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45节


当耗资300万美元的10架P—26运到俱乐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冯庸直接两眼冒光,就跟色鬼遇到了绝世美女,足足摸了飞机半个钟头都不松手。他啧啧赞叹道:“国之重器,国之重器,只看一眼就赚到了,老子居然还有机会亲自开它!”

一个青年插嘴道:“校长,这种单翼的战斗机,做高难度飞行时不会翅膀折断吧?”

“断你老娘!”

冯庸一巴掌扇在那个青年的后脑勺,笑骂道:“人家研发了好几年,飞行试验都不知做了多少次,连美国空军都在采购。这要是还能把机翼折断,美国人都该去吃屎。”

周赫煊说:“那边的两个美国佬,负责教你们这种飞机的保养和简单维修。如果出现大问题,就直接打电话给波音公司,他们会全权负责的。”

“没问题,没问题。”冯庸哈哈笑道,“我保证把那两个美国人当爷爷供着。”

周赫煊笑道:“那你慢慢当孙子吧,我明天就回国。”

“放心回去,这里都交给我了。”冯庸低声道,“对了,这种飞机真的不能运回国?要是能采购上几百架,老子保证在天上干翻小日本儿。”

周赫煊摇头道:“运回国是肯定不行的,这些飞机都有编号,每个月还有军方的人来检查,少一架咱们的飞行俱乐部就开不下去,你们这些人全都要坐监狱。”

“太可惜了。”冯庸失望地说。

周赫煊笑道:“可惜个屁啊。老子被波音公司敲竹杠了,每架飞机30万美元。这要是买几百架,就算能运回国,谁又能负担得起?那些钱足够装备一个集团军了。”

冯庸乐道:“那倒也是。”

“对了。”周赫煊说,“咱们现在的飞机比学员还多,要不再从国内弄些学员过来?”

冯庸道:“这事儿你可以去找小六子。”

周赫煊点头道:“行,我回去就跟他说。”

第六百五十七章 王安石与法西斯

整个1935年,张学良都在忙什么?

忙着“剿匪”。

上半年,张学良被调到武昌“剿匪”,目标是剿灭红军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下半年,张学良又被调到西北“剿匪”,目标是围剿陕北的红军。

自从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大体上还是很听常凯申的话,两人没有产生过重大分歧。

但到了1935年,常凯申就有点做得太过分了,不停地调派东北军南征北战,心思极为险恶:第一,让东北军和红军两败俱伤;第二,通过不停的调派军队,试图慢慢瓦解并掌控东北军;第三,蚕食张学良在华北的统治力量。

张学良很不开心,再加上自己的机要秘书被老蒋枪毙,他已经憋不住想要跳反了,“西安事变”已在此时埋下伏笔。

此时张学良尚在武昌“剿匪”,周赫煊要请他帮忙招纳飞行学员,只能亲自往武昌走一趟。

四月中旬,周赫煊从美国乘船抵达上海。

上海市长吴铁城亲自带人迎接,热情握手道:“周先生此次西行,为国立下大功,委员长特命我来为君接风洗尘。”

“吴市长亲自接船,实在让鄙人惶恐。”周赫煊笑着说。

吴铁城哈哈大笑:“周老弟就别谦虚了,谁人不知你在美国的威风?走,我们先去饭店,边吃边聊。”

周赫煊对最近国内的情况不太清楚,当下也懒得多问,带着孟小冬就去了饭店。

饭桌上坐了七八个人,除开上海市长吴铁城,其他的周赫煊居然都不认识。

吴铁城笑着介绍说:“周先生,这位是《汗血》杂志社总经理俞国梁先生!”

“俞先生你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这位是《汗血月刊》的主编杨康君先生。”

“这位是《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先生。”

“杨先生好!”

“周先生,幸会!”

“……”

大家互相寒暄客套几句,周赫煊更加一头雾水,不知道吴铁城到底想干嘛。

国党上海党部最初的机关刊物是《民国日报》(上海),创始人为陈其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民国日报》(上海)属于中国最具革命精神的报纸,甚至还公开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比如著名烈士方志敏就经常在此报纸上发表文章。

直到常凯申发动“清党”,《民国日报》(上海)彻底走向反动,完全成为老蒋的政治传声筒。周赫煊也好几次被《民国日报》(上海)给骂过,当时的主编还是国党大喷子陈德征。

滑稽的是,这份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刊物,居然在三年前被迫停刊了,原因是“触犯日本天皇”。

当时日本天皇在检阅军校回宫的途中,遭到朝鲜人投炸弹。《民国日报》(上海)如此报道:“日皇阅兵毕返京突遭狙击,不幸仅炸副车凶手即被逮,犬养毅内阁全体引咎辞职。”

就因为“不幸仅炸副车”几个字,日方认为《民国日报》(上海)在诅咒天皇遇害,迫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民国日报》。

于是乎,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报就此完蛋,《民报》虽然继承了其系统,但却严重缺乏社会影响力。
首节 上一节 74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