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6节


远在西欧,当《大国崛起》的一篇篇文章传过去,那边的学者们如获至宝,已然引发欧洲史学界轰动。只不过因为距离和通讯原因,中国学界并不清楚此事,否则周赫煊的名声将大得吓死人。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如今还未创立)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上个月就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们应该读一读《大国崛起》,那是世界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学史的人绝对不能错过。”

英国著名学者、后世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历史学家”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也在他正在创作的巨著《历史研究》第一册中写道:“《大国崛起》给予我很多启发,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个中国学者之手,它对科技与文化的历史论述令我深深着迷。”

不管是法国的费弗尔,还是英国的汤因比,都是对现代史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但他们此时虽然很有名气,各自的经典著作却还未诞生,可想而知如今的现代史学研究还多落后。

周赫煊的《大国崛起》,就算放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现代史学”的奠基性作品之一。

特别是中国的各大高校,学生们已把这一系列文章,视作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出版社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出版发行此书。除了北新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还有新中国印书馆、开明书店、亚东图书馆、京华书局、现代书局……等等众多出版社,都陆陆续续派人前来接洽。

甚至连发行通俗读物的励力书局,也想攀关系(出版了《射雕英雄传》),希望周赫煊能把《大国崛起》的出版交给他们运作。

周赫煊也不着急,整整拖了一周时间,才终于和商务印书馆达成协议:《大国崛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版税40%,版权期限20年,海外版权不包括其中。

……

转眼进入七月,学生们已然放假,北平的许多老师纷纷南下,其中就包括鲁迅先生。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张作霖的文化高压统治,选择在学期结束后,投奔更为开明的南方政府。

没错,如今的国党还属于进步团体,深受广大学者和知识分子赞同。

七月四日,国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随即接连攻克株洲、长沙等地。战事告急,吴佩孚的大量部队却被冯玉祥拖在北方,真真是腹背受敌,难受得很。

冯玉祥还是很给力的,一力独扛奉、直、晋、鲁联军,打得有声有色。历史上,他把北洋联军整整拖住三个月,给南方革命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才有北伐初期的节节胜利。

不过这些都跟周赫煊没啥关系,他的主要精力扑在报社和基金会上。

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已经筹备完善,除了一位会长、三位副会长以外,还建立起委员会和秘书处。

委员会由捐款最多的富商、名声在外的学者,以及教育部的官员组成,负责基金会的协调、监督和宣传工作。秘书处成员则多是张学良的人,特别是常务秘书长,负责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张学良的英文秘书季成栋全职担任。

七月下旬,《射雕英雄传》的连载已经接近尾声,出版事务仍交给励力书局代理。而直隶地区的首批30所希望小学,也已经选址完毕,只不过校长、教员等人事安排还在确立中。

周赫煊终于得以抽身出来前往北平,他此行要去拜访两个人,一是教育总长任可澄,一是著名学者梁启超。

从天津到北平有条铁路,叫津芦铁路,连接天津至卢沟桥。

自晚清以来,这条铁路就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当初袁世凯时常进京见慈禧,完事儿后还得回天津办公,隔三差五就要在这条铁路上走一遭。到了民国,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在失势下野后,也是坐这条铁路逃进天津租界当寓公。

这条线路的列车上,你随时随地都能遇见名人。

周赫煊此行就遇到一个,他带着孙家兄弟坐的是普通车厢,刚刚放置好行李,就有个30多岁的青年走过来。

此人身材瘦高,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读书人。他随身物品整整有四大箱,也不知是怎么搬上车的,此刻正一箱一箱地往这边拖。

“永振、永浩,快去帮忙!”周赫煊吩咐道。

“好嘞!”

孙家兄弟别的不会,卖力气可是一把好手。当下就冲过去,一人拖着两箱就走,还顺便把箱子给安放到货物架上。

“多谢几位相助。”那青年抱拳道,“在下梁簌溟,字寿铭。”

第五十八章 传说中的周先生

周赫煊对梁簌溟可是闻名已久,此人号称“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建国后敢在公开场合与太祖争辩。撇开其学术成就不说,梁簌溟还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这位先生在品格上是毫无缺点的。

周赫煊突然想:或许自己也可以混成民主党派人士,好歹也是一块政治护身符。

“梁兄你好,鄙人周赫煊。”周赫煊热情地说道。他没有提康有为取的字,若愚,若愚,听起来就他妈是“像个傻瓜”的意思。

“周赫煊!”

现在轮到梁簌溟激动了,瞪大眼睛说:“可是写《大国崛起》那个周赫煊?”

“一家之言,难入先生法眼。”周赫煊谦虚道。

“先生过谦了。”梁簌溟拉着周赫煊的手说,“君之文章,令我获益良多,早就想当面请教。”

怎么一个个都喜欢拉手啊?

周赫煊暗自吐槽,转开话题问:“梁兄是要去北平公干?”

梁簌溟在周赫煊对面的空位坐下说:“清华国学研究院邀请我去任教。”

“先生大才。”周赫煊由衷赞叹。

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堪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看看学院里的老师就知道: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堪称大师级人物。

梁簌溟对周赫煊的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很感兴趣,不断地询问着各种详情,若非他已经答应去清华当老师,估计二话不说就要加入教育基金会。

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隔壁几个座位也聊得起劲。

那应该是一群放假回家的青年学生,身上穿着改良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朝气。

其中一人说:“敏之,把你的《大国崛起》借给我吧。求求你了,我保证万分爱惜,连一个折皱都不会留下。”
首节 上一节 6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