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5节


张季鸾沉思片刻说:“这个深度报道做出来,《大公报》一定社会影响力大增。”

“而且所有势力一起骂,哪家都不得罪。”胡政之笑道,“我回头就给老朋友们发电报,让他们帮忙统计一下。”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啊,张季鸾和胡政之混了那么多年,哪家势力都有他们的好友,问问粗略的军费开支非常容易获得。

周赫煊也没啥大抱负,只希望激起民众的反战情绪。如果大家都能像阎锡山那样埋头发展地方,等到日本全面侵华那天,中国的底子总归要厚一些。

内耗实在太伤了!

张季鸾和胡政之干劲十足,分别忙活各自手头的工作去了。

冯庸也颇为高兴,跟周赫煊勾肩搭背地离开报社,让司机开车前往文绣的藏身处。

那是天津租界里的一栋小公寓,文绣手头没钱,她这些天的生活费都是申耀荣派人给的。

敲开房门,文绣警惕地问:“你们是?”

“文绣女士你好,我是《大公报》社长周赫煊。”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我朋友冯庸。”

“原来是周社长,请进!”文绣热情地开门。

周赫煊还是第一次见到文绣本人,长相普普通通,但也不算太丑。这年代的照相技术确实坑爹,生生把文绣照成了凤姐模样。

桌上摆着一件还没完成的刺绣,看来这位刀妃真没闲着,并非养尊处优之人。

文绣倒来两杯白开水,歉意道:“真是不好意思,家里连茶叶都没有。”

“无妨。”周赫煊接过杯子问,“文绣女士有何打算?听说你希望溥仪一次性支付5万银元的安置费。”

文绣叹气说:“我也是没办法啊,一个弱女子,没有求生之技,只能低头向前夫要钱。”

历史上的溥仪是答应给钱的,但条件是文绣终生不得再嫁。

周赫煊对文绣颇有敬意,说道:“既然选择离婚,就该做自立自强的女子,怎可再看男人的脸色。”

“周先生教训得是。”文绣惭愧道。

周赫煊这才说明来意:“文绣女士,我和朋友打算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向社会吸纳善款办学校。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完全可以当老师,靠自己挣来的薪水养活自己。”

“当老师?”文绣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连连点头说,“我学过英语,国文也懂一些,我愿意当老师!”

冯庸插话道:“还有,我们想聘请你担任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副会长。你现在是名满天下的刀妃,只要站出来呼吁教育救国,肯定能获得很多人的响应,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文绣犹豫道:“当副会长就算了吧,我恐怕难以胜任。”

周赫煊说:“不需要你承担管理工作,你的任务就是宣传和吸纳善款,我们也会给你一定的工资。”

文绣思虑良久,才终于点头答应,其实她心里已经跃跃欲试了。一个被压抑多年的女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她非常渴望得到社会认可。

周赫煊笑了。

把文绣请来做宣传,既能迅速提高教育基金会的名气和影响力,方便获得社会捐款,又能让文绣自食其力。此事经《大公报》一报道,绝对又是轰动性的新闻,对增加报纸销量有好处。

可谓一石数鸟的好计策。

如果他能把文绣培养成新时代女性的代表,那就更有意思了,想想都觉得好玩。

第四十九章 乔迁新居

“哥,先生说这张桌子要搬书房去。”

“有点沉,快过来搭把手。”

“唉哟,老爷快歇着,擦桌子这种事怎么能让您做?”

“……”

新居中,孙家兄弟和佣人刘吴氏忙活不停,周赫煊反倒闲得无事可做。

是的,周赫煊又搬家了,搬到法租界的一栋临街小洋楼里。

底楼早被租出去做路边店面,周赫煊租的是楼上五间房,附带厨房、厕所和卫生间,甚至屋里还安装有电话。每月房租90块银元,水电费另算,顺便还请了个老妈子当佣人。

90银元月租可不少,如今1000元可在天津买一栋小四合院,还不够周赫煊一年的房租,只能怨租界的房价太特么贵了。

他之所以急着搬家,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周赫煊做为《大公报》社长,必须避嫌,不能老住在少帅府里。否则这事儿曝光出来,人们会说《大公报》就是张学良的传声筒。

二是张学良的正妻于凤至从东北来了,就连二夫人谷瑞玉都被轰出府,周赫煊不想去掺和少帅的家事。

搬来天津的不仅有于凤至,还有整个张氏家族。

张作霖在天津一口气购置十八栋洋房,专门用于家族居住,同时在北平买下顺承郡王府,当作自己的办公住所。

举族搬到京津两地,看来张作霖是真不打算回东北了,他想要长期经营直隶地区。其心昭然若揭,那就是图谋整个中国,不甘心窝在东三省当土皇帝。

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对中国而言,还真不好说是利是弊。他要是不死的话,绝不可能有东北易帜,而是一心想着入关。
首节 上一节 5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