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71节


政治自由、全民抗战、百姓拥护……这就是广东留给外人的良好印象。

但真实情况如何呢?

广东现在有三位大佬,即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广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吴铁城,以及广州市长曾养甫。这三人在抗战事务上不但不合作,反而互相掣肘,互相竞争。

争什么?

争面子!

三人各自组建国际国内宣传机关数个,抗战口号喊得震天响。你今天任命一个民团司令,我明天就要任命一个救亡将军,半年多以来,广东各地的民军司令已经满地走,民间抗日义勇军数量号称几十万。

但省府不给这些民间抗日部队一枪一弹,也不注重训练,更不安排防务。结果是“司令多于兵,兵多于枪,枪多于弹”,等日寇真的打来,全特么抱头鼠窜了。

由于粤军被不断调到武汉,广东的防御其实异常空虚。而余汉谋这个总司令,也已经难以约束手下将领,更认为日本短期内不会进攻华南。

直到四月份,老蒋发来警告说,日本有进攻广州的意图,余汉谋才临时抱佛脚,赶紧抢修防御工事,同时以此为借口向中央要兵要粮。而很快又传来消息,日本改变了进攻广州的计划,余汉谋及其属下顿时松懈下来。

当广州被月月轰炸之际,粤军将领却忙着享乐和赚钱,甚至有丢下军队跑去香港旅游的。军纪更是败坏到极点,军队成了走私赚钱的工具,他们从广东偷运钨矿到香港,再从香港采购紧俏货回广州,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满。边境上设置的哨卡,成为将领走私的驿站,大量日本间谍从哨卡混入,把广州的底细摸得清清楚楚。

至于老百姓捐来买飞机的钱,也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等到日本真开始进攻,余汉谋等人才慌了,于是趁机再赚一波——把田赋由税金改为粮食,导致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广州城内甚至出现饥荒现象。他们还实行焦土政策,该烧的烧,该毁的毁,老百姓连柴都弄不到,只能冒险出城砍伐树木,有的干脆四处挖坟,盗取棺木当柴火卖。

日寇还没正式开始进攻,广州就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治安秩序坏到了极点。人们饥寒交迫,恐慌无措,而余汉谋等人在略作抵抗后,居然带着军队一溜烟跑了。

不跑不行,军力薄弱、情报失误、部署错乱……打个屁啊打!

最无语的是粤军头头们,日本军舰都出现在海面了,驻防军官还在各处玩耍。守军连忙打电话到广州和香港,通知那里的军官们赶快回防,有些人实在找不到,你猜用的什么方法告知?当时,广州和香港的各大电影院,荧幕上突然出现“151师官兵迅即归队”字样,把看电影的观众搞得莫名其妙。

嗯,日本军舰都开到广州海域了,军官们居然还在看电影,有些甚至在香港看电影……

这就是统一战线模范省——广东!

第八百五十四章 老骥伏枥

到了广州,周赫煊没有惊动任何人,更没有去拜会省主席吴铁城。

吴铁城跟周赫煊关系还挺不错,以前当上海市长的时候,多次亲自为周赫煊接风洗尘。此君现在身兼数职,又是广东省主席,又是广东民政厅长,还是广东保安司令。他也想有所作为,但难以约束粤军将领——连余汉谋都对此毫无办法。

纯以武器装备而言,粤军在民国年间是很强的,几乎可与中央军精锐匹敌。因为广东有钨矿嘛,陈济棠那会儿就弄出好几个德械和捷克械的满编师。

但现在不行了,粤军主力被陆续调往前线,中央政府又把广东的税给收走。于是吴铁城发展民政和保安团没钱,陈济棠想要整顿防务也没钱,许多部队连军饷都发不出,军官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捞钱,比如走私钨矿。

刚开始走私钨矿的时候,还美名其曰筹措军饷。可人的贪欲是无限的,走私太赚钱了,一旦开始就没法收手,搞得现在军无战心,只想着趁中央无暇顾及地方的空隙赶快多赚点。

军官们的钱越来越多,意志也渐渐被腐蚀,开始各种花天酒地起来。连带着文官亦被拉入伙,广州的吏治完全乌烟瘴气,吴铁城和余汉谋对此有心无力。

历史上,广州陷落之后,报纸的经典标题是《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谱》,讽刺的便是余汉谋、吴铁城和曾养甫三人。

但是说实话,曾养甫真的冤枉啊,身为广州市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其实本职工作搞得不错。他在1936年就预感到情势危急,于是创办了湘南煤矿局,抗战期间的粤汉、湘桂、黔桂铁路和后方各省工业用煤,均仰赖其供应。他还弄了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抗战初期已可自造柴油发动机,后来汽油无法进口,又弄出了桐油发动机,为运输抗战物资做出巨大贡献。

曾养甫唯一让人诟病的,就是日寇进攻广州前,他大搞田赋改革和物资管控,对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百姓造成极大危害。但这也是被余汉谋和吴铁城给逼的,因为他必须为军队筹措钱粮物资,只能在苦哈哈老百姓身上扒皮。

当然,曾养甫绝对算不上清官,他顶多可以被称为干吏,而且还披着一身官僚资本家的皮。他发展实业和经济的能力不俗,但老百姓的死活就顾不上了,自己也从中吃得脑满肠肥。

广州官场的三位大佬,周赫煊一个也没见,但他见了另外四人,分别是:致公党党魁陈演生、致公党干事委员会负责人陈其尤,以及洪门大佬黄明堂和欧阳丽文夫妇。

大名鼎鼎的司徒美堂,只是致公党美洲支部负责人而已。

致公党的第一任党魁是陈炯明,第二任党魁便是陈演生。陈演生平时都住在香港,并且有自己的工厂,他这次是来广州和汕头联系致公党支部负责人的,为致公党东南亚各支部转运华侨援战物资。

而陈其尤虽是致公党高层,但还有一层身份乃常凯申和致公党的联络人——老蒋私人驻港代表。

说起来很扯淡,在七七事变之前,致公党一向是反蒋的,甚至是反孙中山的。致公党内部挂的是五色旗,而非青天白日旗,仅凭旗帜就可以说明一切。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洪门致公党就已经跟孙中山闹翻,并特意推举背叛孙中山的陈炯明任党魁。

而此刻的另外两名洪门大佬——黄明堂、欧阳丽文夫妇,则是孙中山的死忠。他们深为痛恨陈炯明,甚至他们的长子和养子都死于陈炯明叛变,连带着对致公党也坚决抵制。但在抵制致公党的同时,黄明堂和欧阳丽文夫妇也仇视常凯申,他们觉得常凯申也是叛徒,完全背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如果日本不全面侵华,这几位还在互怼呢。可国难当头,一切恩怨皆能放下,互相看不惯的三方终于握手言和。

此次会面在黄明堂的家中进行,周赫煊带着两个保镖和女秘书赴会。

“陈会长,陈干事,黄先生,黄夫人,有礼了!”周赫煊抱拳问候道。

“明诚客气。”四人纷纷抱拳回礼。

欧阳丽文招呼众人坐下,亲自奉来香茗,看了眼于珮琛说:“这位是周夫人吧?”

周赫煊笑道:“我的秘书,于珮琛小姐。”

于珮琛点头问候:“黄爷爷好,欧阳奶奶好,我小时候还见过你们呢。”

“哦,这可稀奇了。”黄明堂笑起来。

于珮琛说:“我外公是岑春煊。”

“原来是岑公之后!”黄明堂和欧阳丽文顿时热情了许多。

当初孙中山发起护国运动,岑春煊被推举被护国军都司令,黄明堂和欧阳丽文都是岑春煊名誉上的属下。
首节 上一节 971/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