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35节


让周赫煊感到意外的是,水烟厂学徒出身的邓宝珊,一手毛笔字儿居然写得很漂亮。他文采不高,只留下四个字:“还我山河!”

三人里头,书法造诣最高的当属邵力子。此君尤擅行书和楷书,风格雅致而严谨,算得上民国时期一等一的书法高手。

周赫煊小心地把墨宝收好,继续过着自己的平淡小日子。在家陪陪妻妾儿女,偶尔去清华和北大教授历史课程,每个星期写一篇国际评论,时间转眼就进入3月。

3月3日,十九路军撤退,淞沪战事结束。

3月6日,常凯申正式宣布复出,从而形成常凯申主持军事,汪兆铭负责政事的局面——前者担任中央军委委员长,后者担任中央政府行政院长。

3月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举行成立大典,溥仪为执政,郑孝胥任总理。

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呼吁抗日,常凯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借“剿匪”为名开始着手整编全国军队。常凯申为了巩固军权和地位,国党中央党部甚至向地方下发非正式文件,要求各级机关部门必须称呼其为“委员长”,不得再称呼“总司令”或者“蒋主席”。

期间,北方左联也来找过周赫煊几次,希望他能写一些“进步”文学作品。

周赫煊直接闭门谢客,不想再跟左联掺和到一起,至少未来两三年内都不愿接近左联。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左翼文坛的风气变得有些奇怪。就连鲁迅这个左联旗手,也渐渐感到“寒心”、“灰心”,只是还没有彻底失望而已。

咳,咱们点到为止,这方面不便细说,说穿了又要404。

根据冯庸带来的消息,侯七已经带着大学师生组成的义勇军,在辽宁的山林子里开始抗日。由于马占山投降日寇,侯七对其他义勇军势力极不信任,因此并没有听从周赫煊的建议,分散手下去支援“友军”后勤。

辽宁那边的民间抗日势力很多,侯七手里有钱有手榴弹,很快吸纳了一只80多人的警察部队,接着又吞并了300余屯垦军,总兵力迅速接近600人。

说是抗日义勇军,但侯七的主要攻击目标仍是伪军。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大大小小的伏击战打了十多场,战果似乎有些寒掺——击毙伪军60余人,俘虏7人,缴获各类枪械12支。

但这组数据其实很给力了,由于侯七多次击溃伪军征粮队,并且手榴弹火力凶猛,终于招来关东军的围剿。

100余关东军带着5000伪军,追着侯七的600余义勇军满山转。在牺牲50多人后,侯七果断率队转移,并在摩天岭设伏搞出一次大捷,击毙击伤伪军300余人。

当时两个满编营的伪军,正在搜寻义勇军的踪迹,突然看到满天的手榴弹扔过来,数量足足上千枚。

土制黑火药手榴弹虽然威力很小,但“下饺子式”的攻击还是很可怕的。伪军本来士气就不好,两个营的部队坚持不到一分钟就崩溃奔逃,等关东军亲自前来支援时,只剩下满地血肉模糊的尸体。

此战让侯七名声大振,本溪和辽阳的抗日志士纷纷来投,一时间部队兵力扩充到2000余人。

周赫煊摇头哀叹:“可惜啊可惜,出关的抗日师生已经牺牲了16人,他们都是国家急需的高级人才,不该死在日伪军的枪口下。”

冯庸安慰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们的牺牲是为国尽忠,同样也能激励更多人奋力抗争。”

周赫煊提醒道:“必须通知侯七,让他严防奸细和部下背叛。他的部队已经进入关东军视线,日本人肯定会使出收买手段,堡垒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

东北抗日义勇军就是一盘散沙,互相火并且不说,最后覆灭往往跟叛徒出卖有关。

由于关东军数量不足,伪军又不堪重用。所以在对付义勇军的时候,日本人经常派奸细打入义勇军内部,然后用利益收买关键人物,继而就是发生叛乱和内讧。

现在侯七的实力迅速壮大,那些新投的义勇军当中,说不定就掺杂了几个奸细。

冯庸对此也很忧虑,他正色道:“我会派人提醒侯七,顺便再给他送一些军饷,希望他能度过难关吧。”

周赫煊和冯庸都还没意识到,日本关东军正在集结重兵,准备把侯七的部队一网打尽,因为《七人背》的秘密已经泄露了。关东军司令部对此极为惊恐,他们是看不起这种土制手榴弹的,可一旦“七人背”技术在东北流传开来,将会大大影响关东军的武力统治。

不过还没等关东军围剿侯七,各地传来的消息就让他们更为懵逼。“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还是很给力的,他们把周赫煊赠送的《七人背》小册子印刷了几千本,疯狂地到处派送,各地义勇军组织几乎都得到了技术。

就在关东军着急的时候,周赫煊却喜忧交加,婉容和廖雅泉同时怀孕了。

廖雅泉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周赫煊一想起来就头大,他的避孕技术不过关啊!

第四百六十一章 默契

跟周赫煊的纠结比起来,廖雅泉就要从容得多。虽然刚刚确诊怀孕时,廖雅泉也曾有过短时间的迷茫,但情绪很快就调整过来。

间谍也分好多种,有川岛芳子那样名声在外,使用阴谋诡计策划搞事的。也有土肥原贤二那样,稳坐钓鱼台,居中指挥控制大局的。更多的是那种默默无闻,长期潜伏在民间的普通间谍。

就像前段时间那个方渐舟,在天津住了20年,娶妻生子完全融入中国的生活,连他自己都快忘了日本人的身份。

至于影视作品当中的,整天打打杀杀的女特务,说实话很low逼。真正的间谍不会总是使用武力,甚至大多数都不擅长打架,主要还是靠智商和演技行走天下。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玛加丽达·科涅库娃,这位苏联女间谍在美国居住了20多年,专门窃取美国的高科技情报。后来甚至成为爱因斯坦的秘密情人,弄到了美国研制原子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直到这女人返回苏联以后,爱因斯坦都还恋恋不舍,用德语写情书一封封寄过去。

“太太,鸡汤熬好了。”女佣捧着托盘过来。

廖雅泉点点头:“放茶几上,凉一会儿我就喝。”

女佣放下鸡汤便离开,廖雅泉则翻阅着周赫煊近段时间写的政治评论文章。特别是这些文章的原稿,廖雅泉必须整理出来,交给她在天津的接头人。

周赫煊对日本的“研究”太深了,甚至比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更透彻,以至于日本学界和政界非常重视周赫煊的文章。日本学界把周赫煊称为“知日派”,并且出现了一大批铁杆粉丝,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研究讨论周赫煊的作品。

受周赫煊的思想影响,日本有许多学者反对武力入侵中国,认为那将是自取灭亡的行为。甚至日本内阁的官员,也经常引用周赫煊的观点,用来反驳斥责军部的那些野心家。

然并卵,日本军部该咋玩还是咋玩,他们脑子里只有扩张和战争。他们代表的是日本广大军人的利益,只有依靠打仗,他们才能升职加薪展现价值。

做为周赫煊的身边人,廖雅泉对这个男人了解越多,就越感到神奇和迷惑。虽然很多事情,周赫煊是背着廖雅泉做的,但难免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前段时间的“一二八事变”,所有人都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事会扩大化。唯独周赫煊分析得头头是道,认为日本很快就要撤军,只不过是转移注意力的把戏而已。

周赫煊做出的预测,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误,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股灾和世界经济危机。
首节 上一节 53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