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47节


御用文人结合“四不精神”,评价王安石为:“此在古今之政治家中,绝少有安石之伟大魄力者。”至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民怨,他们评价道:“此不能归罪安石,宜怪人民不知利害。”

周赫煊看到这些御用文人的论调,简直哭笑不得。

尼玛,这到底是在骂王安石呢?还是在骂王安石呢?还是骂王安石呢?

咋感觉其实是在骂老蒋?

好吧,人家是在借着王安石而夸老蒋,夸蒋委员长是“古今绝少有之伟大魄力者”,而老百姓骂老蒋则属于“人民不知利害”。

一个不顾自身荣辱得失,一个为了国家百姓艰难前行,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伟大政治家形象,就这么被活生生塑造出来了。

周赫煊读着那些马屁文章,忍不住是边看边笑,笑得特么肚子都痛了。

所谓的“四不精神”,难道是民国版的“常凯申思想”?

不足畏忌,老蒋确实啥都不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足循守,老蒋确实在违反三民主义,就差没直说自己在玩法西斯专制了。

不足采听,老蒋确实独断专行,谁的建议他都不听。

不顾人心,老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彻底,民怨沸腾说的就是他。

真乃古今绝少有之伟大魄力者!

“精彩,哈哈哈,这篇文章写得太精彩了。”周赫煊笑得直飙泪。

孟小冬走进来问:“一个人乐什么呢?”

周赫煊捧着杂志道:“我刚看了一篇旷世奇文。”

“什么文章?”孟小冬好奇道。

周赫煊指着杂志说:“《汗血周刊》陈敏书写的,居然硬生生把王安石跟法西斯扯到一起,论据充足、内容详实、精彩绝伦。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法西斯主义起源于中国,是王安石他老人家发明的。而且啊,这文章还讲了法西斯的诸多好处,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国。妙哉,妙哉。老蒋手底下还是有人才的啊!”

孟小冬笑道:“你也够损的,骂人不带脏字。对了,宋子文拜访,在会客室里等着呢。”

周赫煊拿着本《汗血月刊》,笑呵呵地来到会客室,抱拳道:“恭喜,恭喜,子文兄发大财了!”

宋子文尴尬地笑笑:“国难财而已,不提也罢。”

“怎么,搞定中国银行了?”周赫煊问。

宋子文点头道:“嗯,我已经就任中国银行总裁,原总裁张嘉璈辞职了。我其实不准备赶他走的,任命他担任副总裁,但他死活不愿意。”

周赫煊心想:愿意才见鬼了,换成是老子也不干!

宋子文又说道:“我已经整顿了中国银行,现在要整顿浙江银行、江苏银行和广东银行,不知周兄愿意投资哪一家?”

“我没钱了。”周赫煊笑道。

“没钱了?”宋子文有些惊讶。

周赫煊解释说:“我在美国投资了几家公司,一下子用掉几百万美元。”

“嘶!”

宋子文倒吸一口凉气,有点震惊于周赫煊的富裕,而且还特别心疼那几百万美元。现在宋子文最缺的就是美元和英镑外汇,如果周赫煊手里的美元能够投资国内,那将对他的货币改革计划大有帮助。

要知道,南京政府找美国借款2000万美元,那都是求爹爹告奶奶的。如果宋子文手里有8000万美元的外汇,他现在就能进行货币改革了。

“可惜啊,可惜!”宋子文连连摇头。

周赫煊笑道:“当然,我还有100万美元的闲钱,准备拿到国内投资。”

虽然只有100万美元,但数量再少也是外汇啊,宋子文连忙说:“明诚想要投资哪个单位?我现在就可以做主,只要你投资100万美元,我给你个中国银行的董事位置。”

“我嘛。”周赫煊笑嘻嘻道,“我听说有一条铁路修得很慢,似乎缺乏资金,我想投资那条铁路。”

第六百五十九章 长江大桥

听说周赫煊想要投资修铁路,宋子文有些诧异地问:“明诚兄,你想要注资哪条铁路的修建?”

“粤汉线。”周赫煊笑道。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

何为粤汉线?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日本占据,西南地区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粤汉线,可以说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满,强烈要求满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权。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洞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首节 上一节 74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