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54节


一个小时以后,舞台上的戏曲完全结束,观众们开始起身离场。

杜月笙还没站起来,就见几个洋人朝这边走,他连忙迎上去:“甘先生,甘太太,甘小姐,费先生,费太太,几位也来听戏啊。”

不止是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也连忙问候,因为这几个洋人都是上海滩的实权人物,分别为:法国驻沪总领事甘格霖及妻子和女儿,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总监费沃礼及妻子。

杜月笙的头衔职务很多,比如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比如中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但这些都是虚衔,除了提升社会地位以外,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杜月笙真正最看重的,是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职务,这是华人在法租界能爬到的最高位置。

“杜先生你好。”几个洋人明显对杜月笙很重视,握手问候时,态度和语气都比较正常,完全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交流。

不过当面对黄金荣和张啸林时,洋人们就倨傲得多,好像是在跟下属说话一样。

杜月笙还是很得意的,整个上海滩,不管是哪个租界的洋人高层,都得给他几分面子。他明年建成杜家祠堂,祭司祖宗那天,上海的几个洋人总领事全部亲自到场观礼。

此时此刻,杜月笙身上的光辉,完全把黄金荣和张啸林给盖住。他笑着介绍说:“这位是周赫煊周先生。”

“噢,我当然认识周先生。”甘格霖掏出一本《大国崛起》,“周先生,我是你的忠实读者,麻烦给我签个名。”

“还有我的。”洋人少女拿出本英文版《泰坦尼克号》。

紧接着,又是两本《神女》和一本《大国崛起》拿出来,几个洋人把周赫煊团团围住,就好像是粉丝在追星一般。

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三人都看呆了,他们只知道周赫煊在国外名气很大,现在看到几个法国佬的举动,才终于对周赫煊的影响力有了切身体会。

其实这很好理解,龚古尔文学奖在法国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周赫煊做为龚古尔奖的获得者,被几个法国佬围着要签名实属正常。

此与社会地位和利益纠葛无关,完全是法国佬对大文豪的尊重,杜月笙他们这类青帮头子是不会懂的。

“周先生,周末下午你有时间吗?我想请你来家里做客。”甘格霖太太小心翼翼地问,生怕周赫煊会拒绝。

周赫煊笑道:“当然,我的荣幸。”

“太好了!”法国少女高兴得手舞足蹈。

甘格霖笑着对妻子说:“爱玛,你可以把沙龙举办得隆重一些,把整个上海的名流学者都请来。能有幸请到周先生参加,这将是一次难得的盛会。”

“我会的,今晚回去就准备邀请名单。”甘格霖太太兴奋道。

法租界巡捕房总监费沃礼夫妇,也一直围在周赫煊身边说话。他们常年待在中国,也没有啥精彩的文艺娱乐项目,想读本法文书都要等国内寄来,对周赫煊这个在法国引起轰动的大学者,那是极为仰慕和钦佩的。

更何况,周赫煊前段时间,还把爱因斯坦、柯布西耶邀请来中国。此举受到在华洋人圈子的疯狂追捧,周赫煊也被视作国际顶尖学者,久居中国的所有洋人都听过周赫煊的大名。

这种奇妙的追星心态,同样是三个青帮头子无法理解的。

周赫煊瞬间就成为中心焦点,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完全变成陪衬,傻乎乎站在那里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众人一路聊着走出剧院,甘格霖主动握手道:“周先生,这个周末我在家里恭候大驾。”

“领事先生客气了。”周赫煊笑道。

法国少女问:“周先生,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吗?”

“当然,美丽的小姐。”周赫煊笑着把法国少女搂进怀里。

法国少女闭眼享受道:“噢,我快要幸福的死过去了。”

“哈哈哈哈。”其他几个洋人大笑。

等大家各自散去,三个青帮头子面面相觑。

张啸林语气酸溜溜的说:“这些鬼佬真是奇怪,对一个书生也这么尊重。”

黄金荣咋舌道:“是啊,甘格霖跟蒋总司令见面时,那鼻孔也是朝着天的,姓周的比蒋总司令面子还大。”

“所以说嘛,要多读书。”杜月笙笑道,“这读书人跟咱们大老粗不一样,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他们有他们的圈子,你我手下弟子再多,赚到的银子再多,也没资格挤进那个圈子里头。”

“切,说得那么邪乎。”张啸林还在泛酸。

杜月笙神秘兮兮地说:“你还别不相信。我听人说啊,年初那群人从西伯利亚铁路回国,路过莫斯科的时候,苏联的头头斯大林点名接见了两个人。一个是爱因斯坦,另一个就是周赫煊,连李石曾这个国党四老都没资格。”

“真的假的?”张啸林惊讶道。

“当然是真的。”杜月笙笑道,“听说斯大林还礼贤下士,邀请周赫煊留在苏联,这事都在李石曾的教育考察团传遍了。”

黄金荣一直听着不说话,等他回到自己家里,才对身边人说:“以后周先生来上海,要多照顾照顾,有什么麻烦就主动帮忙解决。”

第三百八十五章 文艺沙龙

确实如杜月笙所说,他们那些青帮头子再有势力,也不可能进入文化时尚圈子。法国驻沪总领事家的沙龙,就没有邀请任何帮会人员,即便来了也只能在外面看大门。

周赫煊走进客厅时吓了一跳,尼玛这个沙龙规模太大了,足足有近三十人,再宽敞的客厅也显得拥挤啊。

除了上海的各国领事夫人和西方名流外,周赫煊还看到几个熟面孔。比如徐志摩、陆小曼夫妇,比如《良友》画报的主编梁得所,还有画家张大千,以及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徐悲鸿没来,他正在江西学木雕)。

另有一个美国女记者史沫莱特,引起周赫煊的特别注意。她是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来中国的,其实本身属于国际共党,后世有资料显示她很有可能是苏联间谍。

沙发上还坐着个相貌普通的女子,名叫郑毓秀,她老公刚刚当上南京市长,她自己本身也是中央立法委员、上海审判厅厅长、国党上海党部委员。这在风气“保守”的民国极为罕见,女人当作家、诗人、画家、活动家都无所谓,但她却凭自己的本事做了政客要员。
首节 上一节 45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