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77节


美国人民还是很给力的,周赫煊必须给他们点个赞。

第八百五十九章 国际友人

为了拿到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周赫煊先是联系《读者文摘》和《同学》杂志。因为在后世的历史资料里面,这两份刊物,是最先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美国媒体。

然而,周赫煊感到很失望,因为两家媒体能提供的资料非常少。他们只有少量屠杀照片,剩下的全是文字描述,而且描述极为片面零碎——让人震撼的四部大屠杀纪录片暂时还没寄回美国。

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日寇在进行大屠杀的同时,对西方人非常忌惮,并禁止白人在南京城内随意走动。因此,现在欧美各国虽然有大屠杀报道,但都是以个人视角来讲述,对屠杀的规模还没有概念。

现在欧美各国已确认南京有屠杀平民现象,并推测无辜受难者大概上万人。也有说几千的,还有说几万的,反正众说纷纭。没人敢推测受害者数目已经超过5万,更别提30万,因为那已经超乎了正常人的想象。

在《读者文摘》的指点下,周赫煊开始联络各地教会,因为关于大屠杀的信息,媒体也是从教会那里弄来的。

连续走访了好几个州的教会,周赫煊得到大量一手资料,主要以信件的文字描述为主,照片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张。而且,这些照片都是偷拍的,基本属于街头屠杀照,没有那种几千几万的大规模屠杀照片。

不论如何,这些都是未来的审判证据。

周赫煊不但拿到资料复件,还在每一份复件上边,请求当地教会以及目击者的亲朋好友签名,让这些复件更具可信度和法律效力。

走访了好几个州以后,周赫煊感觉速度太慢。于是他拍电报给驻美大使馆,让各州的中国领事馆帮忙,从而搜集到全美40多个州的教会信息,陆陆续续已经寄往华盛顿的大使馆。

周赫煊这次要拜访的传教士,是一对亲兄弟,分别叫亨利·普利兹和法兰克·普利兹。

之所以要找这兄弟俩,也是教会指点的——他们要在纽约成立援华组织,即“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为了让这个组织更具影响力,他们还说服了美国前国务卿史汀生,担任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因此这个组织又被称为“史汀生援华委员会”。

“史汀生援华委员会”是中国全面抗战前期,美国本土最大的援华组织。他们通过不懈的宣传和努力,召集了数十万人不断向美国政府、美国商人写抗议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有10万2千名清教徒,要求美国政府对日禁运,并把美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推向巅峰。

面对整个美国教会力量的施压,连罗斯福和大财团都扛不住,再加上国际形势的转变,罗斯福终于选择废除美日贸易协定。

此时此刻,“史汀生援华委员会”还没正式建立,但前国务卿史汀生已经答应做名誉主席,连委员会的总部办公地点都选好了。

说起史汀生,就不得不提“史汀生主义”,即“不承认主义”。

史汀生在当国务卿的时候,是极度推崇美国孤立外交的。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史汀生既不承认日本侵华的合法性,又不采取任何措施予以制止,反而与日本达成秘密谅解。在此后十年间,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都被当做美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现在史汀生下台了,一介白身,只担任罗斯福的特别顾问。他又开始鼓吹对华援助,并极力劝说罗斯福参战,结果还没等美日战争爆发,这家伙就已经做了美国战争部长。

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大兄弟玩得很溜。

“周,我们又见面了!”史汀生张开双臂,跟周赫煊来了个热情拥抱。

周赫煊笑道:“你好,史汀生先生,感谢你为中国抗战而奔走。”

没错,周赫煊和史汀生认识。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福特剧院观看梅兰芳演出,当时还聊了一阵周赫煊的《大国崛起》(相关情节在314章)。

史汀生笑着介绍说:“周,这位是亨利·普利兹,这位是法兰克·普利兹,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

普利兹兄弟俩已经50多岁了,身上穿着教会服装,脸色颇为严肃的跟周赫煊握手。

“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两位先生!”周赫煊由衷地说。

如果没有普利兹兄弟整合教会援华力量,并不断向美国政府施压,恐怕美国对日禁运的时间还要往后拖,中国的抗战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亨利·普利兹说道:“帮助中国是应该的。我曾在清华大学当了七年老师,我弟弟法兰克也在金陵大学当了五年老师。我们在中国居住了十多年,一直到日本进攻南京,我们都还在中国居住。中国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那里有太多的朋友,我希望为中国的朋友尽一份心意。”

法兰克·普利兹愤怒道:“周,你知道吗?我在南京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他们到处强暴妇女,杀害平民,还把西方人像猪猡一样驱赶,就是怕西方人曝光他们的残暴。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看着日军在寒冷的冬天抢走穷人最后的衣物,看着日军把放下武器寻求避难的中国军人,以及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看着他们被带走,被当成练习刺刀的活靶子!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日军闯入国际安全区,十几个中国妇女跪在我面前,请求我帮助她们。但我却无能为力,我想要跟日军理论,却被日军推倒在地。那个日本军人,大笑着在我面前践踏美国国旗,然后用刺刀挑着星条旗嘲笑我,当着我的面把可怜的妇女们抢走……”

说着说着,法兰克·普利兹就哽咽起来,滚烫的泪水溢出双眼,他抽泣道:“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场景,到处是死尸,到处是鲜血。既使是回到了美国,我也无数次在梦中惊醒,梦到那些可怜的中国人向我求救,而我在梦里却不能说话、不能行动,我就像是一个无能的活死人!”

亨利·普利兹拍拍弟弟的肩膀,安慰道:“暂时放下悲伤吧,让我们为活着的中国人,做一切应该做的努力。”

第八百六十章 揭露者

周赫煊拿出一张支票,递给普利兹兄弟说:“两位神父先生,请务必收下。”

史汀生无意间看到支票额度,50万美元虽然是笔巨款,但他并没有对此特别心动。史汀生不缺钱,他本人虽没有特别庞大的家业,但他可以调动的资金绝对碾压周赫煊。

我们以前介绍过,史汀生是美国的前国务卿,以后还会当战争部长。他监督研发原子弹,并主导对日核打击,又在战后建议保留天皇制。

这些都是史汀生表面上的职务和功绩,在暗中,他还是一名黑暗骑士——美国骷髅会成员。

如果说,威廉·塔夫脱把骷髅会引入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史汀生就是第一黄金时代的巩固者和执行者。这家伙不仅历任美国的陆军部长、菲律宾总督、国务卿和战争部长,还前后给七位美国总统当私人顾问,堪称政坛不倒翁。

在史汀生手中,美国正式进入政商二元社会结构,骷髅会几大家族在铁路、军火、金融等领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与强化。

好吧,姑且认为这些都是地摊文学,谁让本书叫做《民国之地摊崛起》呢。

至于咱们伟大的罗斯福总统,在地摊文学里面,似乎跟史汀生并非一路人,因为罗斯福属于共济会成员。

关于骷髅会和共济会的真假很难辨别,那些地摊内容不仅在中国流传,欧美也有很多人选择相信。因为骷髅会和共济会的确真实存在,只不过很多事迹被夸大了,有些阴谋论者,更是把珍珠港事件、水门事件、911事件等等全都往这两个组织身上套。

共济会其实离我们很近,特别是住在上海的朋友,可以去静安寺的上海医学会看看。

那里有一栋西式古典风格的米色楼房,墙体装饰有六芒星和圆规角尺标志。大楼东面一楼窗户下嵌着建房时的碑刻,倒数第六行中央刻有“FREEMASONRY”,字面理解为“自由工匠”,英文翻译即为“共济会”。

老上海人把这栋大楼称为“规矩会堂”,即是共济会在上海的第四座总部大楼——第三座总部大楼建在外滩,1930年时卖给了日本邮船会社。

由于周赫煊的关系,现在不仅上海共济会总部被盯上,就连香港共济会都被日本间谍各种监视。其实人家共济会在亚洲也没干啥,有点类似于比较高级的联谊俱乐部,而且只招收洋人会员,根本就不理睬亚洲人。
首节 上一节 97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