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04节


北大的游行队伍规模最为浩大,他们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恢复北大的校名,二是恢复周赫煊的校长职务。

“还我北大,还我学堂!”

“我们要读书,不要游行!”

“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

“……”

马路边上,刚刚回国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傻傻地看着那些游行学生。

他们被梁启超推荐到清华大学应聘,结果清华新任校长罗家伦还在南京,学校事务根本无人做主。二人悻悻地离开清华,刚走上大街就遇到学生游行。

林徽因诧异道:“不是说北伐胜利,中国万象更新吗?这教育界怎么比北洋政府时还乱?”

“我哪里知道?”梁思成颇为郁闷。他和妻子是听说民国新政府建立,一扫以往弊病,才特意赶回来建设国家的。

林徽因走近游行队伍,拉着一个学生问:“同学,你们为什么要游行?”

那学生激愤地说:“平津九所公立大学全部停课,我们要讨个说法!”

旁边的学生也说:“对,必须给个说法。凭什么取消北大?凭什么解除周校长职务?那个李石曾,又有什么资格做中华大学的校长?北大被张作霖逼得停课时他在哪里?周校长自己出钱垫付北大员工薪水时,李石曾又藏到哪里去了?”

“我们要周校长,不要李石曾!”

“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

“还我北大,还我学堂!”

学生们义愤填膺,口号是越喊越响亮。

周赫煊当北大校长后,虽然没具体管过事儿,但至少学生们能够正常上课,而且私人掏钱给教职员工发薪水这事,也在学生当中流传甚广。

跟现在搞得学校停课的李石曾比起来,周校长实在太好了,世间少有的好校长啊!

平津九所公立大学的游行活动,被称为“读书运动”,因为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要复课读书。

学生读书天经地义,此举赢得社会的广泛同情。

《大公报》就直言批评道:“在奉系时代,被世人认为腐败反动的刘哲,尚且能办成俄款交涉,使各校经费有所着落……国民政府尤不及前者。”

九校学生“读书运动”所发表的宣言说得更直白:“军阀时代,北平九校,尚从未间新。河北恶政,至张褚(张作霖、褚玉璞)而极,然官立诸校,亦且未断弦歌。今平津克复,三月有余,大学院对国立九校,除派人做名义上的接受外,毫无切实办法……”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被学界和社会一致认为,连北洋军阀都不如。

历史上,此事一直闹了大半年,而且愈演愈烈。

最后学生们直接冲击大学院(教育厅),又杀到李石曾和李书华的住宅,酿成流血事件,轰动全国。李石曾对此毫无办法,出面解决的还是蔡元培和蒋梦麟。

如今的李石曾还在南京,正想方设法筹措教育经费,在手里没钱的情况下,他去了北平也无任何作用。

看着桌上的电报,又看看今天的报纸,李石曾只感觉头疼无比。

钱啊,都是钱闹的。

教育改革咋就那么难呢?

特别是北大学生喊的那句口号——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深深地刺痛了李石曾的心。

第二百五十六章 狗皮膏药校长

周赫煊抵达上海后,便把大舅哥介绍给徐志摩和张嘉铸。这两人都交游广阔,而且家里贼有钱,张远东跟着他们很容易在上海混得开。

张君劢、徐志摩和蒋百里三人,本来约好一起去天津看望梁启超。不过都有些事情要忙走不开,只能将计划延期,等双十国庆节的时候再动身。

周赫煊在上海逗留两日,便带着张乐怡乘船回天津,至于正式婚礼,暂时还没选定日期。

甲板上,周赫煊和张乐怡正吹着海风眺望波涛。

突然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走来,此人穿着少将军服,身材消瘦,抱拳笑道:“可是周赫煊先生?”

周赫煊回头疑惑地看着来者,说道:“正是,请问尊驾是?”

青年笑道:“鄙人罗家伦,忝为清华大学校长,正要北上去赴任。”

清华大学的新校长?

周赫煊感到颇为吃惊,因为这人实在太年轻了,顶多也就30岁的样子。

30岁的少将,而且还当上清华校长,未免也太离谱了些。

“原来是罗校长,失敬,失敬!”周赫煊连忙说,又介绍道,“这是我未婚妻张乐怡。”

罗家伦点头问候:“张小姐好。”

“罗校长你好。”张乐怡大方一笑。

罗家伦又闲聊了几句,看似无意地说:“周校长可知最近北方教育界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0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