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1767节

“是是是!”

长孙无忌连连点头,道:“陛下,罪——老臣马上就要离开朝堂了,有几句忠告,向要跟陛下说,不知陛下是否愿意听。”

李治忙道:“舅舅请说。”

长孙无忌道:“陛下,这帝王之道,无外乎御人之术,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帝王可凭一己之力,治理好这个国家的,这就需要大臣的相助。而这御人之术,可分为二,其一,人人皆可用。许多人常说要用君子,要用贤臣,勿用小人,勿用奸臣,这话是不对的。

作为帝王决不能只用一种人,君子有长短,小人亦有长短,二者皆可用,不可弃之,陛下只要将他们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就行了。好比说那李义府,老臣非常讨厌他,但陛下作为君主,应当要看到他的长处,在一些事上面,他是能够帮助陛下的,陛下可重用他,但陛下一定要切记,但凡涉及国家大事,决计不能听他的,此事一定要问司空李勣。”

李治一听,对于长孙无忌更加是深信不疑了,李义府和李勣是长孙无忌的两大敌人,可是长孙无忌却要他重用这二人,可见长孙无忌是非常忠于他的,是以李唐王室为重。在这一刻舅甥大于了君臣,他非常认真的在聆听舅舅的教诲。

长孙无忌又继续说道:“其二,就是党羽之争。其实大臣结为党羽,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陛下作为君主,一定要让各方势力均衡。在这一点上,先帝就做得非常好,陛下可以借鉴。当年秦王府旧臣辅助先帝登上王位,可是等到陛下登基之后,却重用了魏征、马周、岑文本、李靖、李勣、刘洎、崔仁师等人,其中有山东士族,也有江南士族,还有不少寒族,反倒是一些秦王府旧臣未得重用,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但这恰恰是陛下在保护他们,倘若陛下当时只重用秦王府旧臣的话,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他们结为一党,第二就是他们自相残杀,这都是先帝最不愿见到的。”

说到这里,他深深叹了口气,道:“其实老臣当初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可没有想到临老了,却又陷于其中,唉……陛下一定要切记,一定不能一方势力独大,哪怕某一方势力人才济济,而另一边显得平庸,陛下也一定为朝中势力得到均衡,委以重任给给弱的那一方,这样才便于君主掌控朝政。”

这这一番话绝对是无价之宝,是长孙无忌几十年的经验之谈,毕竟在这朝堂上混了几十年,其中道道,那是如数家珍。

而这恰恰是李治最缺乏的,他听完之后,还沉思了许久,才一脸感激道:“多谢舅舅赐教,朕一定谨记于心。”

长孙无忌终于露出了微笑,道:“好好好!老臣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不瞒陛下,老臣现在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老臣就先告退了。”

李治忙道:“舅舅何不多坐一会,朕还有许多问题想向舅舅询问。”

长孙无忌笑道:“不能再多言了,老臣知道陛下想问什么,但老臣毕竟也是人,这人无完人,老臣说得也不一定是对的,老臣肯定也是有私心的,而且老臣是臣子,臣子考虑事情与君主始终不是一样的,陛下应该学会自己去考虑。老臣告退。”

他一拱手,就站起身来,往外面走去。

李治望着长孙无忌的背影,虽然他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非常讨厌看到这一道背影,但是在这一刻他感到非常不舍,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其实他方才自然是想问长孙无忌,你现在退下去了,我该如何渡过这后长孙无忌时代。

但是这事若问长孙无忌,那是不对的,你既然要迎接你的时代,那你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安排。

李治感受到了长孙无忌的睿智。

第838章 重新洗牌

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请罪,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将他几十年的功力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韩艺始终有些担心,但是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长孙无忌从始至终,都是认罪,未有提及自己的半分功劳,其实他是大功臣,尤其是对于李治而言,但是他只字未提。因为他现在知道李治最不喜欢他们这些老臣子居功自傲,动不动就拿先帝、托孤大臣来压他,他们为什么这么横,李治为什么要对付他们,不就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了吗。但是这些东西,长孙无忌不提,难道李治就不记得了,认罪重在一个态度,你要么就别认罪,要认就要认的彻底。

长孙无忌句句检讨,甚至连架空皇权都说出来了。

难道李治就不知道长孙无忌揽权过度,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要是不知道,他干嘛还夺回皇权,这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有蠢人会说出来,长孙无忌这么说,就是要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我把自己的罪行都给说出来了,你就杀了我吧。

但是长孙无忌又非常巧妙的暗示李治,我揽权过度只是我迷恋权势,但是我始终是忠于李唐王室的,忠于你的,从未想过改天换日,这一点尤为的重要。

另外,长孙无忌最后那一番话,也是藏有私心的,他让李治要权衡好朝中势力,这是非常对的,但是李治真的这么去做的话,那就肯定不会铲除关陇集团的势力,如果李治一下子将这个势力全给铲除了,那么朝中势力必定会失衡,李义府他们就会独大,甚至于李勣,你可以削弱它,但是不能铲除它。

如果是削弱的话,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三人离开了朝野,这已经是很大的削弱了,就没有必要再去削弱了,那么长孙无忌的势力,就得到了保存。

长孙无忌就害怕,他这一走,李义府他们就赶紧铲草除根,目前韩艺又没有成长起来,唯有依靠李治去保护他们。

这一招真是非常高明。

长孙无忌走后,李治并不开心,还是那句俗话,真到了失去时,才会感到珍惜,无心再批阅奏章,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寝宫。

武媚娘一看李治这表情,知道肯定出事了,于是询问道:“陛下,出什么事了,臣妾看你好像闷闷不乐。”

李治瞧了眼武媚娘,道:“方才舅舅来找过朕。”

武媚娘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她已经当了皇后,但是她也害怕长孙无忌,道:“太尉来找过陛下?”

李治点点头,坐了下来。

武媚娘赶紧也坐了下来,担忧道:“太尉来找陛下,是为何事?”

李治就将长孙无忌求死求致仕的事,告诉了武媚娘,当然,至于长孙无忌后面那一番话,倒是没有说。

武媚娘震惊不已,这——这都无法形容了,她也觉得好似在做梦,过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时间不但无喜,反而忧心忡忡,女人善疑,这是天性,武媚娘也不例外,她也在思考,长孙无忌这么做是包藏了怎样的祸心,但是如今的她,在长孙无忌面前,还显得非常稚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试探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其实舅舅滥权过度是有先例的,父皇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父皇非常相信舅舅,他人越是这么说,父皇就越重用舅舅,直到后来母后出面,让舅舅致仕,当时舅舅立刻听从了母后的建议,上奏致仕的,是后面父皇又再启用了舅舅。

舅舅一生都忠于父皇,当初为了朕也是奋不顾身,为朕保驾护航,如果当时舅舅不是集权于一身的话,那么朕也不可能顺利登基,但是这权力一旦揽上了,就难以再放下了,舅舅也有他的苦衷。朕看舅舅今日将权力交还给朕,恐怕多半是出于舅甥关系,若非如此的话,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权力,他将可能有性命危险,毕竟朝中有不少人都对舅舅怀恨在心,一般权臣走到这一步,也只能走到底了。倘若没有这层关系,朕估计舅舅绝不会轻易服输。”

什么是舅甥关系,就是长孙血脉。

在长孙无忌坦白之后,李治突然也开窍了,想得也是非常透彻。

武媚娘一听,不再多言了,她虽然心中还有怀疑,但是她知道李治已经相信长孙无忌,她除非有证据,否则的话,只会引起李治的反感。况且长孙无忌致仕,那总归是好事啊,只要长孙无忌坐在那里,总是心中的一根刺,他会不会反击,他有没有能力反击,看不到的总是令人害怕。

……

注定这一日的早朝是充满了震惊。

长孙无忌正式上奏请求致仕。

李治再三拒绝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1767/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