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26节


“这是乱成了一锅粥啊。”宋子文唏嘘道。

施肇基说:“罗斯福还是很厉害的,他刚刚做总统的时候,美国每天都要饿死人。但这才一年半的时间,他就已经扭转局面,至少饿死人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到了。”

宋子文问:“那我们是否有机会,趁着这个局面乱中取栗,获得某些院外集团的支持呢?”

“很难。”施肇基摇头说,“美国佬看不起中国。除非我们能像苏联那样,大量进口美国的机器和工业品,这样才能获得美国大财团的支持。”

宋子文又问道:“那有没有可能,把英国人也拉进来搅局,逼迫美国做出让步?”

“英国?”施肇基没听明白。

“比如中国倒向英国,加入英镑体系。”宋子文说。

施肇基猛地眼睛一亮,拍手大赞:“这个法子很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宋子文道:“真有可能办成?”

施肇基说:“宋先生,你很久没来美国了,当然不清楚美国的情况。美国现在跟英国掐得厉害,什么都要跟英国竞争。比如美元放弃金本位,就是被英镑放弃金本位给逼的。半年前,美国还颁布了《互惠贸易法案》,就是为了打破英国的‘帝国特惠制’。”

美国《互惠贸易法案》对后世影响很大,该法案的原则,后来甚至被纳入GATT,也就是WTO的前身。

施肇基越说越兴奋,他高兴的笑道:“自从美国和英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后,美元体系和英镑体系就争得厉害。中国是一个大国,只要中国透露出加入英镑体系的征兆,美国必然不能坐视不理。宋先生真是个天才,居然能想到利用英国制衡美国!”

宋子文苦笑,这法子可不是他想出来的。同时又感觉很挫败,他一个堂堂的经济专家,居然还比不上周赫煊那个研究历史的家伙。

施肇基兴奋过后,突然又皱起眉头:“英国真有那么容易入局?”

宋子文说:“应该可以吧。”

英国真的入局了,都不需要周赫煊往伦敦跑一趟。在听说中日两国要展开全面经济合作之后,英国外交官员立即联系南京政府,初步透露出想要“帮助”中国的意思。

只不过,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有一个共同的顾忌,那就是“天羽声明”。

日本在“天羽声明”当中,公开表示反对欧美列强染指远东,特别是对中国进行经济支援。

倒不是怕跟日本打仗,英国和美国不想惹怒日本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也是个巨大的市场。日本这几年疯狂进口战略资源,美国和英国趁机赚了许多钞票,他们不想断掉这条财路。

在这一点上,美国显然顾忌最大,因为日本是美国的超级大客户。

反倒是英国,在日本市场得到的利润没有那么多,而在中国市场的利益更大,这也是英国主动入局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白银风潮,牵扯到英美日三国的各个方面,掺杂了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各种因素。谁都不敢乱动,谁都想要获利,谁都不能坐视不理,反正各方都纠结得很。

也就周赫煊这个搅屎棍,根本不管那么许多,引爆了火药桶让三个国家自己斗去。

白天有事,抱歉。

第六百三十九章 弱国无外交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常凯申志得意满,终于召见日本驻华公使有吉明,并公然对洋人记者放出“中日友好”的言论,引来社会各界的一阵狂喷。

日本方面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11月中旬派出考察团,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甚至提出升级使馆的建议——希望将两国的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

外交使馆也是有级别之分的,大使馆为最高等级,公使馆属于第二等级。公使可以由本国直接任命,而大使的任命必须得到对方国家同意。

两者之间更详细的区别,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此时的驻美公使施肇基,他虽然代表中国在美国展开外交,但却没有权利请求会见总统罗斯福,更没有权利直接与美国高官谈判,除非事先得到了授权。而一旦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施肇基就可以请求会见罗斯福,并直接与美国方面谈判了。

30年代初期的中华民国,好像还没有在任何国家设立大使馆。

日本这次显然抱有极大的“诚意”,也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升级使馆可以加快外交谈判进程。

日本外务省的经济提携方案也很有“诚意”,具体包括:

一,对作为“原料供应国”的中国,给予人力、物力援助;

二,日本得购买中国的原料,中国得购买日本的工业品;

三,中国必须镇压排日风潮;

四,中国如需要借款,日本愿予以考虑。

此外,日本还准备在上海设立2亿元的信用额度,用来“圆滑”两国间的贸易。

常凯申在看到这个方案的第一眼,差点气得掀桌子。这尼玛哪是“经济提携”啊,明摆着想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想把中国变成日本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

但戏还是得继续演下去,常凯申的演技堪称影帝级别。两国谈判还未正式展开,他就提前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开始疯狂压制国内的反日运动,就连周赫煊的《非攻》杂志都被迫停刊。

背地里,常凯申顺手就把日本人卖了,让财政部长孔祥熙给驻美公使施肇基发去密电,声称日本愿意出巨款帮助中国应付白银危机,并将共同携手对付美国。他将日本提出的方案原封不动的发过去,并转述了日本的态度,“日本人认为,西方国家绝不会有效援助中国,中国是不得不转向日本的。”

日本那边也装得很像,甚至展开了国内宣传。大阪《每日新闻》刊载了广田外相的“对华新方针”:若中国愿倒向日本,则日本将对中国予以一切可能的财政与经济上的协助,将中国从一切国际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时间,中日两国都在各自国内,展开了“中日友好”的政治宣传攻势。

美国那边还没有什么反应,英国首先就坐不住了,提出“国际共同对华借款”,希望英、美、法、日四国一起帮助中国度过白银危机。

日本外相广田立即予以激烈反对,说此次事件应该由亚洲人自己解决,欧美诸国没有资格掺和进来。
首节 上一节 72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