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节


读完稿子,李寿民感觉有点意思,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出郭靖、杨康应该是本书的主角。

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问世,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诞生,从故事内容上脱离了传统侠义小说,一时间风靡南方各省。

北方的武侠小说家,此时以赵焕亭为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骨子里还是三侠五义那一套。

这两人并称为“南向北赵”,算是最顶尖的武侠作家。

在李寿民看来,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走的正是“南向”平江不肖生的路数。这种小说如今很受欢迎,在报纸上连载肯定没问题,他准备等周赫煊多写一些字数,再拿去报社找主编。

第二天早晨,李寿民准时在院子里练吐纳术。等他收功完毕,就见周赫煊笑呵呵地走来,拿着几张稿子说:“寿民兄,我昨晚回去把第一章补齐了,共2万6千多字。”

“这么快啊。”李寿民有点惊讶。

他也没多想,带着稿子就去报社上班了。等做完手头的工作,差不多已经快到中午,终于有时间闲下来阅读后面半章的内容。

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命力战而死,杨铁心为了救嫂子,毅然含泪舍弃已经怀孕的妻子,重伤之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得极为热血,后世读者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20年代的民国却格外精彩。

李寿民读到这里顿感豪气生发,同时又不觉为书中人物感到悲叹。

两位义士的妻子都活了下来,而且各自怀着孩子,这又让读者感到万分期待。

李寿民收起稿件,径自去找副主编陶晋成:“陶先生,你看看这篇小说。”

陶晋成戴上眼镜认真品读,很快把稿子看完,高兴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有点类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寿民说:“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刚从西洋游学回国。”

陶晋成说:“《江南十三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射雕英雄传》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么定?”李寿民问。

陶晋成考虑了一下,说道:“稿件质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

“少了。”李寿民主动帮周赫煊谈价钱。

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稿费一般为千字1元到3元,像鲁迅这种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小说的稿酬普遍更低。

陶晋成笑道:“让作者来报社,我当面跟他谈吧。”

……

《新天津报》是两年前由刘髯公创办的,办报方针平民化,说白了就是给平头老百姓看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与学术之争。

这份报纸发展极快,销量从最开始的1000多份,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份,算是京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大报纸。刘髯公趁热打铁,接连又增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两份新报销量也已经达到五、六千。

当然,《新天津》系列报纸发展得如此之快,还要多亏了《大公报》歇业关门。

《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

三年前,《大公报》的第二任老板在日本大地震中丧生,再加之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落败,《大公报》接连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终于停刊了。趁着这个空档,《新天津》报系才迅速扩大,占领了京津地区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来到报社时已经是第四天,他还带来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稿件,前后加起来有七万多字。

“陶先生,这位就是周赫煊,从西洋归来的青年俊才。”李寿民介绍道。

陶晋成热情地跟周赫煊握手,笑道:“周先生真是年轻啊。”

周赫煊实际年龄已经28岁了,由于常年环球旅行,经常在野外经历风吹日晒,皮肤偏黑而且稍显粗糙。但不知为何,在穿越过来后,他的皮肤变得白净了许多,连脸上的些许皱纹都消失殆尽,好似重回了少年时代。

“陶主编你好。”周赫煊问候一声,拿出带来的稿子说,“这是后续的内容,还请过目。”

陶晋成见他直入主题,便笑道:“那就恕我怠慢了,周先生请坐,我看完稿子再说。”

李寿民把人领来以后,自去处理他手头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周赫煊和陶晋成。秘书端来一杯茶水,周赫煊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茶,眼睛打量着屋里的陈设。

小说里江南七怪和铁木真相继出场,这些情节让陶晋成眼前一亮。他看完稿子后笑道:“先生大才,《射雕英雄传》比之当下的武侠小说,确实写出了新意。”

“陶主编谬赞了。”周赫煊谦虚道。

陶晋成主动介绍了如今中国的稿费情况,然后说:“我希望《射雕英雄传》能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千字1元如何?”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是个比较高的价码了,更何况周赫煊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也没再讨价还价,点头道:“可以。”

至于小说火了以后再涨价,那是肯定的。就算周赫煊不说,报社这边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薪把周赫煊套住,免得其他报纸跑过来挖作者。

第六章 穿越者的茫然

民国是一个畸形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学者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追赶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那天周赫煊遇到的车夫,整日累死累活才能勉强养活家人。若染上什么疾病,那基本上是没钱医的,全靠身体苦熬,熬不过就只能等死。

而周赫煊写小说的稿费却是千字一元,他随随便便写几千字,就够黄包车夫忙碌半个月。

1元钱的价值有多大?

如今上海的米价每斤才6分钱,京津地区的物价还要低20%,4—5分钱就能买一斤米。

而此时的大学讲师,每个月工资100元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块。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节 上一节 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