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执掌武唐

执掌武唐 第1172节

武后想要的,是履历清白,与军中将领们牵连甚少的将帅。


她现在能用的名将唯有两人,一是刘仁轨,二为王方翼。


然可惜刘仁轨向来反对她临朝称制,加之垂垂老矣,实非何合适人选。


而王方翼出身七宗五姓之一的太原王氏,与山东世家颇有渊源,加之昔日她为了夺取后位,曾暗算陷害过王方翼的堂妹王皇后,故而此人也不能任用,否者就临阵倒戈了。


就这么嗡嗡议论数个时辰,武后这才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开口定策道:“这样,就让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左卫将军李孝逸担任平叛军主帅,鄯州都督府长史、河源军军使黑齿常之副之,殿中侍御史魏元忠监理军事,讨伐扬州叛乱。”


话音方落,不少群臣已是瞬间明白了武后的用意。


李孝逸乃淮安王李神通之子,也为李唐宗室,在朝中属于领军作战的将帅之才。


在李唐皇室中人普遍厌恶武后的情况下,李孝逸却在私下中甚是敬重武后,他也得到武后礼遇,想来武后也是看中了李孝逸皇室的身份,才任命他成为平叛军的主帅。


以李孝逸为将,更是可以安抚有可能异动的皇亲宗室,显然武后是准备拉拢宗亲支持了。


而鄯州都督府长史、河源军军使黑齿常之乃是百济降将,素来与大唐军中将领瓜葛牵连深少,而且从其多次击败吐蕃大军的情况来看,也算颇有战功,以其为平叛军之副,实乃非常合适不过了。


第九七九章 用与不用


 正在悠悠思忖间,武后突然转过身来,沉声发问道:“婉儿,你觉得当初先帝留给庐陵王的那封密诏,庐陵王究竟是不是交给了陆瑾!”


上官婉儿心头一跳,顿时知道了武后并未任用陆瑾为帅的原因,她不动神色的想了想,回答道:“婉儿觉得若是光凭那位身负密旨的老内侍前去太平公主府徘徊,就认定庐陵王将密旨交给了陆侍郎,似乎有失公道,疑心太过了。”


武后沉着俏脸思忖半响,不自禁的点了点头,叹息道:“说的也对,但是陆瑾的嫌疑毕竟最大,而且那天晚上他也出现在了洛河,若是让他为将……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啊!”


上官婉儿一脸奇怪的询问道:“太后你不是已经决定让李孝逸和黑齿常之领军么?为何还在为选将一事发愁?”


武后微笑解释道:“婉儿你有所不知,李孝逸与黑齿常之所率领的乃是平叛主力,朕欲再设立一支偏军,率荆州水师策应平叛之事。”


上官婉儿顿时醒悟了过来,蹙眉道:“既然如此,那为何太后你时才却不在朝会上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武后摇着头笑了笑,却没有解释的意思。


上官婉儿恍然醒悟了过来,暗暗责怪自己的愚笨。


叛军将欲拥护的庐陵王就在离荆州不远的房州境内,荆州自然是防备的重中之重,太后岂会不为之牵挂?


不与诸位大臣商量,是因为在偏军主帅的任用上,太后想要圣心独断。


武后步履轻轻的在凉亭内来回踱步,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带给了上官婉儿心惊肉跳的感觉:“陆瑾这个人啊,怎么说,他虽则为太平之夫,朕之爱婿,但为人为事太过刚正了,满脑子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想来这也应该与他那腐儒老师孔志亮的教导有关,这样一个人,他总认为黑白分明,对错清晰,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打算,不会为别人所左右,也不会被别人所拉拢,当年朕想让他帮忙对付李贤,他毫不犹豫的就开口拒绝了,根本就不贪恋朕的赏识,以及平步青云的机会,就如他的父亲一般,不通权变。”


上官婉儿知道此乃武后对陆瑾的评判之语,一时之间默然无语。


目前她虽则与陆瑾有着很大的矛盾,但是心内那份深深的感情却非常真挚,自然也要为陆瑾说几句好话,小心翼翼的出言道:“太后,你说陆瑾本就忠君爱国,若他为帅,相信也不会背叛朝廷,背叛圣人以及太后你……”


“但是,陆瑾忠于的总归是圣人,而非朕呐!”武后轻叹一声,说出了最让她不放心的事情。


第九八零章 船只到来


在藏书府邸内寻得许多干净整洁的衣裳,崔若颜容光焕发丝毫没有了前些日的狼狈。


她走到溪水边拾起系在水中的鱼篓,一瞄里面活拨乱跳的鲜鱼,止不住失笑道:“这些日郎君所钓之鱼的数量似乎越来越少了,今日只能勉勉强强熬制一锅鲜汤。”


陆瑾哑然失笑,悠然开口道:“消磨时间而已,岂能当真?有鱼吃就很不错了。”


崔若颜无奈的摇了摇头,正欲提着鱼篓返回海边的木屋,却不料见到树林中人影闪动,李长乐已是急急慌慌的跑了过来。

首节 上一节 1172/1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篡清

下一篇:重生在红楼梦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