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85节


科恩带着周赫煊乘坐电梯,来到某播音室隔壁的休息室,见到了正在读成人杂志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把光屁屁美女封面的杂志放下,起身道:“周,又见面了,我对中国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

周赫煊说:“我也对德国犹太人的遭遇感到悲痛。”

“谢谢。”爱因斯坦感慨的坐回沙发。

“水晶之夜”在周赫煊面见罗斯福的前一天就发生了,并在第三天登上美国报纸,《纽约时报》还为此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反犹太主义。

水晶之夜的死亡人数还不足百人,跟南京大屠杀远远不能相比,但在美国引起的关注却更加巨大。美国政府甚至已经决定,要召回驻德大使,这已经近似于跟德国断交了。

这次CBS请周赫煊和爱因斯坦做广播节目,就是为了讨论“水晶之夜”,电台想用此事来淡化广播剧的负面影响。

至于那本成人杂志,是广播公司放在休息室的,爱因斯坦只是顺手翻翻而已。

不要多想……

没过一会儿,节目主持人过来了,拿出节目策划书说道:“两位先生,这是我们的节目计划。周先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请你从历史角度,来讲述犹太人这个民族,以及他们为世界所作的贡献。而爱因斯坦先生,你是移民美国的德国犹太人,请你通过自身的经历,阐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关键节点,我会负责引导话题,两位只需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表意见即可。”

犹太民族当然是优秀的,但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也是“可恨”的。至少希特勒这次迫害犹太人,英法美等国政府表面愤怒,实则对此极为冷漠。

高呼和平的英法两国人民,虽然积极倡导援助中国,却对受难的德国犹太感触不深,甚至有私底下喝酒庆祝犹太人倒霉的。

只有美国民间比较积极,毕竟美国有很多犹太财团,他们有能力掀起支持犹太人的舆论。

至于英法美等国的政府嘛,呵呵,纷纷出台政策限制犹太人移民。要么有钱,要么有才,要么有名,这类犹太人可以移民,其他的通通给我滚蛋!

整个二战期间,移民到英法美三国的犹太难民,加起来还没有逃难到上海的数量多。

反倒是中国和日本对此很积极,中国拟定在云南建立犹太难民区,无非是想获得犹太财团的支持。而日本的想法也差不多,还制定了一个“河豚鱼计划”,日寇想在东北设立犹太难民安置区,并诱惑犹太人为日本侵华出钱出力。

甚至于,日本还暗示犹太人可以在东北建国——只要犹太人给的钱足够!

但大部分犹太人对日本的计划不感兴趣,反而积极跟中国政府接触。再加上来自德国的外交压力,日本最终放弃了“河豚鱼计划”,并转为苛刻对待犹太人,还暗杀了许多犹太组织和中国政府的联络员。

二战期间,上海是犹太难民最多的城市。他们在日寇统治下生活艰难,却得到中国人民的无私帮助,所以很多老犹太对中国人印象极佳,也为后来中国和以色列的友好外交奠定了基础。

“可以谈政治吗?”爱因斯坦突然说,“我想请求美国政府出台犹太难民接收计划。”

电台主持人摊手道:“当然,你可以畅所欲言,但能起到多少效果我无法保证。”

周赫煊建议道:“我觉得,可以把水晶之夜和南京大屠杀进行比较讨论。”

“什么是南京大屠杀?”电台主持人不解道。

周赫煊说:“去年12月到今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首都南京,至少屠杀了20万人以上。这只是初步的可统计数据,真实的数据,我估计很可能超过30万人。”

“什么?”

“上帝!”

爱因斯坦和主持人同时惊呼,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赫煊说:“我并非对日本凭空污蔑,因为我手上有大量的证据资料。我正在撰写相关书籍,并且纪录片也已经准备上映,过了圣诞节就能在电影院里看到。”

“难以置信!”爱因斯坦倒吸凉气说。

周赫煊趁机说:“爱因斯坦先生,我想邀请你为我的新书作序。”

爱因斯坦道:“我需要先看看你的书。”

“当然。”周赫煊点头道,又对主持人说,“所以我想把节目的意义升华,从单独的抵制反犹太主义,升格为抵制迫害和战争,倡导人类和世界和平。你觉得呢?”

主持人想了想说:“很不错的建议。”

第八百六十八章 犹太人的历史

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坐在壁炉旁,一手夹着雪茄,一手伸出去向火。他身边有个头顶半秃的中年人,正是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

收音机里传来交响曲,摩根索在乐曲的伴奏下,开始向总统先生汇报工作进展:“跟中国使者的谈判,已经基本进入正轨。但他们一反旧态,开口就要1.5亿美元借款……”

“这些都是细节问题,不必向我告知。”罗斯福打断道,“关键是那些财团的反应。”

摩根索笑道:“洛克菲勒、库恩—洛布、梅隆和摩根财团的反应最激烈,他们千方百计阻止这次援华借款。不过请放心,这一切都还在控制当中,我会让他们变得老实的。杜邦、波士顿和克利夫兰财团,是对华借款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站出来跟对方进行周旋。”

罗斯福点头道:“我希望谈判能在元旦之前完成,中国急需帮助,不能再往后拖了。”

还是那句话,一切为了利益。

洛克菲勒、库恩—洛布、梅隆和摩根四大财团反对援华借款,并非因为他们敌视中国。而是他们的石油、钢铁和铝制品等等,属于日本迫切需求的战略物资,不想因为援助中国而跟日本撕破脸。

至于杜邦、波士顿和克利夫兰三大财团,他们要么主营轻工业产品,在本土和亚洲市场跟日本有激烈竞争,要么就是主营化工行业,对中国的桐油需求量巨大。

孔祥熙派陈光甫到美国来弄借款,主要是因为陈光甫和摩根财团关系甚密,想通过私人关系获得更有利结果。但实际情况非常尴尬,因为摩根财团强烈反对援华借款,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德意日三国。

罗斯福必须通过各种政治和财政手段,压服包括摩根在内的几大财团,否则那笔桐油贷款根本无法通过国会讨论——即便它表面上是一笔商业贷款。
首节 上一节 98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