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节


接着他又带周赫煊去认识邻居,敲开西厢房的门,里面出来个40多岁的中年妇人。单成福介绍说:“这是周家懿周夫人,川东长寿人,她的三个儿子要晚上才回来。”

“周婶好。”周赫煊问候道。

单成福又笑着说:“周夫人,这是周赫煊,东厢房的租客,刚从海外求学归来。你们还是本家。”

周夫人体态偏胖,穿戴虽不富贵,但也洁净整齐。她似乎读过书,颔首还礼道:“你好,先生是留的哪国的洋?”

“西洋,各国都走了一遍。”周赫煊没有撒谎,他是真把西洋都走了一遍。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就各自告辞回房了,毕竟他们才刚认识,而且都不是长舌多话的人。

周赫煊回到自己屋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坐在床沿上无聊发呆,琢磨着自己以后该如何生存。

眼下兵荒马乱的,肯定不能再到处旅游乱跑了,得找份正经工作先解决温饱。他当表所得的60元钱,交房租后就只剩下30多块,是经不住花销的。

周赫煊完全没有做为穿越者的觉悟,更没想过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大学本科读的是历史,而且还没毕业,半点不懂政治、经济、理工和军事。

若要说周赫煊的优点,他当然也有。他环游世界时学过英、法、德、意、日、俄等各国语言,其中英语和法语最给力,写散文和诗歌都没问题,其他几门语言只能进行日常交流。

仅凭语言上的才能,周赫煊就能在这个时代找份好工作,比如去当翻译。

周赫煊在旅游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读书,特别是文学和历史著作,各国历史、名著他都非常了解,以后剽窃抄袭几部作品还是很轻松的。

上午折腾走了那么多路,周赫煊感觉有些疲惫,脑子里胡思乱想一通后,干脆裹着棉被倒头大睡。

“咚咚咚!”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将他吵醒。

周赫煊推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矮胖矮胖的。他很快反应过来,问道:“你是周夫人的公子?”

“是啊,我姓李。”小胖墩儿说,“我妈见你屋里没开伙,叫你过去一起吃晚饭。”

“吃晚饭?”周赫煊这才发现,外面已经天色渐黑了。

周赫煊常年旅游做背包客,也不懂得什么叫客气,人家喊他吃饭他就吃,当下便跟着小胖墩儿去了西厢。

那边屋里一大家子人,个个都是微胖体型。

周夫人介绍她的大儿子说:“这是我儿善基,他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李寿民。”

周赫煊总觉得在哪儿听过李寿民这个名字,但又一时想不起来,当下握手道:“寿民兄好,我是周赫煊。”

“赫煊兄,幸会。”李寿民用带着川音的国语说道。

第三章 仙侠宗师

李寿民又介绍了他的两个弟弟,分别叫李祥基、李守基。

众人寒暄几句,才各自落座开始吃饭。

这家人是很有规矩的,周夫人是长辈坐在主位,周赫煊是客人坐在右首,大哥李寿民坐左首,两个弟弟背对着门坐下首。

桌上摆的都是些家常小菜,只有一个回锅肉是荤的,刻意放在靠近客人的方向。米饭有点糙,而且色泽发黄,看样子是三年以上的陈米。

周赫煊只扫视饭桌一眼,就对这家人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门风家教很严,但经济并不富裕。

李寿民主动问起周赫煊的情况:“听赫煊兄的口音很正,是直隶人?”

“祖籍河北。”周赫煊开始编造自己的履历,“我幼时在南洋长大,后来家道中落随父母辗转各地。二老仙逝后,我就在西洋各国浪荡,前阵子才乘船回国。”

李寿民只读过私塾,羡慕道:“赫煊兄是西洋哪所名校的高材生?”

“说来惭愧,我虽然游历各国,却没有正式的文凭。”周赫煊苦笑说,“主要还是兜里没钱,能填报肚子就非常难得了。这次回国,我准备在天津先找份工作糊口。”

周夫人突然插话说:“善基,你可以帮周先生留意一下。”

周赫煊连忙问:“寿民兄在哪里高就?”

“高就谈不上,只在《新天津晚报》有份差事。”李寿民简单地说了下自己的情况。

他以前在北平内务部供职,算是个小公务员。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军阀胡景翼联合冯、孙倒直,李寿民便投靠胡景翼做了军中记室,辗转北方各地打仗,后又随部队进驻天津。去年4月份胡景翼病逝,李寿民失去靠山,便脱下军装进报社当校对员。

李寿民的二弟祥基,去年才刚满20岁,在天津励力书局做小职员,三弟守基还在上学读书。

周赫煊打听道:“报社薪资如何?”

李寿民笑道:“那得看什么报社,销量越大的报纸待遇越好。怎么,赫煊兄有意进报社?”

“我的文笔还行。”周赫煊模棱两可道。

李寿民热心地说:“那我明天帮你问问,看我们报社还缺人不。”

……

吃完晚饭,周夫人收拾饭桌洗碗去了,留下周赫煊等人继续闲聊。

李寿民说了许多国内的情况,周赫煊则乱七八糟的介绍西洋各国风情。他不敢说太细,只能讲讲英、美、法的民俗风物,多亏了穿越前的环游经历,周赫煊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
首节 上一节 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