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25节


“那可恭喜了。”周赫煊说。

李济笑道:“应该同喜才对,你也是考古队中的一员。”

吴金鼎突然喊道:“老师,又有当兵的来了。”

不用吴金鼎提醒,周赫煊和李济也听得到,十多匹马狂奔而来,那声势可够大的。

黄子明跳下马背,笑盈盈地走过来抱拳说:“周先生好,各位学问家好!”

李济问道:“明诚,这位长官是?”

周赫煊介绍道:“鲁中保安团团长黄子明。”

李济连忙说:“多谢黄团长帮忙,否则我们还不好开展考古工作。”

这话不假,如果没有黄子明出面安排,估计地主们都不愿意把地卖了给他们挖。

“哪里哪里。”黄子明笑道,“如果没有周先生,就没有鲁中保安团,更没有我黄子明的今天。周先生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是不帮忙,那都没脸做人了!”

黄子明这话说得够可以,李济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不知道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

周赫煊笑着解释道:“我帮了黄团长一点小忙。”

“岂止是小忙,天大的忙!”黄子明立即强调,他招手说,“来人啦,把肉拿过来!”

几个士兵从马背上取下布袋,每个袋子里都装着酱驴肉。

黄子明不好意思地说:“诸位大学问家,你们来鲁中搞学术研究,那就是我的客人,应该好好招待才是。但我也穷,连兵都养不起。这些酱驴肉,还是前阵子病死的老驴,我一直没舍得吃,今天就送给诸位做见面礼了。可别嫌我这礼物寒酸啊!”

“黄团长仁义!”李济感慨地说。

黄子明也不多留,抱拳道:“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溜烟就骑着马消失。考古队员们议论纷纷:

“这黄团长有意思啊,不像普通的军阀。”

“为人倒是不错,我听挖考古坑的农民说,黄团长专门做好事,治军严得很。”

“当真稀奇,军阀当中居然还有这样的人物。”

“那个黄团长见了周先生,就跟学生见老师一样,你说他们是什么关系啊?”

“说不定就是周先生的学生。”

“还是周先生厉害,把军阀也收拾得服服帖帖。”

“……”

周赫煊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吃着酱驴肉满地瞎转悠,到处参观考古成果,趁人不注意顺手捡了块黑陶片做纪念。

下午时分,雇佣来的农民们继续挖坑,挖着挖着突然有些吃力,还以为是挖到了岩石层。

周赫煊就蹲在旁边看热闹,他眼尖地说:“这不会是挖到城墙了吧?”

吴金鼎跳下去仔细查看,片刻之后,他突然扯嗓子狂叫:“古城墙,是史前文明的古城墙!”

考古现场瞬间沸腾起来。

第二百七十四章 汤因比

之前的两三天里,考古队员们发现的都是各种石器和陶器。

如今这年头,还不能做碳14检测,因此无法确定龙山遗址的确切年代。大家只能从陶器、石器的精美程度,猜测这里应该是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

此时城墙的发现,更加验证了考古队员们的猜测。

经过几天的辛苦挖掘,古城墙规模令所有人都大为惊讶,墙体厚度为8—13米,而长宽挖了300多米还没到尽头。

李济赶紧让一个学生回清华,找校长罗家伦申请追加经费,同时又在当地雇佣了30多个农民,加班加点地挖掘古城墙。

一周以后,古城墙的大致轮廓初现,南北长530米,东西长430米。东、南、西三面城墙比较平直,北岸城墙向外弯曲,城墙拐角呈弧形。

周赫煊本来想看几天热闹就回去,但城墙的发现让他颇为兴奋,继续留下来帮忙发掘文物。

又是几天过去,考古队员们发现一处文物密集地带,里面有各种陶器和石器不说,还发现了占卜用的骨头,甚至是……

“玉珏!这是玉珏!”何士冀捧着个中空的圆盘大喊。

很快,考古队员又零零散散发现些玉璋、玉璜等物,这更加让人激动。

玉璋、玉璜都是华夏文明的礼器,说明这处遗址跟现在的中华文明有直接联系,甚至很有可能是华夏文明的先祖。

并且玉器上还有刻文,纹络类似文字,但又跟已知的甲骨文、金鼎文不同。

李济疑惑而又兴奋地观察那些原始文字,猜测道:“这会不会是夏商时期的东夷文?”

鬼知道!
首节 上一节 32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