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93节


周围聆听陈英讲述遭遇的留学生,或激愤、或悲恸、或感伤,此时都集体起立:“敬华工!”

陈英的双眼突然变得通红,抹着泪说:“谢谢,谢谢你们。”

周赫煊扭头对李石曾说:“石曾先生,我想为援法华工修一座陵园和纪念碑,你能帮忙联系驻法使馆和法国政府吗?”

“没问题,这个包在我身上!”李石曾拍胸脯道。

陈英突然推开凳子,噗通一声跪下说:“周先生,我代死去的弟兄,感谢你的大恩大德!他们死了以后,好多都随便埋在小镇外,连块墓碑都没有,别说魂归故土,在法国都只能当孤魂野鬼啊!”

“快起来。”周赫煊连忙将陈英扶起。

当天下午,周赫煊哪儿都没去,就留在这家饭馆里,跟李石曾、陈英一起商量着修华工陵园的事。

由于时隔多年,而且连墓碑都没留下,很难查清每个人的情况。

周赫煊能够做的,只能是在当年的华工大营处修建陵园,将散落四处的尸骨集中安葬。然后找法国和英国的相关结构,查询当年的华工阵亡名单,给那些尸体没有运回国的华工立碑。再修一座纪念碑,镌刻上华工当年的事迹。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周赫煊此举纯属多余。有那点闲钱,还不如用来赈济国内的百姓。但周赫煊却认为,某些人、某些事,是必须被世人铭记的。

周赫煊问道:“关于援法华工的信息,哪里能够找到最完整的资料?”

李石曾想了想说:“这个恐怕要问李骏,他以前是北洋政府任命的驻法公使馆秘书,同时担任驻法华工监督。”

“此人现在何处?”周赫煊问。

李石曾说:“他如今是驻加拿大领事馆副领事(刚刚升任为总领事,由于信息不通畅,李石曾不知道)。”

周赫煊又问:“现在的驻法公使是谁?”

李石曾笑道:“高鲁,他跟我是老朋友,肯定愿意帮我这个忙。”

周赫煊仔细询问,才知道现任驻法公使高鲁,是个纯粹的学术性官僚。

你绝对猜不到,驻法公使这么重要的外交职务,居然让一个天文学家来担任。

高鲁此人,乃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他发起筹建,并参与选址的,并亲自测算出天文台的经纬度。紫金山天文台还没建成,高鲁就被派来法国担任驻法公使。

对了,高鲁还是一位发明家。就在半年前,他发明出“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提高了少许的中文打字效率。

第二天早晨。

李石曾带着周赫煊前往驻法公使馆,正式拜访驻法公使高鲁。

高鲁的造型很别扭,他面容清癯,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花白的山羊胡子长及领口。如果换上一身长衫的话,活脱脱的前清大儒形象,但他此时却穿着西装,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李石曾笑道:“曙青兄,我又来麻烦你了。”

“石曾兄!”高鲁与李石曾握手,又看向周赫煊,“这位就是周先生吧。”

周赫煊笑着问候:“叔钦先生好。”

高鲁微笑点头:“果然一表人才,年少有为,我在国内常听老朋友提起你。”

高鲁是去年才来法国当外交官,他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都是好朋友。清政府灭亡后,钦天监被改为中央气象台,高鲁就是在蔡元培的推荐下,担任的中央气象台第一任台长。

严格说来,高鲁属于留英美派,是蔡元培那一帮的。但派系斗争归派系斗争,并不影响高鲁和李石曾的私人交情。

李石曾说明来意:“明诚想为赴法华工修建陵园和纪念碑,希望驻法公使馆能够帮忙。”

“这是好事啊,我一定竭力奔走。”高鲁正色道。

周赫煊高兴道:“有劳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有高鲁帮忙,很快就联系到法国政府。

但法国政府貌似对此不上心,虽然愿意帮忙查找华工信息,却一直磨磨蹭蹭,完全没把这当成一件正事来办。

12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奖,跟周赫煊没啥关系。跟他有关系的是龚古尔文学奖,法国佬经过反复讨论商量,终于决定把法国小说的最高荣誉授予周赫煊。

周赫煊专门找人订做了一套衣服,帆布劳工装,廉价筒靴,还带着一顶劳工帽,扛着把铁锹就去领奖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另类领奖

巴黎歌剧院的附近,有一家叫做德鲁昂的餐馆。

这家餐馆在某些文学爱好者心目中,是属于圣地般的存在。因为法国四大文学奖中,有两大奖项在这里进行投票评选,同样也是在这里进行颁奖仪式。

其中一个是龚古尔文学奖,另一个则是勒诺多文学奖。

说起来很搞笑,就在四年前,一群等着龚古尔文学奖投票结果的记者,由于等得实在不耐烦,于是有人提议,咱们干脆也来组织一个文学大奖吧。

于是乎,勒诺多文学奖诞生了,它是一帮无聊记者发起的,专门和龚古尔文学奖对着干。它跟龚古尔文学奖在同一个餐馆,同一天投票评选,并在同一天举行颁奖仪式。

这是属于法国佬的幽默。

上午十一点,德鲁昂餐馆变得热闹起来,不仅用餐的客人比平时多,还有来自法国各地的记者。

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评委,陆陆续续走进餐馆中。他们各自看不顺眼对方,在人们的掌声中,分别进入各自的颁奖包间。
首节 上一节 39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