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94节


夜晚,一盏孤灯。

徐志摩捧着《赞美》爱不释手,连连感叹道:“太美了,完全就是艺术品!”

胡适笑道:“只要是好的东西,在你眼里都是艺术品。”

“我准备转变写诗的风格。”徐志摩突然说。

“那我期待你的新作,你已经快一年没写诗了。”胡适道。

徐志摩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真的喜欢“现代派”诗歌的风格。

历史上,若非徐志摩死得早,他的创作必然会朝着“现代派”靠拢——“后期新月派”的作品,已经无限接近“现代派”了,创作手法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创作理念有很大不同。

比如卞之琳,即是“现代派”的干将,又是“后期新月派”的成员。

等胡适离开房间,徐志摩再次捧起那首诗,反复的低声朗诵着,几乎是逐字逐句在研究它的创作手法。

三天后。

众人各自散去,胡适带着几十篇作品返回北平,准备进行《祥符文集》的编撰工作。

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有一番长谈,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徐志摩去了海宁老家,而陆小曼依旧返回上海,估计是打算分居一段时间。

……

上海,《现代》杂志编辑部。

杜衡拿着一张《大公报》来到总编室,高声喊道:“老施,祥符文会又出新货了!”

“他们又吃火锅了?”施蛰存开玩笑道。

“一首诗,一首非常精彩的白话诗。”杜衡啧啧赞叹,“周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啊。”

施蛰存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他听说周赫煊又写诗了,连忙起身道:“快给我看看!”

这些天以来,《大公报》每日都会报道祥符文会的内容,徐志摩那张大光头照片可是引起了巨大轰动。

施蛰存抢过报纸,很快就翻到相关版面,那是一个整版报道。

前边属于记者写的文章,主要描述了祥符文会的最新进展,以及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各种趣事,随后原文刊载了周赫煊的那首《赞美》。

“好诗,不输给奥登,媲美艾略特!”施蛰存连连赞叹道,“这才是诗歌该有的样子!”

艾略特是20年代欧美影响力最大的诗人,甚至被誉为“最伟大的现代诗人”。而奥登则是个反法西斯诗人,这两年在中国影响力大增,国内的青年诗人都在模仿奥登的风格。

什么雪莱,什么拜伦,早就过气儿了,那是徐志摩他们那一代的偶像。

现在的小年轻们,要么谈艾略特,要么谈奥登。你要是参加什么文学聚会,聊雪莱、拜伦会被认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就跟追星差不多,一阵一阵的。

杜衡笑道:“我觉得可以联系周先生,把这首诗刊登在下一期《现代》上。”

“必须的,下期杂志咱们开一个新诗专栏!”施蛰存说。

施蛰存属于周赫煊的铁杆粉丝,非常喜欢他之前的几首朦胧诗,现在当然要力挺偶像的诗歌新作。

至于杜衡嘛,他是个小说家,关于他最轰动的事迹,就是引起了“第三种人”的争论。他去年写文章说,自己是居于反动文艺和左翼文艺间的第三种人,结果引起文坛大混战,连鲁迅、瞿秋白等人都加入了战斗。

这件事咱们在前文提到过,始作俑者就是杜衡。此君就像是后世贴吧炸鱼的,抛出一个奇葩的观点就撤,炸出一堆旁观者互喷,他这个挑事的却站在旁边看热闹。

杜衡笑着说:“诗歌点评你来写,我去给周先生写信。”

周赫煊抛出《赞美》这首诗,恰好遇到了诗坛革新的关键点,想不引起轰动都不行,估计“现代派”诗歌要因此提前成型了。

第六百一十章 开山祖师

北平,简陋的北大宿舍里。

由于正值暑假期间,整栋宿舍楼非常冷清,连鬼影子都见不着几个。

“啪!”

孙作云拍死一只蚊子,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稿纸上。他袒露着上半身,穿着一条短裤,脚上是一双劣质拖鞋,这模样要多吊丝就有多吊丝。但是,他正在撰写的这篇文章,注定要载入中国近代文学史册。

孙作云出生于东北辽宁,也即是说,他现在是个流亡学生。

他的大学生涯非常曲折坎坷,19岁时毕业于东北大学附中,本来可以免试保送进入东北大学。但他却孤身前往上海,凭本事考进了复旦大学。

孙作云在复旦读了不到一年的书,突然“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寇悍然入侵上海。复旦学生们发起组织义勇军,孙作云毅然投笔从戎,弃学加入了积极抗日的十九路军,负责给前线杀敌的将士们运送弹药。

这一仗打得稀里糊涂,中日两国居然和平休战了,复旦的学生军也随之解散。

孙作云他们这些学生就尴尬了,当兵当不成,上学也上不成。一气之下,孙作云干脆跑去北边,当年就顺利考入北大读书。

孙作云马上就要读大三了,他前些天看到周赫煊的新诗《赞美》,于是决定写一点什么。

就当是,提前写毕业论文吧。
首节 上一节 69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