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1803节

作者:韩艺。

其实写得就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问题。韩艺先是证明门当户对的必然性和自然性。俗话说得好,这贫贱夫妻百事哀,唯有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这样的爱情才能够长久,这是必然的,公主与乞丐哪怕发生交集,也难以产生爱情。然而,爱情又是容易令人盲目的,由此证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存在的必要性。

下面就话锋一转,凡事得有一个度,凡事都得有例外。

随后写得就是他和萧无衣的故事,反正已经是闹得满城风雨,韩艺还不如公开化算了,给大家一个交代,免得他们扯七扯八,乱猜一通。他先是轻描淡写的写一下他与萧无衣相遇相知的过程,我是两三年前就跟萧无衣结婚了,这跟联姻有个毛的关系,就直接反驳了许敬宗的观点。

而后又论证,他们夫妻的出身虽然相差甚大,但上面提到的共同爱好,共同的语言证明他们也是属于门当户对,脸皮相当厚的韩艺是从自身的优点来阐述这一点,我又有才,又有财,言语幽默,性格豁达,而且年纪轻轻就已经贵为五品朝散大夫,平时又做了不少善事,造福了不少百姓,还勇敢的保卫了扬州城,这不是贵族胜似贵族呀,德行兼备。

就没见过谁这么会自夸的,你都挑不出毛病来。

也就是说,门当户对不能只关乎爱情,也不能只看出身,还得看对方的潜力,寒门子弟也有像马周一样的品格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因为前面韩艺已经论证了门当户对不仅仅关乎出身,因此他再把前面的理论套用在自己身上,简直就是无缝衔接。

最为精彩的就是最后一段了,就是拿许敬宗嫁女儿给酋长儿子的故事,这个就是反面来论证过度追求财富,宁可牺牲儿女的幸福也是不对滴。

这最后一段,韩艺那是绞尽脑汁,写得是相当精彩,从最初许敬宗女儿不肯嫁,到被许敬宗逼着远嫁他方,甚至都描写到许敬宗的女儿嫁给一个大字不识的莽夫的悲惨遭遇,好好一个大家闺秀被那粗膀子的莽夫残暴的摧残着,写得是有声有色,犹如发生在眼前,差点都写成小黄文了,真是闻着伤心,见者流泪啊!

整篇文章下来,写得是头头是道,门第婚姻,父母之命是对的,是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如果将其定义律法,那就错了,从两个点就证明这一点,第一个就是萧无衣和韩艺的婚事,证明门第不仅仅是出身,也要考虑对方的潜力,寒门也有人才的,马周成为宰相之后,你想跟他联姻都联不了了。

又从许敬宗卖女儿一事,论证父母之命的缺陷,儿女完全听从父母的,与牲口何异。

许敬宗看得差点没有气得昏厥过去,双眼透着怒火,令人遗憾的是,怒火烧不尽这份报纸,他又粗暴的将这报纸撕得粉碎,转身就欲走,这一脚踩空,险些没有从楼梯上摔下去,幸亏一旁的手下扶住了他。恼羞成怒的许敬宗推开他们,又听得那阵阵嘲笑之声,真的想找一条缝钻进去,气冲冲,灰溜溜,夹着尾巴离开了得月楼。

第855章 生儿子没屁眼

唐朝有一种报纸的雏形,唤作邸报。其作用相当于后世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跟后世的报纸还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唐朝得舆论导向不掌握在邸报,而是掌握在大学士手中,而大学士又都集中在弘文馆,这是读书人的圣地呀,天下士子对其是马首是瞻。一般传播的路径是,某个大学士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大学士之间相互传看,又抄录下来,带回去给别人看,民间士子得以知晓,又相互讨论,然后才传播开来。

主要思想、文学八成都是来自于弘文馆。

朝廷要宣传什么礼法、道德,李世民都是先让弘文馆的学士写文章,然后推崇,最后普及开来。

韩艺跟弘文馆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连门槛都看不到,而许敬宗恰恰是里面的老油条了,而且他的文章确实写得好,这没有半点虚假,要论文采,那没得说,许敬宗一度认为韩艺是不可能逆袭的,还自鸣得意。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时代已经变了,文采好不代表一切,掌握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韩艺,岂会怕这区区弘文馆,你的文章是写的精彩,你的文笔是好,但有个球用,我用数量和速度胜过你的质量。

两千份大唐日报打着力学的旗号,瞬间席卷了整个长安。

不但如此,韩艺还雇佣了不少读书人,专门给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读报纸,美其名曰,推广力学。实在是这报纸设计的太合理,一半文科,一半理科,总有你感兴趣的。

认字的不认字的都对于这报纸上的内容是了如指掌。

许敬宗终于如愿的扬名立万了!

与此同时,舆论也在瞬间逆转了。

人家韩艺与萧无衣是在几年前就成为夫妇了,当时韩艺还不知道萧无衣的身份,并且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走到一起的,读起来相当感人,而且其中不带有半点利益。兰陵萧氏答应这一门婚事,那对于庶族一种认可,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怀。

同一件事,换个角度说,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那些庶族不但不觉得兰陵萧氏无耻、卑鄙,反而觉得兰陵萧氏才是真正的贵族,令人尊敬。

在反观许敬宗,这虎毒不食子,你为了钱将女儿嫁给一个酋长的儿子,大老粗一个,而你又是书香门第,这简直就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你叫那些满腹经纶却又还未娶妻的寒门书生情何以堪,必须人神共愤啊。

这一对比,兰陵萧氏变得更加高尚了。

其实关于许敬宗卖女儿的事,在当时就传得沸沸扬扬,因为此事许敬宗还被贬了,但是时过境迁,大家也都忘记了,韩艺再提起此事,并且论证父母之命的缺点,这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这事又拿出来炒,又有新的价值。

相比起这一股舆论风潮来,前面许敬宗弄得那些都只是小风小浪。

……

“原来咱们的礼部尚书竟是这种人。”

“这事当初就闹过一阵子,难道你不知道。”

“事先并未知晓。试问这种人怎么能够当咱们的礼部尚书,真是岂有此理。”

“还能为什么,拍马屁呗!”

“这许敬宗简直枉为人父,枉为人臣。”

“只可惜我那美丽大方的许娘子竟有这么一位人面兽心的父亲。啊——!”

“陛下怎能启用这种人做礼部尚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将来必招世人嘲笑。”

“当初太尉反对此人,看来是对的,只可惜太尉未能争过他们,真是太不公平了。”

太尉府。

“太尉,韩艺这小子果真是厉害,昨日大家都还在抨击他和兰陵萧氏,这一日之间,大家就开赞扬他和兰陵萧氏,倒是那许敬宗,这下可麻烦了。”

韩瑗、来济不顾君子之道,使了劲的幸灾乐祸。

这小子果真是没有令老夫失望!长孙无忌心中很爽,毕竟他也看许敬宗不顺眼,但脸上却是淡如止水,道:“你们一个门下侍中,一个中书令,竟然关心这等小事,难道我大唐就没有事让你们做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803/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