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03节


周赫煊很想回答:老先生,你可别被苏联人忽悠了!

但碍于苏联官员在场,这种话实在不好说出口,周赫煊只能暂时憋着。

首先,苏联官员所说的义务教育情况,其实有很大水分。苏联此时许多边缘地区,义务教育根本没有普及,更别说年龄范围扩大到17岁以下儿童。

其次,苏联的综合教育大纲,严重破坏了教育学科的系统性。所有学生都是流水线出来的,甚至废除了入学、升学和毕业考试,取消了对学生的学业评定,导致教育质量远远不如沙俄时期,更不可能培养出大科学家。

苏联教育部门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问题,正在计划着进行教育改革。但改来改去,依旧问题重重,比如把大量工人的子女归为“智力落后的”、“有缺陷的”行列,直接送进特殊学校,戕害了无数儿童。教师的作用也被无限放低,成为照本宣科的机器。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期间才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战争结束后,苏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真正完善了共产主义教育体系。

苏联在教育上走的弯路,长达近三十年时间,如今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经过苏联官员这么藏头露尾的吹嘘,居然让李石曾感到羡慕,只能说老先生太容易忽悠了。

不仅是教育,苏联的工厂和农场,也让随行的中国人感到惊艳。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农民干劲十足,人人脸上都带有建设国家的满足和幸福感。

虽然这些都是样板单位,专门呈现给外国人看的,但也并非完全弄虚作假。

周赫煊随便找几个工人和农民聊天,对方的语气显得激动而真切,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在创造美好的未来。

众人还被请到莫斯科大学去演讲,主角自然是爱因斯坦。周赫煊在爱因斯坦大神面前,只属于敲边鼓的,能在学校讲几句已经够给面子了。

直到他们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斯大林终于抽空出来亲自接见。

第三百四十一章 强势

斯大林工作很忙,因此只礼节性的接见他们15分钟。地点在克里姆林宫,邀请人员仅有周赫煊和爱因斯坦,李石曾等人全部被排除在外。

苏联中央警卫开着轿车,把二人从饭店里接出来,穿过广阔平坦的红场,直奔克里姆林宫而去。

周赫煊在穿越以前,曾来这里旅游过,只可惜物是人非。

宫墙四周的20座楼塔上,随处可见持枪而立的守卫,任何意图不轨的人,还没靠近克里姆林宫就会被击毙。

此处的警戒工作虽然很严密,但周赫煊和爱因斯坦并没有被搜身。他们随警卫来到一间会客厅,被告知请暂时等待,然后便是喝着咖啡聊天。

大概五分钟过去,大门突然被推开。

斯大林踩着皮靴阔步而入,身后只跟着一位秘书,其他侍卫都守在门口。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也没有画像上的凌厉气势,只不过眼神格外犀利慑人。

“斯大林先生!”

周赫煊和爱因斯坦同时起身,上前与斯大林握手。

斯大林只是在握手的时候,对他们微微一笑,并没有其他废话。

直到三人各自坐下,斯大林翘起二郎腿,歪着身子对爱因斯坦说:“欢迎爱因斯坦先生,再次来莫斯科做客。”

爱因斯坦笑道:“我们这几天参观了苏联的工厂和学校,苏联的发展让人非常震惊。”

“这是必然的。”斯大林毫不谦虚地说,“苏联拥有最先进的体制,集合全体人民的力量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苏联必定超越美国和英国!爱因斯坦先生,你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完全可以留在苏联做科学研究工作,我会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

爱因斯坦委婉拒绝道:“我很高兴收到你的邀请,但我暂时还走不开,必须把现有的工作先完成。”

斯大林说:“苏联随时恭候你的到来。”

“谢谢。”爱因斯坦说。

斯大林又扭头看向周赫煊:“周先生,我看过你的著作,就是那本《大国崛起》。你在书中对苏联建设的预言,让我很感兴趣。”

周赫煊笑道:“只是个人的荒谬看法。”

斯大林语气一转说:“但你又指出了苏联的许多漏洞和缺点,有些是客观的,但有些就是诋毁了。”

“那是我对苏联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周赫煊不想触怒这位暴君。

斯大林笑道:“正如周先生预言的那样,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要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才是世界的未来,如果周先生愿意来苏联工作,我也会给你提供自由便利的条件。”

周赫煊说:“我的归宿是中国。”

“哈哈,爱国主义不足取,你的目光太狭隘了,应该关注全人类的未来。苏联,就是立足于解放全人类。”斯大林毫不客气地说。

周赫煊嘴角抽了抽,很想拿中东路事件打斯大林的脸。但想想还是算了,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在白费口舌。

而且斯大林对中国也是无比警惕的,十多年后,常凯申的儿子尼古拉同志,希望斯大林能够支持国党,并提出要收回外蒙古,理由之一是中国对苏联没有威胁。

斯大林的回答是什么呢?他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种话,但只要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斯大林看得很明白,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历史底蕴摆在那里,正常发展起来太吓人。

随便闲聊几句,斯大林便让人拿出礼物。他分别送给爱因斯坦和周赫煊一支苏联产的金质钢笔,并放话说:“苏联不仅是无产阶级的乐园,同样也是全世界学者的天堂,愿意接纳一切热爱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

才见鬼了,周赫煊腹诽道。

斯大林的接见就此结束,掐着时间、分秒不差,刚刚好15分钟。

周赫煊把金笔揣在怀里放好,跟爱因斯坦一起滚蛋了。

回到下榻的饭店,李石曾问道:“你跟斯大林都聊了什么?”
首节 上一节 40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