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27节


跟随余叔岩学戏多年,孟小冬的京剧造诣炉火纯青,“冬皇”之誉实至名归。她早已经过了追求技巧的境界,现在求的是“道”,说直白些就是“喻情于角”。把自己融入角色,把角色融入自身,唱出一个“情”字,角色的情和自己的情。

在孟小冬看来,瞎子阿炳的音乐造诣,已经跟她是一个级别了,都在追求“道”。

如果女儿真的想学乐器的话,这样的名师可遇而不可求。

偏偏却是个鸦片鬼!

音乐求道者阿炳先生,却丝毫没有宗师风范,他奸猾而市侩地说:“随便教教,一天两块钱。正式拜师,一天十块钱,我把压箱底的功夫给她。”

“我再考虑一下。”孟小冬拉着女儿就走。

“不嘛,不嘛,人家要学吹笛子。”小灵均摇着母亲的手撒娇耍赖。

孟小冬直接把女儿抱起,任由其哭闹,快速回到楼上的客房。

董催弟担忧地望着丈夫:“老倌,我们的房钱还是人家给的,你这样不会得罪大老爷吧。”

“我的本事,值那个价!”阿炳拄着竹竿昂首挺胸,脸上焕发着奕奕神采,跟先前那个窝囊的大烟鬼判若两人。

楼上,客房。

小灵均哭得梨花带雨,扑到老爸怀里告状:“妈妈坏,妈妈坏,不让我学吹笛子!”

“再哭!再哭把你吊起来打!”孟小冬头疼地看着女儿。

小灵均哭得更疯了:“呜呜呜呜,妈妈还要打我,爸爸救命啊!”

孟小冬无奈扶额:“这破孩子,都被家里惯坏了。”

周赫煊笑道:“灵均想学,就让她学呗。”

孟小冬说道:“就算要学,也得另外请先生,那瞎子是个鸦片鬼。”

“他的技艺如何?”周赫煊问。

“神乎其神。”孟小冬说。

“那不就结了。”周赫煊笑道,“人无完人,只要品行过关即可。先让灵均跟他学着,但暂时不要拜师,试探一下再说。”

“怎么试探?”孟小冬问道。

周赫煊说:“不小心落点银钱,看他们会不会拿走。不多不少,500块钱足够了。”

“也行。”孟小冬觉得这法子不错。

翌日。

周赫煊带着全家启程,阿炳夫妇也跟着,两篇骂人的文章已经寄向报社。

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边儿的委员长

河北,保定。

“华北王”宋哲元躺坐在树荫下,听着满园刺耳的蝉鸣声,心头格外烦躁。

如今的宋哲元呼风唤雨,身兼河北省主席、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三大要职。

华北主要的盐税和关税,都是宋哲元派人去收,简直富得流油。

但宋哲元很不开心,他必须讨好东北系,拉拢旧军阀和汉奸,还要抵制中央政府,敷衍日本关东军,同时要结交韩复榘、阎锡山等北伐实力派。偏偏宋哲元骨子里是个军人,他不懂得长袖善舞,复杂的华北局势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团永远理不清的乱麻。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宋哲元不知道该咋办,他看不到自己的明天。

老蒋是不容他的,冯玉祥也是不容他的,日本人倒是想容他,但宋哲元不敢接受啊。威风凛凛的华北王,此刻其实是困守华北,稍不注意就要被万箭穿心。

于是乎,宋哲元变成了鸵鸟,整天藏起来不敢见人,尤其是日本人和南京派来的人。

警卫员跑来通报:“委员长,矢原医生来了。”

“不见,不见,日本人没安好心。”宋哲元烦躁地挥手。

“那我挡回去?”警卫员问。

“等等!”

宋哲元突然把警卫员喊住,烦闷地说:“他娘的,一个月来了四回,这次推了下次还来。让他进来吧!”

矢原谦吉背着个药箱,微笑着走到院中:“宋委员长,听说你染病不起,我特意来为你诊治。”

“想咋整,你看着办吧。”宋哲元坐起来说。

中国人把宋哲元称为“华北王”,但日本人却给他起了另一个外号——多愁善病的宋委员长。

这个外号的来历很有意思,宋哲元对付日本人的态度是“表面亲善,实际敷衍,绝不屈服”,他的对日方针是“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日本人经常来找他交涉,宋哲元能躲就躲,除了“回老家扫墓”、“外出巡查”外,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心火难降,耳鸣不停”。

一个月的时间,宋哲元至少有半个月在犯“心脏病”。

矢原谦吉用听诊器做了一番检查,惊讶地说:“宋委员长,你的血压不稳,心律也很乱,确实需要静养。这样,我给你开一些药品,都是当今最先进的好药。”
首节 上一节 82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