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执掌武唐

执掌武唐 第859节

不过崔若颜像来以男装行世,即便是在七宗堂内部,也之有寥寥数人知道她的女子身份。


然郑嫣儿却是不同,她向来不避讳那些世俗目光,也不屑那些维持礼法的老夫子,常常就是一身女装走南闯北,丝毫不避嫌。


而郑太公也着实疼爱这位孙女,前不久郑嫣儿偶然见到经商了得的崔挹,便央求郑太公让她跟着崔挹学习经商之道,郑太公受不过她的央求纠缠,也只能无奈同意了。


此刻听完崔挹的解释,郑嫣儿一双柳眉轻轻的皱了皱,疑惑言道:“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将关中万千百姓置于水生火热当中?没有粮食吃,百姓们如何能够生存下去?”


崔挹举起盛满兰陵酒的酒盏轻轻品呷一口,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嘲讽笑意:“嫣儿,我们是商人,商人就该言利而非言义,如何最快捷、最简便赚取巨款,才是我们商人所追求之道,至于那些泥腿儿百姓,朝廷会想办法解决了,他们的生死自然不在我考虑之列。”


第七二零章 崔挹的暗中布局


 话音刚落,那中年文士立即点头符合,晃着头老学究般的开口道:“五郎君说得不错,尝言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想获取巨利,没有一点牺牲总是不行的,这就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Ww”


闻言,郑嫣儿眼眸中流露出些许不忍之色,然而一想到此乃不得已之后,那似不忍又很快消失不见了。


“哈哈,还是贾先生了解我。”崔挹笑着拍了拍案几,酒盏对着中年文士一晃慨然言道,“来,你我再浮一大白,权当功。”


中年文士慌忙举起酒盏一饮而尽,喝完之后抬起衣袖抹了抹嘴角,沉声言道:“这次天皇天后仓惶离开关中,唯留下太子李哲在长安代行监国之事,也不知是否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影响?”


崔挹却是一声冷笑,傲然言道:“放心,本郎君早就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李哲此人虽然贵为太子,然而却有名无实窝囊不堪,与李贤相比实乃霄壤之别,这样的人物能够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威胁?而长安留守刘仁轨乃是武将出身,治国理政的才能平庸至极,实乃一颗朽木,也不足为虑。”


“五郎君此言倒是不错。”中年文士长吁了一口气,忽地又想到了什么,皱眉言道,“不过那位副留守6瑾似乎有些厉害,听闻前不久6瑾还曾在江南道击败了崔十七郎君以及卢掌事,将堂内在江南道的布局毁之一旦,还丢掉了江南道的盐场。”


听到此事,崔挹剑眉忍不住一拧,脸上次露出了凝重之色。长期以来,他都将小姑崔若颜当成了人生道路中效法的榜样,要知道十七姑昔日可是二十岁就当上了七宗堂的掌事,而且成为掌事之后卓有功绩,实乃惊鸿绝艳至极。


然而在去年,担任七宗堂河南道掌事的崔若颜因太子李贤谋反之事受到不小的牵连,若非家族及时出手襄助,说不定就会被朝廷治以重罪。


而当时查明李贤谋反之案的,正是这个6瑾。


其后6瑾在江南道查案时,抓捕了暗地里为七宗堂效命的谢太辰等人,原本姑父李庭烨是想让十七姑收拾残局,解决此事,谁料十七姑又败在了6瑾的手中。


第一次失败也许是崔若颜马虎大意,但是第二次失败,崔挹相信绝对不是崔若颜的原因,而是那个6瑾的确有几分本事。


这样一个人物成为长安副留守,并以太府少卿之职处理粮荒之事,对于崔挹来讲也算是一场挑战。


崔挹真的想看看能够两次击败十七姑的6瑾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想与6瑾以粮荒之事隔空过招,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从而为十七姑一雪前耻!


想到这里,崔挹的心内不由自住的涌出了一股昂昂斗志,一双拳头也是暗暗攥紧。


不过很快,他又随之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镇定从容之色。


眼下关中粮荒已成为定局,洛阳城的粮食不可能这么快运来,而且根据七宗堂的铺排谋划,现在洛阳一带的粮价已经飞涨,朝廷想要购买民间之粮,筹集起来也需要一定时间。


那6瑾些许真有几番了不得的本事,但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他如何能够平息长安城的乱局?


这场看不见,摸不得的过招,从一开始就注定他崔挹赢定了,而他也将凭借这份了不得的功劳,获得七宗堂长老们的信赖重视,说不定还能凭借此功获得擢升。


心念及此,崔挹心头满是振奋,脑海中已是出现了他煌煌的美好将来。


※※※


天皇天后一走,长安城正式开始戒严戒备,金吾卫的缇骑不时纵马在长街巡逻,甲胄鲜亮,刀剑闪闪,震慑着一切想要凭借粮荒捣乱的宵小。


与此同时,太府少卿、长安副留守6瑾在征得李哲和刘仁轨同意之后,在长安城布粮食紧急供应之策。


长安城城内存有粮食二十万石,在天皇天后带领着群臣銮驾东行之后,长安城内的百姓也走了大概泰半,只剩下了四十万人左右,长安粮食供应压力立即大减。


虽是如此,但二十万石粮食依旧不能支撑多久,况且关中其他地方的粮荒情况还很严重,作为关中中心的长安城,也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若情况允许,也必须拔粮救援。

首节 上一节 859/1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篡清

下一篇:重生在红楼梦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