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95节


不过褚玉凤不是个能消停的主儿,今年又跑出来搞风搞雨。他做样子当善人跑去赈灾,倒是捐献了几百大洋,但却强行霸占几个姿色上佳的灾民女子,还美名其曰“救济百姓”。

特别是五月份时,褚玉凤强令天津铸币厂印发纪念币,印的是哥哥褚玉璞的头像,以纪念褚玉璞担任直隶省长一周年。

此举把褚玉璞高兴坏了,认为弟弟终于懂事。

前不久听说洋人要搞海河治理工程,褚玉凤又跑进来掺一脚,当上天津地方政府的工程总负责人。这家伙无非是想打工程款的主意,可惜洋人也不是吃素的,根本就不给他吃拿卡要的机会。

周赫煊站在洋人官员后面,冷笑着聆听褚玉凤发表开工致辞,完全把这人当成个喜欢出风头的煞笔。

褚玉凤致辞完毕,跟洋人们逐一寒暄,然后又来到周赫煊面前热情笑道:“周兄弟,还是你厉害,连洋人都听你的话。”

“褚二哥过奖了,我只不过牵线搭桥而已。”周赫煊说。

褚玉凤和周赫煊勾肩搭背:“走,二哥请你听戏喝酒。”

“多谢二哥好意,不过我今天还有正事,改天吧。”周赫煊委婉拒绝。

看他们这亲热样子,兄弟、二哥的喊着,哪里像是仇人?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除了滞留天津的灾民外,本地许多平民也被征召。他们一个个脸上喜气洋洋,原因非常简单,给洋老爷做工不愁拿不到薪水。

周赫煊见了自然也高兴,他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不仅水利工程有益于国家,而且还能救活诸多灾民。他不是个做大事的人,能为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搭乘洋人的轿车返回租界,周赫煊又坐着黄包车前往报馆。就在他刚刚下车时,突然从路边奔出个少女,大声喊道:“周先生,周先生等一下!”

“有什么事吗?”周赫煊问。

那少女说:“周先生你好,我叫廖雅泉。我是跟母亲和舅舅从山东逃难过来的,但在半路上跟他们失去联系了。我打算登报寻找亲人,但身上又没有钱……”

周赫煊仔细打量这个少女,只见她面容姣好、身材纤细,身上穿着破旧的学生装,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他当即安慰道:“没事的,我免费帮你登寻人启事。”

“谢谢,谢谢周先生。”廖雅泉感激涕零道,“大家都说你是大好人,真没说错,我以后会努力赚钱还你的。”

周赫煊问:“看你的样子,是学生吧?”

廖雅泉说:“我在上海读的中学,不过父亲去世后,便和母亲去山东投奔舅舅,幸而考上了山东大学。不过山东现在很糟糕,舅舅家被土匪洗劫了,我们只能逃到天津避难。”

“唉,又是张宗昌造的孽。”周赫煊感慨道。

廖雅泉一脸希冀地望着周赫煊:“周先生,我能读能写,还会英文。你报社还缺不缺人?打杂的活我都可以做,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昨天也只喝了碗善粥。那粥全是水,连米也见不到几粒。”

周赫煊想了想说:“这样吧,既然你会说英文,我推荐你去整理海河委员会。那里有许多洋人,正好需要翻译人才。”

“啊……谢谢,谢谢周先生。”廖雅泉眼中的失望之色一闪而逝,随即露出欣喜的表情。她本来想进报社工作,然后再慢慢接近周赫煊,现在却被周赫煊扔去当翻译,完全偏离了她的计划。

周赫煊对孙永浩说:“去买几个包子来,给这位廖小姐吃。”

孙永浩立即行动,廖雅泉连连鞠躬:“谢谢,谢谢周先生,我会报答你的。”

“一顿饭而已,没那个必要。”周赫煊笑道,“走吧,先到报社去坐坐。”

廖雅泉哪里会拒绝,亦步亦趋地跟在周赫煊身后。

刚刚回到报社,张乐怡便快步走来说:“周大哥,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晏阳初先生发来电报,说想获得希望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支持。”

“怎么又来找我?让他直接联系基金会秘书处。”周赫煊说。

张乐怡道:“他联系过了,但基金会那边不答应,说这种事只听少帅的命令。”

周赫煊想了想说:“让他来天津跟我详谈。”

“好的。”张乐怡这才注意到廖雅泉的存在,有些吃味地问,“这位小姐是?”

周赫煊解释道:“刚在路上遇到的,她是山东逃难的灾民,跟亲人失散了,想登报找人又没钱。”

“哦。”张乐怡瞥了廖雅泉一眼,便帮周赫煊回电报去了。

周赫煊笑着对廖雅泉说:“你先坐会儿,我还有事。”

“周先生请便,不用管我。”廖雅泉温柔笑道。

周赫煊回到自己办公室,翻开今天的稿件仔细审阅,只看了几行字,便自言自语地嘀咕道:“廖雅泉?这个名字好耳熟,难道又是哪位历史名人?”

周赫煊真没往间谍那方面想。

如果来的是川岛芳子,他倒是能一下子反应过来,因为“金壁辉”实在太有名了。

但廖雅泉嘛,这个女人甚至存疑,后世连张照片都没留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示警

中午。

张乐怡敲门走进周赫煊的办公室,笑道:“歇歇吧,该吃饭了。”

“就来。”周赫煊拿出一封信说,“这是我写的介绍信,你把它交给廖雅泉……哦,就是那个从山东来的女学生。”

张乐怡拿着信出去,很快又带着廖雅泉进来,说道:“周大哥,她不肯走,说是想当面向你感谢。”
首节 上一节 19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