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39节


此事闹了整整大半年,最后的解决方法简直丢人!

河北和天津党政当局,深恐引起国际纠纷,居然由河北省政府出面筹款,把电车公司拖欠的薪水福利给补上。

一个巴掌大的欧洲小国,能把中国欺负到这种份上,中国的党政官僚们还得认怂,这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周赫煊虽然不清楚历史上的事件经过,但比利时领事把他给惹恼了。本来只是想顺手帮忙谈谈,谈不拢就算了,但他现在却想给比利时的那些混蛋一点厉害瞧瞧。

“周市长,好戏还在后头呢。”周赫煊笑道,“走,我们去拜访几个朋友!”

周龙光满头雾水,傻乎乎地跟着周赫煊跑,不明白周赫煊到底想干什么。

但很快,今年1月份才正式上任的周龙光,非常彻底地认识到周赫煊在天津的影响力,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地头蛇啊!

周赫煊首先拜访了天津总商会的正副两位会长,接着又拜访天津教育会的正副会长,继而拜访天津“工联会”的几位负责人,接着又拜访天津整理党务会员会(党部重要机构)负责人,甚至还到天津的青帮各堂口跑了一圈。

所到之处,天津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全都对周赫煊礼敬有加,并且当场表态会配合周赫煊的行动——即便没有周赫煊,他们也是反对电车涨价的,并且联合起来给电车公司施压。

连续两天的各种登门拜访,把周龙光给吓尿了,他知道周赫煊想搞大事,连忙劝道:“周先生,还是算了吧,千万不能把事闹大。这比利时是法国的军事同盟国,惹恼了比利时就容易招惹法国,容易挑起国际纠纷啊!”

周赫煊无语道:“什么事都怕引起国际纠纷,那就任由洋鬼子在中国胡作非为?”

“事情可以慢慢协商解决嘛,你的方法太过胡闹了。”周龙光已经有些不满,他怕周赫煊影响自己的仕途。

周赫煊鄙视道:“周市长要是怕了,那就待在边上看好戏,反正不会摘了你的乌纱帽。我不是在帮你的忙,我是在帮天津百姓的忙,必须狠狠地出这口恶气!”

周龙光是真的怕了,他宁愿向比利时人认怂,也坚决不同意周赫煊的做法,当即加重了言辞:“周先生,希望你以党国大局为重。如今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不能再出任何意外,我希望你能够三思而行!”

“呵呵。”周赫煊懒得跟这人废话。

这都特么的叫什么事儿?堂堂的天津市长,连外资纠纷都没法解决,还需要找民间人士来帮忙。帮忙的人开始想办法了,他这个市长反而临阵退缩,开始埋怨帮忙的人胡乱挑事。

如此窝囊废能够当特别市长(直辖市长),难怪中国会被搞得乌烟瘴气!

……

天津旧城区。

一辆电车缓缓驶过,在经过一个站点停下时,突然冲出七八个纠察队员。他们手臂上戴着白袖箍,拿着铁皮喇叭大喊:“敬告天津市民,电车加价属于未经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市民生计。奉劝各位不要买票,以做抵制!”

每个车站附近都有岗警,但这些警察却不加理会,任由纠察队劝导市民不买票。

市民们乐得白坐车,纷纷不给钱就涌入电车内。电车公司很快给出反应,第二天就停运老城区的所有电车,但租界内的电车却继续运营。

而且,只要纠察队敢去租界劝导,立即就有租界巡捕前来制止,最后把纠察队全部赶出租界。

所谓的纠察队,是天津市党部组建的。天津市党部还成立了一个反对电车加价委员会,公开劝告全体天津市民,不但不该买票坐车,就连使用电灯也不要交钱——电灯、电车是一家公司。

第二天下午,电车工人再次冲进市党部,跟纠察队发生流血冲突,双方都有数人受伤。

奇怪的是,这次天津的警察没有任何行动,任由他们群殴,打得差不多了才来抓人。

紧接着,租界开始出现一些爱国混混,他们高呼救国口号,分人分段躺在电车轨道上,阻止电车正常行驶。租界巡捕抓都抓不完,刚刚抓了一批,紧接着又来一批。

连续好几天,无论租界还是老城区的电车,全部都无法正常行驶。

这些当然都是周赫煊在背后策动,特别是青帮混混,实在太好请了。当初土肥原贤二在天津策动两次暴乱,也是请的社会闲散人员闹事,每人每天只需给两角到三角的好处费,这些社会渣滓就敢冲击警察。

不但有混混出动,天津的一些学生,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租界游行,把比利时领事馆团团包围,里面的洋人官员根本无法出入。

就这么过了一个星期,天津电车电灯公司亏损严重。但他们还是不肯妥协,一方面严厉要求河北和天津党政当局制止“暴乱”,一方面又挑动电车工人驱赶学生和混混。

天津老城区和租界内,连续发生好几起流血冲突,幸亏没有闹出人命。

事件越闹越大,天津各国领事直接向南京政府发出外交照会,认为他们租界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南京国民政府瞬间压力山大,经过讨论之后派出专员,连夜赶来天津处理此事,无外乎就是想要认怂妥协。

当中央政府专员还在半路上时,周赫煊终于亲自出面,他再次亲自主持广播电台节目。

第四百六十五章 扒电车公司的黑底

“听广播喽!”

“听广播喽!”

民国时期的老百姓,晚饭吃得很早,不等天色黑尽就已经吃完了。原因很简单,天黑了需要点灯,要么费电、要么费油,早点吃饭能够省下一笔可观的支出。

每当到了天黑之际,天津的底层百姓就端着小板凳外出,来到附近的店铺听广播。这是他们难得的休闲娱乐时光,带着劳累一天的疲惫,听几段相声、听几段京剧、听几首流行歌,就仿佛是享受了神仙日子。

袁三儿带着去年刚娶的小媳妇,乐呵呵来到巷口的杂货铺,这里门口坐满了人,从台阶一直延伸到街边。两边则是卖麻花、糖堆儿、瓜子、糖水的摊位,经常有人买上些吃食,小摊生意还算不错。

自从日本在天津挑动暴乱,天津的经济大受打击,底层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袁三儿虽然舍不得花钱,但还是对老婆说:“鲜儿,你要吃瓜子儿还是麻花儿?”

鲜儿瞅着零食摊咽了咽口水,笑道:“费那个钱干啥,听听广播就得了。我现在怀着孕,留着钱给咱们的孩子,以后供他读书不是更好?”

“就是怀孕了才要多补补。”袁三儿不等妻子反对,就走到瓜子摊前,掏出两枚铜板说,“称些瓜子儿。”

“好嘞!”
首节 上一节 539/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