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12节


周赫煊说:“我又不当官,就算跟李石曾撕破脸,他还能把我抓起来?”

钟观光捋着胡须笑道:“那倒也是。所谓无欲则刚,一身正气没什么可怕的。”

梁启超让佣人从书房取来一摞大部头,对周赫煊、钟观光说:“这是我刚刚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还请二位雅鉴。”

“定当拜读!”钟观光道。

周赫煊打开目录翻了翻,笑问:“任公先生,你那部科幻小说怎么没有选进来?”

“小说?”梁启超没有反应过来。

“《新中国未来记》啊。”周赫煊道。

“哈哈哈哈。”梁启超尴尬大笑着摆手,“一时妄想之作,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梁启超这辈子就写了那一本原创小说,内容是1962年维新变法成功后的情况。开篇便是万邦来朝,中国在南京举行世界博览会,两位主人公争论君主立宪和民主革命。

这本科幻小说构思五年,结果只写五章便太监掉,属于梁启超年轻时候的黑历史。

周赫煊说:“我倒觉得很有趣,任公先生不妨尝试修改续写。”

“我可没有写小说的天赋。”梁启超苦笑道,“那本书是维新变法失败后,我最失意迷茫的时候写下的,算是一种寄托和自我麻痹吧。清朝都亡了,还谈什么维新?”

周赫煊想起未来的上海世博会,感慨道:“现实的中国,未必不能像先生小说里那样,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开办世界大展览会。”

梁启超不屑地说:“就凭这国民政府?”

周赫煊笑道:“或许有更先进的党派,推翻它的统治,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呢。”

此言一出,梁启超和钟观光都惊讶变色。

梁启超低声问:“明诚是赤党分子?”

周赫煊连忙辩解:“我可没说啊,我只是同情他们而已。”

钟观光告诫道:“明诚慎言,这话千万不能乱说,常凯申那边盯着呢,见一个抓一个。”

“我知道的。”周赫煊转开话题问,“任公先生,听说令公子回国了?”

“你说思成啊。”梁启超笑道,“他带着徽因去东北大学教书了。我本来想让他们去清华,离天津也能近些。可前些日子清华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还没上任,无人负责此事。”

周赫煊说:“下次有缘,一定当面向令公子请教。”

“他学建筑的,懂得没你多。”梁启超道。

闲谈半日,钟观光起身告辞,他还要坐船去浙大赴任。

周赫煊回到家中,屁股都还没坐热,北大的学生代表就上门求见,说复课之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北大校花

故宫。

周赫煊把玩着白玉扳指,径直踏步往里走。

“站住。”立即有工作人员大喊,“要参观先买票!”

周赫煊笑道:“老兄,我是来找人的。”

工作人员说:“少给我装蒜,想逃票的我见多了,就算你找人也得买票。”

“好吧,多少钱一张?”周赫煊问。

工作人员道:“最近涨价了,门票要5角。”

周赫煊掏钱取票后问:“马衡马先生在哪边?”

“你真是来找人的?”工作人员诧异地问。

“你说呢?”周赫煊好笑道。

工作人员连忙说:“那我让人带你进去,这皇宫很大,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上辈子,周赫煊游玩过故宫好几次,如今也算故地重游。不过这回可真新鲜,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看不到任何现代设施,只有走进某些屋内,才能发现安装有电灯。

此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虽是易培基,但正副院长都在南方,真正主持日常事务的,反而是故宫维持委员会的常委马衡。

见到马衡时,这位先生正在整理文物条目。

周赫煊抱拳笑道:“叔平先生,别来无恙啊!”

马衡惊讶地抬头道:“周校长,你怎么来了?”

周赫煊开玩笑说:“我来抓你回北大教书的,还不赶快跟我走!”

“北大复课了?”马衡问。

“就快了。”周赫煊拿出白玉扳指,笑道,“我这趟是来献宝的,你登记一下。”
首节 上一节 312/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