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62节


又前进了大概十多分钟,前方出现一位拄着木杖的老先生。老先生身着青色长衫,胡须浓密,腋下夹着纸卷悠然而行。

“胡校长且慢走!”李宏锟坐着滑竿追上去喊道。

胡庶华缓慢的回头转身,捋着长胡子笑道:“原来是李市长。”

李宏锟连忙落轿下了滑竿,跟胡庶华一起步行,问道:“胡校长也是去拜访周先生?”

胡庶华解释说:“重庆大学新立了校训,听闻周先生在此定居,我想请他为重庆大学的校训题字。”

胡庶华半辈子都在做校长,包括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还有以后的西北联大。其中,湖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校歌,还是胡庶华亲自填词创作的,重庆大学的校训也出自他之手。

李宏锟笑着说:“干脆请周先生去做教授算了,有他在重庆大学坐镇,肯定能吸引来不少学子和老师。”

胡庶华捋着胡子摇头:“周先生常年奔波在外,哪有时间做教授啊,他在北平的课还没上完就跑了,清华历史系学生都在骂娘呢。”

“哈哈哈,骂得好,哪有这样做老师的。”李宏锟大笑。

前面两人聊得起劲,范哈儿在后面却很不自在。他大老粗一个,跟文化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不像李宏锟还读过黄埔军校。

翻过山头,李宏锟惊讶地说:“咦,那面什么时候多了一条马路?”

“应该是周先生出钱修的吧。”胡庶华猜测道。

其实根本算不上马路,就半山腰辟了一条泥石路,只有四米多宽,勉强能够让汽车通行,连通了周公馆和李子坝老街。这路遇到下雨天就悲剧了,各种泥泞难走,汽车只能被抬着走。

众人来到周公馆的后大门——正大门临江,很快就被佣人迎接入内。

到了里头才发现,周家已经有客人了,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正在此做客,他过段时间也要搬来李子坝。

大家见面了又是一阵寒暄,范绍增有些后悔不该来,今天遇到的都是冤家对头。

胡庶华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周先生,我想聘请你担任重庆大学荣誉教授,月薪100元。每年只需到校做三场学术讲座,一场公开演讲,还请不要推辞。”

既然已经定居重庆,周赫煊也想跟当地搞好关系,他笑道:“月薪一百就不用了,学校经费也不宽裕,象征性的给1元钱足矣。”

“这就是答应了?”胡庶华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周赫煊这么好说话。

周赫煊笑道:“胡校长别说我误人子弟就行。”

“周先生谦虚了。”胡庶华拿出几张宣纸,说道,“这是重庆大学新立的校训,还请周先生不吝墨宝。”

周赫煊提起毛笔有些为难,他擅长的是行书,而重大的校训明显用楷书或隶书更适合,行书显得太过轻佻了。琢磨构思一番,周赫煊硬着头皮用行书写下校训: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周赫煊题。

“洒脱而不失稳重,飘逸而不失气度。好字!”胡庶华捋着胡子颔首赞叹。

“见笑了。”周赫煊谦虚了一下,其实心中特别得意,他练字已经快十年了,自信不输给许多民国的书法名家。

第七百五十五章 周议长

在胡庶华身上,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文人缩影,也可以看到那时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精神。

胡庶华整整读了30年书——

前期十年他读的是四书五经,六岁开蒙,十七岁中秀才,对于乡镇塾师子弟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但胡庶华没有选择继续考科举,而是进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开始学习西方知识。

中间十年他在国内接受新学教育,25岁从京师译学馆肄业(因辛亥革命中断学业),27岁考取德国公费留学生,成为民国初年留学大潮中的一员。

最后十年他在德国接受高等教育,一口气读下来,终于在34岁的时候获冶金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胡庶华虽然加入了国党,但没有选择成为政府行政官僚。他先是当了各种厂长,比如上海钢铁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还受邀帮助唐生智筹办了汉阳铁厂,期间出版《铁冶金学》、《冶金工程》、《钢铁工业》等专著。

可以说,胡庶华是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这种学术性的人才显然不适合当官,胡庶华曾历任江苏省教育厅长、中央农民司司长、中央农林司司长等职,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校长。从此,胡庶华一口气当了五所大学的校长,其中在湖南大学他就前后当了三次。

胡庶华此时在南京政府是有好几个中央委员职务的,他为什么跑来偏远的重庆当校长?

当然是因为受到政治打压。

胡庶华还有个身份是上海救国联合会主席,多次发表通电和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导致他的湖南大学校长干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四川接受刘湘的庇护。

以刘湘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大力发展四川内政的方针,胡庶华一到重庆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至少四川的兵工厂和钢铁厂,就需要像他这样的学术牛人坐镇。

可以说,刘湘的官邸他都可以随意出入,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在他面前执弟子礼。

这从之前李宏锟的反应就能看出来,李宏锟最开始坐的是滑竿,遇到胡庶华后只能落轿一起步行。

文化人遇到枪杆子,可能屁用也没有,但大多时候都会受到枪杆子的尊重。

此时此刻,在周公馆的会客厅里。

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主动把首席客位让给胡庶华,胡庶华大摇大摆就坐下了,没有半点推辞和心理负担。重庆市长李宏锟只能坐次席,李根固再次之,范哈儿这种杂牌师长乖乖的陪居末位。

虽然大家都有事要跟周赫煊谈,但在胡庶华说完以前,其他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闭嘴。

“胡校长。”周赫煊问道,“我上次来重庆的时候,重大还只有几个预科班,如今学校发展得如何了?”

胡庶华捋着长胡子,有些得意地说:“重大现有文、理、工三大学院,工学院暂时只招预科生,今年暑假过后就将开办本科班。三大学院加上预科,总计有学生400余人,为四川之首!”
首节 上一节 862/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