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08节


护送文物的人们,把文物看得比命还重要。

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宁肯自己死在途中,也坚决不丢下一件文物。

中国人真的很奇特,平时各种劣根性,关键时刻却又能爆发出无比崇高的人格。在故宫文物的转移途中,沿途军队知道了会自发护送,而不是拿着枪炮来抢劫。路过一个地方,当地百姓也会自发帮忙,不管是富商还是农民,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一批文物运到乐山,需要存放在当地的祠堂。几个村子的族人二话不说,不仅把祠堂给腾出来,还主动帮忙招募工人、寻找船只、洽谈价格,似乎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或许在国人的心目中,抢救战时文物就等于抢救中华文明,拥有着比生命还更崇高神圣的意义。

太和殿前,易培基再次清点了今天的装箱文物,登记造册并让众人签字后,他转身问周赫煊:“明诚,你看这偌大的北平城,日本人什么时候会打进来?”

周赫煊想了想说:“不出五年。”

“那还好,五年足够转移文物了。”易培基松了口气,“就怕只给我五个月时间。”

易培基原本的打算,是将文物全部装箱后再转移。但半个多月前山海关告破,眼看着日本人就要长驱直入,易培基马上提前启动文物南迁计划,把已经装箱的2000千余箱文物搬走。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来了个身穿长衫、戴着眼镜、须发花白的老头儿。老头儿气愤地看着装箱文物,怒骂道:“搬搬般,全都搬走。日本人还没打过来,你们这些投降派就想着逃跑了。都逃吧,等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看你们能逃到哪里去!”

周赫煊一头雾水地问:“寅村兄,这位老先生是?”

易培基说道:“古物陈列所的所长周肇祥,不用理会他。”

周肇祥的身体非常瘦弱,长长的白胡子随风飘摇,似乎他这个人也随时会被风吹倒。他指着易培基的鼻子说:“姓易的,你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些文物运走简单,我看你怎么把它们聚拢,还没运到上海就已经被贪官污吏盗卖殆尽了!”

周赫煊上前问候道:“周老先生安好,鄙人周赫煊。”

周肇祥捋捋白胡子,点头说:“原来是周明诚当面,你是个明白人,就来评评理!如今国难当头,日本人都攻破山海关了,我们这个时候搬迁文物,这算什么?不是明摆着告诉老百姓,政府不敢打,这北平守不住吗?这些文物价值连城,一旦运走,哪里还能收得回来?”

听了这番话,周赫煊才知道周肇祥并非老顽固,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确实,这个时候南迁故宫文物,等于向老百姓发出政府不敢抵抗的信号。而且数万件文物的搬迁风险非常大,如果周赫煊不是穿越者,他也不敢相信这些文物无一损毁遗失的奇迹。

周赫煊无法向这位老先生解释什么,他只能说:“我并非故宫博物院的人,所以不敢妄加评判,只希望易先生好好保护这些珍宝。”

“哼,一丘之貉,一丘之貉啊!”周肇祥痛心疾首。

周赫煊连忙溜到旁边歇着,不想跟这个老头儿理论,生怕会气得对方直接吐血倒地。他找工作人员一问,才知道这半年来故宫整天争吵,主要负责人分为三派。馆长易培基主张把文物搬到上海,副馆长张继主张把文物搬到西安,周肇祥则坚决反对文物搬迁。

周赫煊突然想到易培基未来的遭遇,貌似就是因为文物搬迁而倒霉的。

张继在文物搬迁计划中败阵,感觉自己面子上抹不过,又觉得自己失去了对故宫博物院的掌控。于是他就来阴的了,居然造谣说易培基贪污倒卖文物。搞得易培基名声尽丧,财产被没收,在穷困潦倒中只活了几年就去世。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人为易培基洗去冤屈——易培基可是太祖读师范时的校长啊,可以说是太祖的老师,给他翻案是肯定的。

周赫煊突然觉得水好深,易培基也有自己的政治背景,只凭一个张继根本无法造谣诋毁他,更别说抄家没收易培基的私人财产。很有可能,就是易培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得罪了太多的南京政府权贵,最后被人群起而攻、百口莫辩。

看看眼前顶着周肇祥唾骂,正全神贯注登记文物的易培基,周赫煊觉得自己应该帮他一把。

第五百三十二章 北平分会成立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成立大会。

主席台上,胡适正在做着个人发言:“我们成立这个同盟,目的无非有两个。第一,帮助个人,第二,监督政府。如今国难当头,中央政府一不积极抗日,二不实行民主……”

周赫煊坐在台下沉默不语,这个轰轰烈烈的民权同盟,再过几个月就要被迫停止活动。因为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导致民权同盟失去了组织力和执行力,剩下的人都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所以说老蒋眼光狠辣呢,他如果暗杀孙夫人、鲁迅或者胡适,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但他偏偏杀了杨杏佛,等于斩断民权同盟的四肢,剩下的人根本不足为惧。

周赫煊也想过要救杨杏佛,但很无奈,根本救不了。

即便有周赫煊提醒,杨杏佛躲过了一次暗杀,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位杨先生太招摇了,不遗余力的到处援救共党,而且还有名望、有手段、有执行力,早就被常凯申视为不除不快的眼中钉。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虽然刚刚成立,但声势非常浩大,其成员囊括了当今的左、中、右派。可能以前见面就要吵架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加入了民权同盟,这个组织顺利发展下去不可想象。

所以常凯申必须杀人,杀掉最关键的那个。

偏偏杨杏佛还不懂得保护自己,喜欢参加各种公开活动,根本就是国党特务的活靶子。

胡适发言完毕,会议主持人杨杏佛说:“下面有请周先生发言!”

周赫煊踱步走上主席台,看着下边近百位北平分会的成员,开口说道:“就在这个月初,日本人攻破了山海关,紧接着长城防线万分危急。一旦热河省被占领,整个华北平原将无险可守,日寇的铁蹄如入无人之境。现如今国难当头,中国的第一要务是抗日,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我认为,我等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应当呼吁、督促政府摒除政见之分,全体国民齐心协力、共御敌寇!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内战早就该停止了。蒋委员长那百万剿匪大军,如果能调到长城防线抗日,我想日寇是不可能轻松占领热河的。而现在呢,日寇都攻破了山海关,长城防线的将士正在艰苦抗战,蒋委员长却亲自到南昌指挥剿匪。何其不智也!实令亲者痛,仇者快!我去年到欧洲走了一遭,英法列强的国内反战情绪浓厚,他们的统治者实行绥靖政策,国联是不可能帮着中国说话的!面对日寇的铁蹄,我们只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再也不能把脆弱的国力用于内战,那只会让日寇看笑话,被诸国列强瞧不起……”

周赫煊的发言主要围绕着抗日,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共识。至于其他话题,那只能引起争执,因为民权同盟的成分太复杂了。

历史上,民权同盟的分裂,正是源自于胡适被开除。

就像未来史学界所评价的那样,民权同盟内部有两种民权观,即孙夫人所代表的“革命的民权观”,以及胡适所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民权观”。

胡适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民权观”,其前提是承认现政权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权保障运动。而孙夫人的“革命的民权观”,则不承认现政权的合法性,要求无条件释放所有的政治犯。

民权的观念都不同,在进行民权保障运动时,自然要产生强烈的分歧。

“啪啪啪啪!”

周赫煊关于抗战的发言博得全场掌声,不管是哪一派,都认可他的抗战主张,这是所有爱国人士的共识。

但常凯申听了肯定不高兴,因为周赫煊在公开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首节 上一节 608/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