我们还得感谢洋人帮忙,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周赫煊苦笑着摆手。

“时局如此,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张学良毫无底气的说。他最近过得很不好,在前线被猪队友拖累,不得不放弃河南地盘,回到天津又因赵四小姐的事,跟正妻闹得不愉快,可谓战场、情场双双失利。

“锵锵锵锵锵~~~”

台上鼓锣声响起,众人皆不再说话。

周赫煊经常观看孟小冬唱戏,久而久之,倒是领悟了一些妙处,此时也看得津津有味。

孟小冬压轴出场,她一现身,只往前迈几步,都还没开口,台下便已经轰然喝彩。

“好!”

听着四周热烈激动的喊声,张乐怡居然感到些压力,低声问道:“台上唱戏的,就是那位孟小姐?”

“嗯,是她。”周赫煊点点头。

张乐怡心想:看这情形,竟还是一方名角,并非普通戏子。

整场表演结束后,张学良做东要请客吃饭。

众人等待片刻,孟小冬换好衣服出来,她见到张乐怡稍微愣神,随即笑道:“这位就是张家姐姐吧,小冬有礼了。”

张乐怡本想给孟小冬一个下马威,但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孟小冬的主动示好,她只能微笑道:“小冬妹妹好。”

张学良在旁边看得直感叹,若他家里那位,也像张乐怡这般识大体就好了。他的二夫人谷瑞玉,如今还安置在外面呢,赵四小姐更是连张家的门槛都不敢踏入。

众人来到酒楼,张乐怡挨着周赫煊坐下,抬眼看向孟小冬。

孟小冬抿嘴微笑,非常自然地坐在张乐怡身边,并没有选择靠近周赫煊。

两女一见面就在暗中较劲,张乐怡摆出家中大妇的姿态,想要“教训教训”孟小冬。孟小冬却不接招,在张乐怡还没“发威”时,便主动退让认输。

她们就好像擂台上的拳手,张乐怡主动进攻,孟小冬一味躲闪。张乐怡空有一身力气,但每次出拳都打在空气中,心里着实憋闷得慌。

赵四小姐观察片刻,感觉蛮有意思,可见二女“打”不起来,顿时兴趣缺缺。她主动帮周赫煊解围道:“小冬姐姐,你戏唱得真好。汉卿经常提起你呢,说你的老生乃当世一绝。”

“六帅过誉了。”孟小冬微笑道。

赵四小姐又对张乐怡说:“张姐姐,你喜欢跳舞吗?现在天津新建了好多舞厅,改天咱们约出来耍子。”

“行啊,我也好久没跳舞了。”张乐怡道。

被赵四小姐左一句又一句的搭话,张乐怡和孟小冬之间的关系稍微融洽了些。赵四小姐偷偷地朝周赫煊眨眼,周赫煊举杯致意,算是敬酒以做感谢。

男人们聊男人话题,女人们聊女人话题,饭桌上的气氛很快热烈起来。

江腾涛雄突然问:“周先生,你有想过去日本吗?”

“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周赫煊道。

“那真是太可惜了。”江腾涛雄道,“你的《大国崛起》在日本广受赞誉,内藤湖南先生称之为‘世界史学之旷世杰作’。上次我回日本见到内藤先生,他就希望能和你当面交流,还拜托我说,如果有幸在中国遇到周先生,就一定要请周先生去京都大学讲学。”

周赫煊不屑笑道:“就是那个鼓吹‘文化中心移动说’的内藤湖南?那可是你们日本京都学派的创始人,恕我才疏学浅,没资格跟他讨论学术问题。”

江腾涛雄笑道:“周先生不必过谦,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你能去京都大学走一趟。”

张学良好奇问道:“内藤湖南是日本的大学者?”

“何止大学者,人家把自己当做帝师级人物呢。”周赫煊解释说,“内藤湖南最有名的观点,就是‘文化中心移动说’。他把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认为东方的文化中心最初在长安,接着转移到燕京,后来转移到江南,现在就该转移到日本了。他觉得日本做为东方文化中心,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中国解决困难。六帅,你在东北应该感觉到日本的‘帮助’了吧?”

张学良顿时没了兴趣,讥讽道:“呵,原来是个鼓吹侵略战争的疯子。”
首节 上一节 18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