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14节


潘文育问:“运粮救济?”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道,“变本加厉地向乌克兰农民征粮,禁止农民拥有任何农产品,就在前两个月,至少有近10万乌克兰农民被捕,罪名是盗窃集体农庄财物。从去年到现在,乌克兰地区至少饿死了几百万农民吧。”

张学良听得目瞪口呆,潘文育的第一反应就是周赫煊在撒谎。

周赫煊闭上双眼:“这是一个农业大国,想要快速发展为工业大国,必须经历的阶段,用农民的血来撑起国家工业。苏联必须这样做,因为它外敌环伺,没有时间慢慢发展。斯大林非常幸运,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相信只要撑过了这个阶段,苏联的国家实力很快就能跻身世界前列。”

张学良问:“如果中国走共产主义道路,也必须这样发展吗?”

“那要看情况。”周赫煊说,“如果外部条件允许,国际局势相对安稳,那自然是有时间慢慢发展的。但恐怕很难,中国就是一块肥肉,比苏联更好欺负千百倍。可就算饿死几百上千万农民,至少也比现在民国的情况好得多,如今每年饿死、病死的农民可不止千万。”

“那倒也是,长痛不如短痛。”张学良无奈叹气。

第五百三十七章 罗斯福的圈套

张学良只是对共产主义感兴趣而已,他以前信奉的是三民主义。但三民主义让人太过失望,所以张学良才转而追求其他,现在听了周赫煊对苏联的描述,顿时让他产生一种极大的恐惧心理。

但就像周赫煊说的那样,民国实在太烂了,用民不聊生来形容根本不过分。

就拿全国的人口数据来说,整个民国期间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由于战乱原因可能统计结果并不准确。但基本上大致数据还是有的,一直在4亿—5亿之间。

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普查结果显示,全中国人口总数约为4亿6千万,人均寿命34.7岁。

也即是说,在长达35年的民国年间,中国人口基本没有什么增加,人均寿命还不足35岁。而新中国成立才4年时间,人口数量就暴涨至6亿,这个比较可谓是啪啪啪打脸。

稍微用脑子想想,就知道民国的底层百姓过得有多惨。战乱、饥荒、瘟疫、迫害、掠夺……如一张张血盆大口,吞噬着中国老百姓的生命。

去年闹大水灾的时候,有些地方,甚至一块钱能买3个丫头。

跟这种惨烈的情况比起来,苏联饿死几百万乌克兰农民算什么?至少人家是真的在发展工业,而中国每年饿死那么多农民,却还只顾着打内战。

印度独立建国以后,倒是没有采用苏联的血腥式发展。可直到21世纪,印度每年至少有1.2万(有说几十万的)农民,因为农作物歉收而自杀——还不起粮种、农药、化肥贷款。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重重的外敌压力下,想要快速的发展起来,那就必须得付出点惨重的代价。

张学良仔细比较苏联和中国的情况,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但却宁愿选择苏联发展模式。只是他做不到那么冷血,就算斯大林的位子让他来坐,张学良也绝不忍心下达那种政令。

张学良问道:“明诚,你觉得中国如何才能强大?”

周赫煊说:“首先要实现两个前提,第一,御敌;第二,统一。这两个条件没有实现,中国永远不可能强大。”

“难啊。”张学良叹息说。

潘文育却问:“周先生把御敌放在前面,你是赞同先抗日,再统一?”

周赫煊说:“必须先抗日再统一,只有中央政府、地方军阀、各大党派,以及全国人民联合起来,组成抗日统一战线,这样才能抵挡住日本人的侵略。”

“抗日统一战线”这个称呼,虽然还没有人明确的提出来,但相关的说法早已出现。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希望各方势力能够坐下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御外辱。

张学良已经被苏联和日本打怕了,他现在极度缺乏自信,问道:“就算中国人能够团结一致,真的可以抵挡住日本人的侵略?”

“对此我非常自信,最终的胜利会属于中国。”周赫煊笑道。

“为什么?”张学良问。

周赫煊反问:“你见过蛇吞象,蛇不把自己撑死的?”

张学良说:“可现代战争不比以往,在明显的军事力量差距之下,人口和土地面积都不足以做为保障。”

周赫煊笑道:“完全可以的。你还记得拿破仑远征俄国的结果吗?”

“当然。”张学良说道,“拿破仑拥有横扫欧洲的军事实力,而俄国人选择坚壁清野,一路后撤,导致法军补给困难,后继乏力。再加上俄国恶劣的天气,法军在严寒的冬天损失惨重。当拿破仑被迫撤退时,俄国人抓住机会反击,一举击败了所向无敌的拿破仑。”

“没错。”周赫煊从书房把地球仪拿来,指着中国地图说,“一旦日本人全面侵华,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多半是守不住的。但守不住也要守,必须组织几场大型会战,让日本人付出代价。当初俄国人能够在首都奋战,撤退时一把火将自己的首都烧掉,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放弃南京?西南、西北地区的地形,可以有力阻挡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到时候就跟日本人死磕。只要多打几年国战,日本的经济肯定要崩溃。”

张学良叹气说:“明诚,你不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实在是烂到根子里了。就拿这次的热河之战来说,我敢保证自己的作战部署没有大的漏洞,就算打不赢,也至少可以依托有利地形,抵挡关东军半年的进攻步伐。可结果呢?汤玉麟的部下没打几枪,直接率部投降了,好好的防线被撕开大口子。然后旁边的两个防线跟着崩溃,汤玉麟更是不战而逃,让100多个日本骑兵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承德。中国这样的军阀和将领太多了,打起仗来只顾保存实力,为了不损兵折将,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地盘都不要。你说这仗还怎么打?日军真的全面侵华,我估计中国最多能坚守三年。”

“怕死鬼肯定不少,但爱国者绝对更多,我相信中国人的精神和意志。”周赫煊说,“你看日本现在只占领了东北四省,全国上下已经高喊抗日了。真的打起国战来,又该有多少人站出来跟日本鬼子拼命?”

张学良在拿定主意以后,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但只要他没拿定主意,那就是耳根子奇软,听周赫煊这么一说,他又觉得中国抗战似乎很有希望。

周赫煊无比严肃的看着张学良:“六帅,跟日本决战,是中国走向强大的一次契机。只要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人的思想将走向统一,中国人的精神将浴火重生。从战争废墟里站起来的中国人,将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抗战也是一个淘汰的过程,中国的地方势力将被整合,剩下的党派和军队就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浴火重生,浴火重生……”张学良喃喃自语,不断重复这四个字,激动得病态苍白的脸颊上突然泛起潮红。

周赫煊心里暗笑,以后的张学良,应该会更加坚定的逼蒋抗日吧。

张学良平复情绪说:“明诚你是国际问题专家,我看过你写的那些书,里面的预言似乎真的在慢慢变成现实。日本果真会自己找死,实行南进策略去进攻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

“那是早晚的事。”周赫煊笑着指向地球仪上的菲律宾,“你看这里,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为英国和日本设下圈套了。”

张学良和潘文育都凑过来,对着地球仪左看右看,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张学良费解道:“罗斯福的圈套在哪里?”

周赫煊解释说:“四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这件事你知道吗?”

“不太了解。”张学良纳闷地说,“菲律宾就算独立,又关日本和英国什么事?”
首节 上一节 61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