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80节


常校长还在北平跟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赃的时候,周赫煊终于带着张乐怡南下。他把《大众》副刊交给沈从文负责,让廖雅泉代管广播电台,自己先去南京开会,接下来准备前往庐山提亲。

民国时候的京沪铁路,是指南京到上海的铁路。

所以从天津南下,最方便的途径还是走海路,坐火车根本坐不通。

七月底,东北虽然还未易帜,但到山东的救命粮道却已打通,山东百姓终于不再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

与此同时,周赫煊和张乐怡也在上海登陆。

上海码头。

“明诚,这边!”徐志摩使劲挥舞着手臂。

不得不说,徐志摩这人对朋友实在够热情,轮船可没有准点一说。

周赫煊走过去跟他握手,笑道:“等很久了吧?”

“也不久,我早晨八点来的。”徐志摩道。

汗,快三个钟头了。

周赫煊介绍道:“这是我未婚妻张乐怡。”

徐志摩立即问候:“张小姐好。”

“徐先生好。”张乐怡含蓄地笑道。

徐志摩带着他们离开码头,帮忙把行李塞到小轿车上,热情地说:“小曼正在家里忙活,厨子今天特意准备了法式大餐。”

周赫煊汗颜道:“志摩,你太客气了。”

徐志摩笑道:“你们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好好招待。”

众人坐车前行,在经过一条租界街道时,突然看着有20多人手拿木棍,手臂上戴着“反日”字样的红箍子,风风火火地冲进商店。

周赫煊惊讶地问:“那些是什么人?”

徐志摩笑着回应:“上海各界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的成员。”

“他们冲进商店做什么?”周赫煊不解道。

徐志摩说:“查禁日货,凡是销售日货的商店,必须征收高额的‘救国基金’。”

“这不是乱来吗?”周赫煊狂汗。

这所谓的查禁日货,自然不可能去查禁日本商店,只可能查禁销售日货的中国商店。

等于是打着反日的幌子,欺负本国商人来敛财。

周赫煊不由问道:“这组织是谁搞出来的?”

“还能有谁,上海第一名人陈德征。”徐志摩不屑地说。

“他啊,难怪。”周赫煊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陈德征还真是个大名人,被后世戏称为“民国第一伟人”。

这家伙是真正的斗士,已经到了圣斗士的级别!

他反共、反日、反帝国主义、反基督教、反商会、反文化人士,逮谁喷谁,见人就咬。

他一生当中,怼过冯玉祥,怼过宋子文,怼过虞洽卿……怼过太多人。

就在明年,胡适这个擅长打笔仗的文人,将被陈德征写文章喷得辞职出国。喷完胡适,陈德征又掉头找鲁迅的麻烦,把鲁迅逼得躲进日本人开的书店里不敢出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坐谈

来到上海第一天,周赫煊在徐志摩家度过,下午还参加了新月社的聚会。

第二天,周赫煊又去了趟《大公报》上海分社,说是视察,其实也就随便溜达溜达。

跟《新闻报》、《申报》比起来,《大公报》太寒酸了:别人自建永久性的报社大楼,《大公报》还在租房子办公;别人使用新式轮转机印报,《大公报》还在用效率低下的老印刷机。

没办法,只能慢慢发展,等有钱了才能玩大手笔。

不过采购先进设备是必须,周赫煊在跟张季鸾讨论之后,决定掏钱给《大公报》总部和上海分社各购置一台轮转机。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印出来的报纸也更美观,版面的杂点墨迹会少很多。

第三天,蒋百里和张君劢同时来拜访,这让周赫煊感到极为惊讶——都是牛逼人物啊!

“几位请用咖啡!”陆小曼端着咖啡出来亲自招待,然后退到旁边跟张乐怡坐在一起。

会客厅里有五个男人,分别是周赫煊、蒋百里、张君劢、徐志摩和张嘉铸。

大家先是聊了阵诗歌创作,纷纷调侃徐志摩谪落凡间,徐志摩笑嘻嘻地任由众人调侃。

一向伤春悲秋、追求浪漫的徐志摩,在两个月前突然发表新诗《生活》。其内容阴沉、黑暗、压迫且抑郁,一改他以往的风格,简直就不像是徐志摩写的诗。

这位富贵公子哥,似乎终于体会到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了。
首节 上一节 280/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