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26节


徐恩曾和毛人凤飞快前来觐见,忐忑不安的候在一旁。

“戴雨农呢?”常凯申不满地问。

毛人凤立即敬礼道:“报告委座,戴处长目前正在上海执行任务!”

常凯申并不认识毛人凤,问道:“你是谁?”

毛人凤发现露脸的机会来了,兴奋道:“卑职毛人凤,是戴处长的私人秘书。戴处长临行前,已经知道日本人要对周先生下手,将此事全权交由卑职负责!”

“真是日本人干的?”常凯申并不感到惊奇。

毛人凤回答说:“刺客的身份已经查明,为江宁县地政科副科长张万腾。此人早年是孙传芳麾下某部后勤处长,民国十八年曾在上海市政府担任公务人员,因病辞职休养一年,经公务人员考试进入江宁县政府工作。其妻子儿女皆在南京,已经被特务处控制,我们怀疑张万腾是日本人的间谍!”

“刺客是江宁县地政科副科长?”常凯申猛地站起来,比听闻周赫煊刺杀更加惊讶。

江宁县号称“天下第一县”,由于南京城区面积逐年扩大,江宁县下辖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跟南京主城重合。而江宁县的“地政科”,其实就是“地政局”,民国第一县的地政局副局长是日本人的间谍,还亲自动手刺杀周赫煊,这听起来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常凯申的第一反应是:日本人疯了!

即便张万腾没有背景关系,政治前途不被看好,但至少是民国第一县的地政副手。这样的高端间谍应该全力保护,甚至不遗余力的帮他晋升,说不定哪天调入南京当官儿都有可能。

如此间谍,居然用来当杀手,日本人也不嫌亏得慌啊?

常凯申的第二反应是:怒火冲天!

江宁县虽不受南京市政府统属,但其辖区有一大块跟南京市重合,日本人的间谍居然在首都当了“大官”,常凯申有种被人愚弄的耻辱感和恐惧感。

“查,给我彻查!”

常凯申勃然大怒,对徐恩曾下令道:“江宁县的所有公务人员,都给我彻查到底。包括当年考试选拔公务人员的那些人,全都必须严厉惩罚,给那个杀手升官的人一律开除党籍!”

这牵扯可就太大了,徐恩曾背心冒汗,领命道:“是,委座,卑职立即着手调查!”

常凯申又质问毛人凤:“戴笠让你负责保护周明诚,你怎么搞成这幅样子?”

毛人凤叫苦道:“南京城内但凡可疑的目标,都被我严密监视了,哪想到杀手竟然是江宁县的副科长。卑职办事不利,还请委座责罚!”

“审问出什么没有?”常凯申问道。

毛人凤回答说:“杀手患有重感冒,已经发烧得神志不清,目前正在昏迷当中。在他昏厥以前,在车站派出所接受过初步审问。此人一口咬定,说行刺之事没有任何人授意,他是国党内部的‘主和派’,认为‘联日剿匪’是国家振兴之道,而周赫煊连日以来的抗日演讲,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前途。所以,他激于义愤,才以一个爱国党员的身份,自发前往车站行刺周赫煊。”

常凯申冷笑道:“日本人倒是会撇清干系,居然把脏水泼到党国头上来了。”

毛人凤连忙说:“委座放心,等把杀手的病治好,卑职立即严加审问,一定揪出其同伙!”

“当心他自尽!”常凯申厉声道。

“卑职谨记!”毛人凤立正敬礼,心头火热,他总算在老蒋这里挂上号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 后话

上海,码头。

特使团一行三十余人,已经在码头集结,准备搭乘“维多利亚号”客轮启程。

众人站在码头上合影留念,随即记者开始提问。

孔祥熙微笑着说:“余此次代表国府赴英,参加英王加冕礼,不胜愉快。余希望此行能使中英两国友好之关系更见敦厚。当然,参加完英王加冕礼后,余还将访问欧洲各国,考察其经济状况,为我国之经济提供帮助。”

《新闻报》的记者突然问道:“周先生,听说在南京行刺你的杀手,是江宁县的高级官员,一切皆因‘战和”分歧而起,请问你对此有何感想?”

“这么快你就知道内幕了?好像刺客还在审问当中吧。”周赫煊呵呵笑道。

那记者说:“我们有特殊消息渠道。”

周赫煊道:“是战是和,关键不在中国,而是在于日本。日本不守国际约法,悍然入侵中国,台湾沦陷,东北尽失,华北危矣。日本愈发咄咄逼人,中国想要和平,但做得到吗?在日本看来,中国就是待宰羔羊。我等只能奋起抵抗,而不是祈求屠夫刀下留情。如今号召主和者,无非三种人,一种是傻子,一种是懦夫,还有一种别有居心。”

说到此处,周赫煊突然语气加重:“另外,我必须更正一下谣言。这次行刺我的凶手,绝非普通的主和派官员。我到南京的第三天,就发现有人跟踪,我被监视了足有半个月!在火车站遭遇枪击以前,已经有人在扬子饭店给我下毒了。有监视者、有下毒者、有枪击者,说明刺客是有组织的,并非出于一腔义愤而临时起意,也并非单个的所谓爱国主和派能够做到!我希望,中央政府能彻查此事!”

诸多记者兴奋异常,连忙把周赫煊的话记下来。

突然有记者举手说:“周先生,还有一种说法,杀手是国党派出的特务。你对此有何看法?”

“你是哪家报社的?”周赫煊笑问。

那记者回答说:“《中华日报》。”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带着讥讽的语气说,“我跟贵报没什么可说的,汉奸报纸而已。只是想问一句,贵报挪用铁道部的那20万元公款,不知何时才能补上?”

《中华日报》是汪兆铭的耳目喉舌,常年鼓吹“中日友好”和“主和”言论,直至后来汪兆铭做了汉奸,该报甚至成为汪伪政府的机关刊物。

那记者顿时愤怒了,质问道:“周先生,你凭什么说我们是汉奸报纸?”

周赫煊也不正面回答,只重复说:“《中华日报》挪用的20万元铁道部公款何时还上?”

“我们不是汉奸报纸!”那记者强烈申明。

周赫煊笑道:“我只知道贵报挪用了铁道部20万元公款。”
首节 上一节 92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