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23节


“上帝,我不想再看了,真是让人难受。”

“……”

尤金·奥尼尔的剧本写得很好,没有丝毫拖拉,高潮一个接一个的来,现场观众忍不住爆发出阵阵惊呼咒骂声。

男主角趴在木板上,用最后的力量说话道:“听着,萝丝。你会得救……活下去。会生好多的孩子……子孙满堂,你会长寿,是死在温暖的床上,不是这里,不是今晚,不是……这么死,你懂吗?”

“我赢得船票,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我能认识你,是我的幸运,萝丝……我满足了。我还有一个心愿,你必须答应我,要活下去,不要绝望……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有多么艰难,快答应我,一定做到……”

“我答应你。”

“一定做到……”

“我一定做到,杰克……一定做到……”

女主角神志模糊地哼着歌:“飞吧,约瑟芬,坐上我的飞船……她飞呀飞……她飞上了天……飞吧,约瑟芬,坐上我的飞船……”

观众席中,杜兰特太太已经泪流满面,那张用来擦泪的手绢完全湿透。

伴舞演员用蓝色的绸缎,模拟着大海波涛。暴发户肥婆把船员打晕,跟其他女乘客一起开着船回来,将濒临死亡的女主角救起。

女主角喃喃道:“杰克,我会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艰难。”

大幕拉下,演出结束。

“啪啪啪啪!!!”

长达五分钟的热烈掌声响起,直到演员谢幕完毕才停止。

剧院老板汉斯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微笑:“似乎……演出很成功。”

第三百五十八章 疯狂

《我们走那条路》,是胡适怼国党的最后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出“五鬼乱华论”,高呼:(中国)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五大仇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新月》诗刊被勒令停印,新月书店惨遭查封,胡适灰溜溜地出国“游学”。

好在胡适跟常凯申夫妇私交不错,国党并没有真正下令抓他。在胡适离开中国以后,《新月》诗刊和新月书店也恢复了正常运转。

原本胡适准备去欧洲走一趟,不过接到好友张彭春和梅兰芳的电报,他改走太平洋前往美国,中途还在日本逗留了几天。

梅兰芳的美国巡演依旧没有结束,所到之处观众为之疯狂,天天都能收到各州剧院的演出邀请。

西雅图,三位老友再次相会。

“鹤鸣,老九,听说你们在美国搞得风生水起啊。”胡适笑道。

梅兰芳感谢说:“还要多亏适之先生帮忙。”

梅兰芳在去美国之前,是专门请胡适谋划过的,帮他介绍美国风土人情、美国民众的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格局布景等等,甚至连演出剧目的选择都有胡适参与。

胡适摆手道:“我也就随口说说,真没想到你们会做得这么好。”

“我们再努力,也没有周先生出风头啊。”张彭春笑着拿出一张报纸说,“适之请看。”

这是一份《纽约时报》,其中文化版面整版报道《泰坦尼克号》的演出盛况:“《泰坦尼克号》救活了百老汇,萧条的剧院因这出话剧而再度繁荣,人们争相竞赏发生在大船上的经典爱情故事,多家濒临倒闭的剧院就此起死回生。”

除了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演出评价外,下面还有相关小新闻。比如伟大的美国民族剧作家奥尼尔,一口气状告百老汇六家剧院,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支付编剧费用。

别以为美国佬尊重版权和专利,这年头侵权的事情层出不穷。其中百老汇就是版权纠纷重地,各种文艺作品被肆意改编,大多数时候根本不会和原作者打招呼。

胡适快速读完这一版的全部新闻,他哈哈笑道:“明诚确实厉害,人都走了,美国佬还在为他疯狂。这《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新作吗?真想去剧院亲眼看看。”

梅兰芳说:“西雅图这边还没有上演这出话剧,只有去百老汇才行。”

“我正准备去一趟纽约。”张彭春说,“华美协进社完全可以排演《泰坦尼克号》嘛。”

“这主意不错。”胡适赞道。他和张彭春都是纽约华美协进社的创立者,旨在增进中美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泰坦尼克号》确实是不错的工具。

事情很快商定下来,胡适和张彭春一起前往纽约。而梅兰芳则在西雅图结束演出后前往日本,日本那边已经对他翘首以盼了。

张彭春这几年都不会回中国,他已经接受了芝加哥大学的邀请,夏天便要赴任去当教授。

说实话,张彭春属于被后世遗忘的民国大师,他的事迹随便拎出来一桩都足以扬名。此君乃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亲弟弟,他在清华当教务长的时候,促成清华正式升级为大学。他还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老师,曹禺的《雷雨》写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张彭春指点、斧正。

张彭春到了美国也没有白混,他帮助梅兰芳搞巡回演出,接着又去芝加哥大学做教授,并积极推动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

1939年的时候,张彭春在美国成立“不参加日本侵略委员会”,成功游说美国国会,促使其通过了《对日经济制裁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是罗斯福遗孀埃莉诺(挂名),而张彭春则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唯一副主席(实际负责人),并领导起草《世界人权宣言》。

知道这些,就知道《世界人权宣言》为什么包含那么多儒家思想了。

其序言当中出现的“良心”一词,其实是儒家的“仁”,可惜在翻译过程中被曲解。另有关于社会经济权利的部分,来源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在1947年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人居然能主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而且还成功协调世界两大阵营的矛盾,说起来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凭张彭春的贡献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的联合国人权司司长约翰·汉弗莱,称赞张彭春为“妥协艺术大师”。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对喷得厉害,种种矛盾让人权委员会工作难以开展,但这些困难都被张彭春协调解决了。
首节 上一节 42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