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9节


周赫煊笑道:“老爷子,我叫周赫煊。”

冯德麟点点头,拐杖朝里面一指说:“进去吧,小五在二楼。”

周赫煊拜别这老头儿,在冯府佣人的带领下来到冯庸书房。

冯庸正翘着二郎腿在看报纸,一见周赫煊,立即让人去传话:“把侯忠国叫来!”

周赫煊也不客气,自个儿坐下拿盘里的果子吃,问道:“侯忠国就是那位神枪手?”

冯庸点头说:“他以前叫侯七,匪号‘三山好’,东北的绿林响马,枪法准得很。当年剿匪的时候,可是让六子吃了不少苦头,一人一枪在林子里,打得一个排的新军不敢露头。”

“厉害!”周赫煊由衷赞叹。

周赫煊很快见到那位东北大胡子,结果让他非常意外。这大胡子脸上并没有胡子,长相清秀倒像个读书人,不知情的根本猜不到会是马匪出身。

“冯司令。”侯忠国抬手敬礼,动作很随意,吊儿郎当的完全没有军人气度。

冯庸点头说:“坐吧,交给你一个差事。”

……

杜府。

杜笑山愁眉苦脸,他不是没杀过人,但还真没杀过名人。

像周赫煊这种名满全国的大学者,一旦被暗杀,那就跟捅马蜂窝一样。如果舆论压力过大,北洋政府甚至会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前来天津办案。

若是在租界出事,洋人还得插一脚,那就更麻烦了。

偏偏周赫煊还是张学良的人,而如今政府的主人又是张作霖,案子查起来绝对不会敷衍了事。

到时褚玉凤肯定置身事外,杜笑山多半得背黑锅。但褚玉凤的命令又无法违抗,否则杜笑山就没法在天津城混了,真真让他两面为难。

“老爷,人带来了。”心腹禀报道。

杜笑山颔首说:“让他进来。”

一个穿着短褂的青年进屋便磕头:“小人马六拜见杜老爷!”

“起来吧。”杜笑山打开手里的木箱子说,“拿去。”

马六双手捧过木箱一看,只见里面尽是白花花的大洋,银子堆里还放着一把手枪。他把枪别在腰间,问道:“杜老爷,要杀谁?”

杜笑山说:“里面是1000大洋,我会帮你买好船票,你开枪之后立即离开天津。还有,尽量别把人打死,胸口以上的地方不能打。”

“啊?”马六没听明白。

第七十五章 侯七VS马六

马六本名马奎,九年前河北发大水,他随父母举家逃难来天津。

父亲和两个弟弟,分别饿死病死在半路上,妹妹也被卖给人牙子换粮食。好不容易逃至天津,母亲也撒手去了,只剩下马六一个人苟活于世。

当时杜笑山还只是南善堂老板,并未合并组建八善堂。

南善堂做为慈善组织,主要救济两类人:一是寡居守节的孀妇(提倡贞洁本分),二是贫寒穷苦的文人(赚取名声口碑)。

但遇到大灾大荒之年,南善堂也会赈济灾民。

如此说来杜笑山还是个大善人。

果真这样吗?呵呵。

灾民一来,杜笑山便趁机组织赈捐活动,甚至还邀请戏班子来义演。至于所募集的赈灾善款,南善堂的股东们分一些,当官的分一些,再留一些做南善堂行政经费,真正用到灾民身上的不到两成。

马六不清楚其中猫腻,他只知道自己快饿死冻死时,是杜老爷给的粮食和棉衣让他活下来。

马六以前当过兵,逃兵。

不是他自己想逃,而是敌人杀过来时,大家伙儿突然发现排长不见了。紧接着几个班长也脚底抹油开溜,他们这些大头兵只好跟着跑,然后带动兄弟部队一起跑,漫山遍野全是溃兵。

马六足足逃了半日,停下来时发现枪没了,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扔掉的。他不敢再回部队,便一路偷抢乞讨回到老家,结果又碰到百年难遇的大水灾。

在天津活下来后,马六便做了混混。他敢打敢拼,暗地里给杜笑山当狗,在天津南市一代很吃得开。

杜老爷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杜老爷让打谁,自己就打谁,杜老爷让自己杀谁,那谁就必须死——这是马六朴素的道德观念。

更何况还有钱拿,足足1000大洋啊!

马六信不过洋行,他把装钱的箱子埋在城郊,只等杀了人后再取出来跑路。

一切准备妥当,马六乔装成卖水果的,在路边上整整守了六天,终于看到目标出门。

“唉哟,我闹肚子,你帮我看着摊啊!”马六对旁边擦皮鞋的说。

“行,你去吧。”擦皮鞋的满口答应。等马六一走,这人立即偷几个苹果藏在怀里,准备晚上拿回家给老婆孩子吃。

目标乘坐的黄跑车明显在绕路,马六在后面疯狂追赶,累得像条死狗,气喘吁吁抱怨道:“这些拉车的,都他娘属兔子,跑得真快!”
首节 上一节 89/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