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07节


周赫煊抬手道:“坐下吧,以后我上课不用起立,大家就当是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我呢,连小学都没毕业,上的也不是正经历史课。你们愿意听就听,觉得我讲的有错误,也随时可以提出来。好了,现在开始正式上课,课本暂时没有,内容是我临时编出来的。勤快的就用笔自己抄写,觉得自己记性好的,坐着听即可。我们第一课讲文明的起源……”

“老师!”突然有学生举手。

“请说。”周赫煊道。

那学生问:“你讲的课,课名叫什么?”

“额。”周赫煊想了想说,“你觉得《人类文明史》这个名字如何?”

众学生狂汗,读书那么多年,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开课后临时取课名的。

“很好,既然没人反对,那我们的这门课,就叫《人类文明史》了。”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几组关键词说,“这门课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长、文明的衰落、文明的解体、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国家和宗教。”

周赫煊有够无耻,准备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鸿篇巨著《历史研究》。

这是一本非主流的历史书,却在现代历史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人类历史,探讨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籍以思考未来的人类命运。

汤因比去年就开始写这本书了,但他是想点写点,以论文的形式在媒体上发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写多少内容。他在未来几年内撰写的论文,编撰起来后只是这本书的绪论。

而周赫煊直接抛开绪论,从此书的正文讲起——六年后汤因比才会发表相关内容。至于本书的最后几部分,还得等30多年才能问世。

汤因比花了近40年时间来写这本书……

周赫煊都还没开讲,学生便已经兴奋起来,只听“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国家和宗教”这些大标题,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第二百五十八章 非主流课程

汤因比毕竟是英国人,他跟大多数欧美历史学家一样,都是以西方世界为中心展开学术研究。

原版《历史研究》以英国为起点,逐渐扩大到欧美,最后推及全世界。而且在论述古印度和古中国时,汤因比是有成见和偏见的,思维的局限性也不小。

比如,汤因比强行把欧洲的大统一宗教那套理论,生搬硬套挪置在古中国身上。他的原话是:古代中国社会也是通过一个教会,即大乘佛教才成为今天远东社会的亲体社会。

这就有点扯淡了,包括汤因比对中国先秦思想的一些论述,也表现得似是而非。

周赫煊必须进行修改,在原著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删改增添部分自己的思想理念。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汤因比的名字,开始讲述道:“英国有位历史学家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以前是《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后来转行研究历史。1925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国际史教授,并担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研究部主任。他去年发表了几篇论文,讲的是世界各大文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研究领域和术语的定义。这些论文对我启发很大,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就是基于汤因比教授所提出的理论……”

“当我们接触到文明社会,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文明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汤因比教授把有史以来的文明,大体上归纳为21个社会。在我看来,这21个文明社会可以分为两类,其中14个文明是另外7个文明的子体,那7个母体文明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是哪七个母体文明呢?它们分别是古埃及、苏美尔(两河文明)、米诺斯(古希腊之前的青铜文明)、古中国、玛雅、安第斯(南美古文明)和古印度……”

在座的大部分属于历史系高材生,当周赫煊讲到这里,立即有人举手道:“老师,不是四大文明古国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为七大文明了?古希腊在哪里呢?”

周赫煊笑道:“米诺斯文明,就是古希腊的前置文明,我们接下来会将两者一起探讨。”

又有学生问:“老师,安第斯是什么文明?”

“南美自生自长的古文明。”周赫煊解释道。

不愧都是些高材生啊,立即就有学生举手道:“老师,可现代史学界一致认为,美洲古文明起源于中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玛雅文明传播到南美洲后,才在安第斯引发了几次印第安文明的兴起。按照你刚才的理论,安第斯文明应该算玛雅文明的子体吧?”

周赫煊笑道:“你说的是七八年前的考古史学观点,而今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南美古文明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我们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安第斯与中美洲有着天然隔绝,古代社会很难进行长距离传播。而且,从南美的一些考古遗迹中可以发现,南美与中美洲的古文明,早期艺术风格差别很大。”

学生问:“这是西方史学界的新观点吗?”

周赫煊笑着摇头说:“不,是我的新观点。”

此言一出,教室里瞬间哗然。

周赫煊居然在跟他们讲新观点,一种不被当今史学界承认的新观点。

“你们有兴趣,又有机会出国的话,可以尝试做一下相关研究,说不定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周赫煊笑道。如今史学家和考古学界对南美文明的研究,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只要坚定决心去做实地考察,很容易就能出成绩。

周赫煊接着往下讲:“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制度,因为制度是人和人之间表示个人关系的手段,在所有的社会类型里都有。社会分工也不是根本区别,因为原始社会也有酋长、巫师、工匠等分工。在我看来,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模仿的方向。原始社会,模仿的对象是老一辈,是已经死去的祖先,传统占据最强势的地位。而在文明社会,人们模仿的是富有创造精神和成功的人物,社会沿着一条变化和生长的道路前进……”

随着周赫煊越讲越深入,台下的好些学生已经脑袋发晕了。

因为周赫煊讲课的内容,并非线性历史,也并非常规的历史研究,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历史和人类文明。

有些学生脑子犯迷糊,听得昏昏欲睡;有些学生则两眼发光,听得精神奕奕。

这是一堂非主流的历史课,跟当下历史学界的任何研究都不同,它就像一道闪电从漆黑的夜空劈出。

“好了,差不多快要下课了。”周赫煊最后笑道,“听不懂不要紧,反正这是选修课,你们就当我在胡说八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回去慢慢思考,说不定对你们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下课之后,周赫煊直接走人。

却有几个学生将他围住,其中一人说:“周先生,能借你的讲义抄下吗?刚才听课时,有很多内容记不清了。”

“可以,下次上课时再还我。”周赫煊把讲义递过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学生答道:“我叫吴金鼎,山东人。”

周赫煊:“……”

靠,怎么随便一问都是牛逼人物啊。

吴金鼎,中国“龙山文化”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首节 上一节 30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